電影訊息
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

卢旺达饭店/卢安达饭店(台)

8.1 / 376,666人    121分鐘

導演: 泰瑞喬治
編劇: Keir Pearson 泰瑞喬治
演員: Xolani Mali 唐其鐸 Desmond Dub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vis Leng

2014-06-14 01:14:30

《盧安達飯店》觀影后我的那些不容忽視的細微的情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盧安達這個國家主要有圖西族和胡圖族這兩個民族。在1962年獨立以前,這裡是比利時的殖民地, 比利時以圖西族人皮膚較白、鼻子高挺的理由讓占總人口15%的圖西族管理占總人口85%的胡圖族。盧安達獨立後,圖西族遭到胡圖族屠殺而紛紛逃至周邊國家,比利時又讓胡圖族來接管。流亡領國的圖西族不斷伺機向國內發起進攻,兩族矛盾不斷激化。1994年,胡圖族總統的飛機被不明彈擊中墜毀,胡圖族咬定是圖西族所為,於是爆發種族大屠殺。國際社會對這場種族屠殺反應有限,決定不予干涉,並撤離了聯合國維和部隊,而後法國派兵又將盧安達白人全部撤離。這部影片講述的是盧安達飯店經理保羅(胡圖族人)如何歷經艱險保護1268個圖西族人的真實事蹟。


影片的梳理,實在是個複雜的工程。122分鐘,卻彷彿經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遊歷,生命體驗的那一種。

影片裡現實的一面:
原本攤販雲集、鄰里友善的盧安達人們的生活圖景,轉而被迫需要牢記:保持警惕,小心鄰居;
一位白人記者撤離飯店前留給盧安達情人一沓無用的鈔票並無奈的對保羅說:「你以為拍下的東西就會有人看,如此就有人關心這兒的情況?我想不,他們會邊看電視邊說『天哪,真恐怖』,然後繼續吃晚餐。」
大量被屠殺的圖西族人輾轉到飯店避難,白人仍舊夜夜笙歌、談笑風生;
聯合國維和部隊、白人全部撤離的當天,被遺棄的圖西族孩子冒雨唱著民謠作最後的挽留;
保羅去購置生活必需品的返程路上,車子不斷顛簸,原來是數以萬具的屍體遍陳在望不盡頭的路上;
保羅讓妻子承諾自己如果胡圖族民兵來了,就帶著孩子從屋頂跳下去.....

影片裡美好的一面:
保羅傾盡財富賄賂胡圖族軍官援救善良的鄰居們;
人道主義者阿徹夫人(白人)不顧自身安危奔走於戰亂中援救圖西族孩子;
保羅原本可以逃離盧安達,最終卻背棄了對妻子的承諾選擇留下,守護飯店的圖西族人們;
保羅妻子最終找到了哥哥失散的孩子.....

我無法為這部影片打上任何標籤,我不能簡單說這是一部戰爭與和平、野蠻與文明,或是將它定義為一部高尚的愛的救贖片。每個「我」看這部影片,都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也都會收穫不一樣的明白。

初看完這部影片,內心好似有一些細弱的卻又綿綿不絕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洶湧,在喧囂,在訴說....

想想我們所處的世界:遠處有戰爭和革命,近處有饑荒和地震,而我們居住的城市,有傳染病的流行,有暴恐的威脅和權力的壓迫.....彷如藏在黑暗中的手,鬼魅的極速的隨時的就要扼住我們的喉,結束我們的存在。
 
「現實」如此巨大,我們無足輕重,我們毫無把握,我們受限為「人」的限制,而這種限制亦不會隨著成功、富有或權力而離開,我們無處可逃。也許,上帝正是要通過現實來提醒和強調我們「人」的無奈、迷茫和困境。
 
但令人欣慰的是,上帝在製造限制的同時賦予了我們「愛」,在我們看不見觸不得的地方,它鮮活存在著,它無邊無際,包羅萬象,有時被稱作「信仰」,有時被稱作「夢想」,有時被稱作「愛情」,有時被稱作「良知」....

因為它,我們不避迷茫,不拒徬徨,不懼生活之路上的愁苦和哀憂,就像影片結尾曲傳達給我們的能量和希望,即使必須經過林莽、激流、深淵,甚至更為複雜的人生處境,我們也將勇猛的用「愛」宣告每一個「我」的到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