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文澤爾

2014-06-17 07:21:11

Yo! Mr. White, let's cook. Godzilla, go hunt Monsters.


哥斯拉imax場場爆滿,從首映場開始,接連三天全部場次最好較好稍好次好的位置都被訂完,結果直等到週一最後一場,才終於順利刷完本片。因為之前已出了不少差評,整體分數也較低,觀影期待放得相當低,哪知看完後的感受,卻遠比預想要好。這裡隨便聊聊感想什麼的,無重要劇透,供還未去影院看過的朋友們參考。

1)與《明日邊界》之間的相似性:可以說都是紀念諾曼第登陸七十週年美帝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片的代表:《明日邊界》複製霸王行動,本片中為應對巨型怪獸的美帝組織則號稱「帝王行動」,連冷戰美俄雙方的核試驗都有了名正言順的說辭。《明日邊界》里老兵們在酒館裡敘舊,本片中渡邊拿出一塊時間停止的懷錶,記錄的時間,正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時刻;兩片的劇情說白了,都是強力物種突然出現,地球面臨重大危機,然後美國大兵們各種努力,最後因為表面強大的外星人或新物種自己生存邏輯不能自洽,鑽空子贏得勝利。兩部影片都對美國軍人進行了個體及組織兩方面的正面渲染和宣傳,潛移默化地強調了美國的地球警察身份。有趣的是,兩部片子在設定上都是日本舶來品,他們的原始版本,原本絲毫不沾染美國情結,但核心意識形態在電影中,卻都受到了翻天覆地式的改造。本片中有不少關聯鏡頭,例如哥斯拉上電視時,主角孩子桌上玩的就是恐龍;唐人街牌坊上兩條龍往上推,見到的也是怪獸。但主角美國大兵使得(儘管是無意)唐人街的木龍頭浸油沉沒,進而被燒(雖然沒拍)的場景,如果說隱喻xxx被燒倒也還好,但其中很難說沒有一點兒意識形態問題。還有另外一點,以往哥斯拉都是噴火(介紹一下,在美國製作的各種動漫作品裡,包括玩具設計中,哥斯拉都是噴火的,但日本的原生哥斯拉是噴藍色能量的),但本次哥斯拉噴的是某種藍色的「能量」——這個藍色在視效設計上其實並不成立,沒有氣勢,反而很容易落入笑柄,而藍色素來是美國、盟軍、北約陣營的標準色,令人一時間難免不去想多。

2)多多少少有致敬《絕命毒師》的成份——請留意老白帶兒子去「輻射區」時的服裝。而老白演出的人物,畢竟受限於電影時長,相比《絕命毒師》更為單純、平面。有人說本片沒老白的部份都不好看,我反而覺得,在目前的劇情設計前提下,沒老白更好。反倒是為映射新舊兩代交替而設置的男主妻子和孩子,除了孩子比較萌妻子比較美外,意義不大。另外,雖然老白妻子出場戲份不多,卻是朱麗葉·比諾什演的,而且還跟老白有吻戲!看前沒留意演職表,這下倒有了個意外驚喜(屬於八竿子打不上關係的喜愛人物突然撞一塊兒的那種驚喜)。

3)本片的哥斯拉吼叫音效極佳,結合畫面,真能給人一種本能恐懼的感覺——這也是推薦去影院看imax 3d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評論說從頭到尾都沒看全怪獸,意猶未盡就完篇了。我倒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其實相當高明:不給全體,正是為了突出哥斯拉和Muto的龐大。航母和金門大橋的兩處場景,哥斯拉的「龐大感」十分顯著。而一爪、一頭、一眼、一遠景這樣的呈現方式,也給人一種真正面對恐怖怪獸時的臨場感。反觀片尾處的臥頭照和全身照,壓根兒顯不出「大」來——然而這種處理方式,正是另一部「大怪獸片」《環太平洋》貫徹始終的,從這個方面來講,《哥斯拉》完勝《環太平洋》。

4)另一個完勝《環太平洋》的部份是怪獸設計。環太平洋中的怪獸設計,其實是一脈相承自capcom的遊戲《失落的星球》:怪物體內有某種能夠發出螢光的汁液,部份能夠進行能量型攻擊(《明日邊界》中的怪物設計,雖然體量較小,卻也有如此傾向),螢光汁液部份會在不少關節處呈現出來。如此設計讓怪獸有一種「輕」和「脆」的甲蟲感,說白了就是肉肉的,很容易被打死的樣子。《哥斯拉》中哥斯拉的外殼是龜類、恐龍類的,平常狀態下看去,如岩石一般厚重,更能體現龐大感。進行能量攻擊時的處理方式,是如武器般逐節發亮——有心的觀眾,可以在哥斯拉進行能量攻擊時自行體會一下,是不是瞬間有一種「變輕了」的感覺,這就是怪獸設計時材質的妙處所在。反觀Muto,無論飛行、跳躍還是尋覓,皆有一種很結實的「肌肉聚合體」的質感,這種感覺與哥斯拉是完全不同的,但《環太平洋》裡的怪獸除了樣子不不同,質感上都差不多。

5)不知大家感覺如何,本片氣氛營造上,給人一種強烈的《異形1&2》致敬感:前半部份真相撲朔迷離,「怪獸」很少正面現身。中段串起前因後果,完全被動的一方開始反抗,並最終獲勝。細節上,比如Muto本身的形象設計及出場方式,還有公母分工、巢穴、產卵等內容,逐一對應(這麼看來哥斯拉倒是直接從日本出差過來的了)。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本片節奏很快,主角一個地點一個地點切換的感覺,像極了《殭屍世界大戰》,最後收尾也很簡單明了。

6)本片正片開始之前的imax倒計時(watch a movie or be part of one)開頭是特製的,有晃動和怪獸吼叫,頗為有趣。不過說實話,全片看下來,3D效果大概只比《明日邊界》好上一丟丟。另外,字幕完結後是沒有彩蛋的,不必等了。









------------------------------------
以下部份有劇透,請注意!!!
------------------------------------










1)按照影片邏輯,Muto理論上應該有敏銳的放射物嗅覺。奇襲運彈車時,原本十分期待公Muto取走核彈,然後母Muto吃掉(甚至吃掉公Muto,如螳螂一般——實際上,Muto的設計,第一時間就令我想起巨大化了的螳螂)並再巨大化一倍,與哥斯拉巔峰對決,但影片最終沒走那條路線。

2)男主墜船,核彈在旁,兩隻Muto已被哥斯拉擊敗。按照以往美劇套路,原本期待此時男主奮力起身,打開蓋子停住核彈,保護舊金山城不被毀的,這樣更能全方位體現主角不再迷茫證明白我紀念父親讚頌美軍力量美利堅精神等等作用。但影片最終也沒走這條路線,卻也沒走人道主義平凡平和反思路線。

3)渡邊中途從航母起飛,打算飛去舊金山。在舊金山有電磁干擾造成大量戰機墜毀的鏡頭,本來認為渡邊當時會死,他卻安然無恙。細想渡邊的戲份,有用的實在不多,且常做若有所思狀,多少影響了影片的流暢感,看到他腦袋裡面就潛意識地想著「全面啟動裡還沒醒過來呢您啊」。

4)男主在夏威夷坐機場快軌打算乘飛機回舊金山卻遭遇怪獸襲擊的那段,為了避免前段劇情單調,強插了一個與父母失散的孩子,並為美軍植入了一個兵人硬廣。頗值得玩味的是——那個孩子是個日本人。

5)私以為如果本劇死的人倒過來,老白兒子死,然後老白因為掌握關鍵資訊而奮起,最終仍舊是哥斯拉拯救全場,老白落寞時孫子過來,會好看很多。如今的做法稍有劇情停頓感,男主還是亞倫·泰勒-詹森來演,存在感極低,也沒有任何有意思的槽點,多少算是敗筆

6)哥斯拉居然還會皺眉頭和棕熊掌,不止一人說他萌萌噠x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