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Duel (1971) (TV)

决斗/飞车大决斗/疯狂的追逐

7.6 / 80,313人    90分鐘 | USA:74分鐘 (original version) | 85分鐘 (Extended Versi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mi

2014-06-14 03:59:30

史匹柏作品《決鬥》觀后座談會紀要


史匹柏作品《決鬥》觀后座談會紀要
/范達明整理/
                           
時 間:2014年6月7日(星期六)上午10:38—11:10
地 點:杭州南山路202號恆廬美術館底層講堂
(恆廬藝術影吧史匹柏作品《決鬥》觀後現場)
與會者:(發言序)范達明、王犀靈、王富賢、金愛武、王淑金、蔡玲、陳曦、周彩玲、孫鳳鳳、張曉萍、黃方悅、范大茵、高月建(觀影者:馬以樂、陳宏、張征輝、李兵東、王海燕、章毓蘇、裘榮興、陳美娟、陳銀花、胡嗣文、姬伯慶、單家瑤、吳永山、陳蓉蓉、顧傑、施可潛、姜天鳴、宋德星、王維平、郝玉琴、朱英、俞英英、阮雙喜、翁錫良、王月芳、王文仁、任同玉、林崇渭、肖彩珍、朱松法、陳杏生、黃鋼、周蓮芝、劉燕、周洪澤、黃三珠、任同安、何天華、張培紅等)
主持人:范達明
記 錄:黃方悅

《決鬥》是史匹柏的處女作,是一部很獨特甚至有點怪的片子
范達明:經過前兩個月欣賞斯通與斯科塞斯影片,今天我們來欣賞「斯氏三大家」影展的第三位導演:史匹柏的影片——我們選擇了他的4部影片。今天這部《決鬥》是他的處女作,片長90分鐘。外面能看到他這部影片的機會肯定不多。「豆瓣」在關於該片的頁面上僅有4幅海報,劇照一幅也沒有。我後來用電腦從碟片中做了幾十幅劇照截圖,發到了「豆瓣」上。《決鬥》是一部很獨特甚至有點怪的片子。我們還是請王大姐先做個發言。

影片很精彩:處女作不一定不成熟;主人公戴維是一個倒霉蛋
王犀靈:這部影片很精彩,可以從好幾方面來說。一,他是史匹柏的處女作。處女作也不一定就不成熟。像最近美院畢業作品展裡的作品,也可能孕育出未來的藝術天才。二,主人公戴維是一個倒霉蛋。在與對手的較量中,實力上他是鬥不過對方的,可他書生氣很足,還有點神經兮兮;其實他那天一早出門與妻子就有矛盾,到路上碰到這樣的事,他的超車可能惹怒了貨車司機,當然那個貨車司機也是不正常的、偏執的;而主人公又太神經質,他難道不知道社會上別人比他強的多得很嗎?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他沒有這樣做。貨車司機後來牢牢盯住了他,很得意。而戴維最後急中生智,利用了公路有一個斷口地方的機會,才讓貨車栽下了坡。但貨車司機真死了嗎?我真擔心他會不會在戴維背後又出現,把他推下山去?
王富賢:影片展示了翻倒的貨車有血在滴下來,貨車司機是肯定死了。

整個影片人物簡單,但描寫細膩,有很多心理活動的描寫
金愛武:影片展開的兩車決鬥,對立雙方是清楚的。主要以小車司機一方為明寫,貨車司機一直是在暗處不露面,暗比明更可怕。這樣的決鬥,更有懸念效果,卻讓主人公幾乎精神崩潰了。整個影片人物簡單,但描寫細膩,有很多心理活動的描寫。最後主人公看到貨車栽了,他高興得手舞足蹈,是一種最後的釋放,是真實的。
王淑金:貨車司機沒有露面比露面更讓人人覺得他陰險。我們只見到他的手,穿皮鞋的腳,包括他的滴血,卻始終沒見人。血流出來了,可讓人聯想他的結局。整個影片比較生動。其中出現的一輛車,應該不是警車。

影片還有最重要的第三輛車:架著攝影機同步移動進行影片拍攝的車
范達明;那輛車可見有POST的字樣,應該是郵車吧。其實,這部影片在拍攝時還有最重要的第三輛車,就跟隨主人公的小車與貨車這兩部車做同步移動拍攝的一輛車,那是架著攝影機進行影片拍攝的車。我想,影片被專業界看好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儘管影片人物與劇情結構十分簡單,但是導演與攝影的跟移拍攝技巧,即使在今天來看也是絕對一流的。這第三輛車要保持與所拍攝的車的同步行駛,多數情況下還是速度極快的。
王淑金:只有保持與被拍攝的車的焦點不變,才能讓成像不虛。

影片通過特有的藝術手法把人物的性格刻畫到了極致,比生活更深刻
蔡玲:這真是史匹柏天才的第一部,非同凡響。我覺得,主人公戴維不屬正常人的性格。影片開始,他車上有廣播,廣播裡的一個男士說自己的地位被妻子替代了,家裡是男主內,女主外,等等。這可能暗示了影片主人公的情況。他開車放慢速度,激怒了後面的貨車司機。我覺得這是一部懸疑片,觀眾在猜想貨車司機是怎樣個人,到全片三分之二了仍然不交代,所以肯定在影片中不會出現貨車司機了。主人公顯然有精神問題,他在酒吧里尋找貨車司機,是以自己的標準在尋找,認為自己看法是對的,實際上是偏執的,當然也就找不到了。影片通過特有的藝術手法,把人物的性格刻畫到了極致,這樣的電影比生活更深刻。
王富賢:主人公開車,片中有山有路,有超車,汽車最快100碼,主人公發現問題了,想報警,從這些來看,影片其實是一部學開車的教學片。影片的主題有開放性,讓觀眾自己去猜想。

本片主題是對抗,自始至終保持了兩方對峙的狀況,並無第三方加入
陳曦:這部影片有紀錄片風格,同時又是一部公路片。美國西部片很多也是公路片。本片主題是講對抗。主人公與另外一人對抗,這樣的主題能吸引人。主人公個人性格和他實際的表現相聯繫。他既要避免自己受害,又要看清楚那個貨車司機是誰,但當他追上去時,貨車又遠離他了,他無法追上。影片描寫對抗,主要通過兩輛車的鏡頭的切換,達到對人物心理的描寫。主題也不限於追逐。對主人公的描繪實際上影射了我們每個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被追逐的情況。公路就是人生,或是人生的一段經歷。影片自始至終是保持了這樣的兩方對峙的狀況,並無第三方的加入來幫助主人公,所以也始終只是有主人公自己去面對這樣的對抗。整個影片不出現貨車司機也是正確的。

主人公戴維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幫助,也完全是個無法幫助別人的人
范達明:我插一下。就剛才講到的「幫助」的問題,我覺得很有啟發性。主人公戴維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包括過路車上一對老年夫婦,僅是停下打聽情況而並不願伸出援手為戴維載上一段路去最近的加油站;其中那位老婦人甚至覺得戴維這個陌生人是否會產生對他們的威脅,要趕緊離開。戴維打電話求助警察幫助也失敗了,連電話亭也被那瘋狂的貨車衝垮,而且更特別的是,他自己也完全是個無法幫助別人的人——例如一輛巴士校車拋了錨,請他的車來助推頂一下,結果他的車反而被卡進了保險槓,弄出了更大的麻煩,顯得他是個沒用的「窩囊廢」;相反,倒是那輛貨車,因為馬力大,頂了巴士校車一下,就解決了它的拋錨問題。看來,對抗與決鬥,就貨車司機來說,也不是要針對他路上遇見的一切車輛,只是也僅僅是對著我們這個倒霉的主人公及其小車來的——譬如,對於那輛巴士校車來說:「貨車」不但不瘋狂,還是有效助人的「正能量」呢。這裡,我想可能也隱含著什麼哲理。
陳曦:影片無形中突出了小車和貨車兩方,就兩方性格來說,一方有可幫性,一方就沒有。

導演有更深刻的表現意圖:他的問題要靠他自己來解決
周彩玲:我沒有全看懂。一開始聽到小車裡傳出廣播的調查訪問,可能有暗示作用。整個影片的兩方是一明一暗,暗者為我們留下了懸念。最後主人公打電話報警而電話亭被貨車撞垮,或許導演有更深刻的表現意圖,就是他的問題要靠他自己來解決。
孫鳳鳳:主人公心裡一定覺得,是怎麼回事,只是你的車能超車,別人的車就不能超他的車?小車司機只是要想辦法解決貨車對他的加害問題。他很緊張,要保護自己,這應該就是他基本的心理邏輯。
王淑金:有人覺得小車亮了紅燈,應是顯示沒有油了,速度也降下來了,怎麼後來車速又回升了?其實那個紅燈是油量進入最低檔的提示,油還是有一些的,車還可以開。小車冒汽,是因為散熱器過熱,出了問題。
范達明:此前主人公的小車在兩次加油時,或是員工或是他自己,都提到散熱器存在的問題。
張曉萍:剛才聽大家指點後,我就懂了。我覺得那個貨車司機好像一會兒要置主人公於死地,一會兒又像在跟他玩玩。我們人的一生,或許也有這樣的情況。

人生活在社會,毅力很重要,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定不能放棄
王淑金:影片告訴我們,人生活在社會,毅力很重要,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定不能放棄。人要想獲得成功,是要經過萬重山的。
范達明:選擇這樣一部影片來欣賞,原也曾想,片子裡實際就是一個可見的主人公,都是在公路上,車子開來開去,是不是太單調了?這樣的片子大家能接受嗎?從今天座談看,影片還是讓大家接受了,而且評價很高。或許片子簡單,留下更多懸念與空白,反而為我們評論與鑑賞增加了更可挖掘的談資。史匹柏後來的不少影片都是絕對的高票房,他這部影片是否賣座倒不清楚,但他由此為製片廠老闆看中而獲得了拍《大白鯊》的機會,並一舉成名。所以我們了解這部影片還是很有必要的。

2014年6月13日(第20屆世界盃開幕日)整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