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健三快跑

2014-06-15 05:51:59

哥斯拉電影正確的打開方式


何為怪獸電影?

以下解釋來自於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54193.htm?fr=aladdin)
怪獸電影是一種電影類型,主要描述或呈現人類和怪物間的對抗。學術上並沒有此種分類,怪獸電影通常分類在恐怖、奇幻或科幻電影,此類電影中大多都有體型巨大或怪異的虛構生物,有些是來自民間傳說或文學作品。電影中的怪獸和傳統劇情中的敵人不同,大部份是在自身無法控制的情境下、做出不得已的舉動,因此可使觀眾對之產生同情。

      簡單來說,就是大傢伙毀天滅地的故事,特點當然就是大,體積大,破壞力大(就好比喜歡欺負人的多半是大塊頭)。開山祖師當然就是1933年的那部金剛,關於這隻傳奇一般的大猩猩,業界地位不用贅述,光是哥斯拉(Godzilla)的名字本身也是由猩猩(gorilla)演變而來。80多年來,怪獸電影一直處於一個比較特別的地位,就如同前面的定義,它不屬於任何一個學術分類,游離於科幻,奇幻,恐怖片當中(主要是科幻)。我個人認為怪獸文化屬於科幻的亞文化,但兩者在幾十年的時間內相互影響與發展,經過五六十年代B級片與通俗科幻小說的影響,成為了如今geek文化的元素之一。

      既然是geek文化的來源,在怪獸電影誕生至今也就無法成為主流,更何況當年電影特效水平不行,怪獸電影基本上跟粗製濫造的B級片掛鉤,漂洋過海到了遙遠的東方都被日本改造成了一種全新的電影拍攝方式——特攝片。稱霸怪獸界60年的哥斯拉就此登場。

       何又為哥斯拉?
      60年前,剛剛從戰後恢復元氣的日本電影人就決定以核恐懼為母題造就自己的怪獸,由於30年代還沒有核武器這概念,巨型大猩猩也設定為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直接被人類給抓了過來,到了五十年代的日本人手裡,同樣是與世隔絕的怪獸,這次就是被核試驗給炸出來,甚至能吸收核輻射,那些巨獸破壞城市的末日景像,不正是廣島長崎人間慘劇的重演。
       54年到04年,50年間日本東寶拍攝了28部與哥斯拉有關的電影,早期由於電影特效技術的問題,怪獸只能由模型或者套著怪獸服裝的演員扮演,場景也是粗陋不堪,雖然90年代後電腦特效技術的發展已經能解決,但是日本已經習慣於用特攝這種粗陋的方式,如果說之前的特攝是技術問題,90年代後的特攝那就是情懷了,正如很多男孩小時候喜歡用一堆怪獸恐龍玩具在那自顧自的對打,腦補大戰的場面,特攝也正是一群長不大的大男孩拍給小男孩和其他長不大的大男孩看的。
       當然特攝文化還是侷限於日本本土。好萊塢其實八十年代就買下了哥斯拉的電影版權,卻沒辦法按照日本人那種方式去拍,知道93年一部侏羅紀公園的出世,才真的算是跟美版哥斯拉打通了道路,98年,美版的哥斯拉終於問世。
      作為一部錯誤打開方式的哥斯拉電影,被好萊塢的工業體系影響,被全球大賣的侏羅紀公園影響,設定上基本偏離了主題,雖然「哥斯拉」還是在破壞,但是已經不是一部純粹的怪獸電影,而僅僅是一部災難片,最終還是美國大兵拯救世界,要知道,原始設定中的哥斯拉可不會被區區幾發飛彈幹掉,也不會生一堆小哥斯拉,他是強大的,無敵的,獨一無二的。所以,美版哥斯拉被粉絲們口誅筆伐,甚至都不被承認是一部哥斯拉電影,好萊塢也雪藏了這一系列,直到怪獸之王誕生60週年之前才敢重啟系列。
      我們需要一部正確打開方式的哥斯拉電影。
      四年前,一個35歲的年輕人,用了區區一萬五千美元拍出了一部怪獸電影,單純的用氛圍烘托來敘事,這也讓華納高層看到了他的潛力,給予一點八億巨資(是之前那部電影投資的一萬多倍),委以重任。這一次的重啟事關重大,要是再如98版的失敗,以後可能再也看不到怪獸之王出現在大螢幕中(日本東寶04年就完成了最後一部本土哥斯拉系列)。
      終於可以說說電影了,之前看到了太多的指責,大戰場面猶如我脫了褲子你卻給我把AV關了,哥斯拉基本上屬於客串出演了哥斯拉電影,甚至很多人把這部作品當做環太平洋的續集。我不知道到底是何以的自信讓他們如此信口開河,把時間追溯到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電影其實就是以這種方式烘托出的氛圍,破敗的城市,驚恐的人類,直到結尾哥斯拉才真正出場,由於之前以犧牲戰鬥場面來烘托氣氛,所以當它真正的完整的站到我們面前時,那種緊張壓迫的感覺會讓你覺得之前的前奏都是值得的。
      當特攝的情懷不再能得到觀眾的共鳴,當特效的輪番轟炸不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享受,怪獸電影經歷了八十年的變遷,哥斯拉走過六十年的興衰,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當結尾怪獸之王在人類的歡呼聲中站起,又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之時,我堅信,它真的回來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