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彗星再臨

2014-06-17 17:23:39

《哥斯拉》:雄性動物的史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個人評分:86分(A-)

參考評分:《變形金剛1》:79分(B+)


英國導演加里斯·愛德華斯掌勺下的新版《哥斯拉》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事實上,影片大大地超乎預期:愛德華斯用油畫風格的映像出色的完成了這場毀天滅地的華麗演出,在燃爆的怪獸華爾茲中穿插了細膩的細節描寫,讓觀眾的大腦一刻也停不下來。敘事不緊不慢直到結尾將觀眾的腎上腺素完全點燃,徹底嗨翻。即使又出現了高耶招牌式的核彈劇情也瑕不掩瑜。

影片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在於華麗展現視覺盛宴的同時不乏細膩之處,這個也賦予了電影很多值得細品和思考的地方:為什麼老白中途會死?他的故事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哥斯拉要追殺穆托?為什麼電影中會有那麼多鏡頭中出現不知意義的小物件?我在這裡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老白」就是哥斯拉


莫怪語出驚人,且聽細細道來。看第一遍的時候就很奇怪:「老白」布萊恩·克蘭斯頓扮演的父親「喬」和哥斯拉有著一種奇怪的同一性:他們是影片中最清醒的兩個角色,目的相同(追查穆托),思路清晰(處處料敵機先),手段有效(最終追到了),而且非常奇怪的是喬退場後哥斯拉很快便出場,兩者戲份沒有交際,卻在行動上實現了嚴絲合縫的承接。看後思量才明白:原來「喬」是在以人類的身份演繹哥斯拉的故事!


影片開篇那隻被穆托殺死的哥斯拉骸骨,其實就是主角哥斯拉的親人(按照設定哥斯拉這一種群壽命極長,數量極少,個體之間存在關係的可能性很大),喬的妻子被穆托殺死在地下,穆托寄生在象徵喬死去妻子屍體的核熔爐上的情節,和開篇那隻被殺死的哥斯拉的情況完全吻合。也就是說:哥斯拉在古代的遭遇,和喬在現代的遭遇是雷同的,既親人被穆托殺死,多年來不懈追查兇手。我想可能是因為一隻怪獸無法開口說話,愛德華斯為保證真實感又想讓觀眾腦補古代所發生的劇情,所不得不採用的方法。雖然對於商業片來講不免晦澀,費力卻沒有講出什麼深度,但形式可謂新穎,細思之下很有意思。

接下來喬去世,兒子福德繼承了父親照顧家庭的責任(其實也就是喬的一部份開始活在福德的身上),劇情發展到這裡時哥斯拉剛好出現。這時開始影片開始借鑑《少年派》的手法,用巨獸比喻主角的作為一隻雄性動物保護家人的本能(自然力量)。此時的福德繼承了父親的責任,同樣開始展現出與哥斯拉一種近乎刻意的同一性,這和在福德第一次在影片中表現出保護家人的本能時哥斯拉第一次出現和結尾的對視與暈倒中表現得十分到位。


作為一部商業大片能想到用這麼文藝的表現手法確實是值得讚賞的,即使沒講出什麼深刻的東西,卻為影片增加了一些值得玩味和思考的地方:哥斯拉,布羅迪父子,穆托,影片中每個角色做事的動力都來自於這種本能,這種本能也是每一個男人責任的動力源:拆核電站,闖禁駐區,吃潛水艇,襲夏威夷,斷金門橋,搶原子彈,穿雷雨雲,戰舊金山……為家人,為繁衍,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簡單粗暴,目的明確,撕逼大戰,毀天滅地,斬敵首,報血仇,仰天嘯,怪獸之王,男人史詩,怎一個痛快了得?

導演是救星

《哥斯拉》能夠復活,必須歸功於導演愛德華斯。首先在華納拒絕了追加3000萬投資的請求後,靠著對1.6億投資的精打細算拍出一部毀天滅地的視效大片——要知道,這點投資算上通貨膨脹已經低於當年《變形金剛1》的投資,但影片中所展現的宏大場面與爽快打鬥超越了前者系列中任何一部作品!雖然看得出「老白」的半途退場和兩次「該打不打」是投資到了極限的表現,但導演每次都在這些令人失望的情節後迅速拋出新的噱頭,直到結尾三隻怪獸徹底拋掉掩飾痛快一戰,令影片即使留有遺憾,卻不至於徹底崩潰。

同時,相比起《環太平洋》的德爾托羅,愛德華斯才是真正吃透日本特攝精髓的人,對於怪獸的表現,始終在運鏡和打光上秉承特攝電影的特色。同時通過一系列對比,全景,特寫,來表現巨獸近乎兇殘的壓迫感。最具特色的便是跳傘的段落:整個片段的用色只有三種:紅,黑,肉色。這與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的《地獄圖》的用色如出一轍。這種近乎兇殘的用色讓這一段跳傘如同墜入十八層地獄,末日的氛圍壓抑得令人難以把眼球從螢幕上移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愛德華斯刻意塑造了不少哥斯拉的英雄形象:海嘯將至,本來被栓在樹上的狗掙脫繩索逃生,鏡頭跟拍直到它安全;金門大橋上,美軍慌亂開火,起身的哥斯拉替福德的孩子擋下了飛彈。當導演這樣描寫時,觀眾會不由自主地對哥斯拉產生一種安全感和信任感,即使海嘯淹死很多人,金門大橋有很多人落水,鏡頭中的人物沒事,哥斯拉的形象就不會被觀眾討厭。其實作為自然的平衡點的哥斯拉,對人類的生命其實沒那麼看重(就和我們不會看重蟑螂的生命),既不會刻意保護,也不會刻意消滅。但如此展現,卻能讓觀眾始終把注意力放在主線上,而不是分心去思考哥斯拉是「好」是「壞」,終究是利大於弊。

表演和編劇失分

影片最大的短板便是故事本身,雖然在愛德華斯的妙手下力挽狂瀾,但帶有濃重的大衛·S·高耶自我意淫味道的劇情還是為影片減了不少分。整部電影只有喬和哥斯拉還有兩隻穆托的行為是理智且有趣的,其他人物,要嘛是劇本限制發揮不出來(伊莉莎白·奧爾森),要嘛是水準失衡全程瞠目結舌目光呆滯(渡邊謙,請告訴我你是故意的)。結尾的核彈相關劇情更是牽強得難以入戲。要不是結尾導演思路沒有亂,把重點放在怪獸大戰上,這電影真心會被這爛俗的劇情毀了!

表演方面:喬和哥斯拉奉獻了整部電影最為精華的演出,雖然他們戲份少,但每一次出鏡都完美無缺。相應的,正牌男主「特攻聯盟」亞倫·泰勒-詹森的表現實在差強人意。一方面在於演員太年輕,沒有角色應有的為人父的沉穩氣質,另一方面,他的表演代入感非常低,大戰過半傷疲交煎的狀態時,坐在螢幕前的我絲毫沒感覺到他的疲憊。結局與穆托的拔槍對峙時,相同的情節對比湯姆·漢克斯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表演,高下立判。

豐富的細節以及續集展望

愛德華斯在影片中對於細節的把控十分到位,甚至接近諾蘭的水平。影片中一些看似閒筆的鏡頭其實是導演藏的彩蛋,我在這裡列舉一些。

致敬橋段

①開篇幼年福德房間裡有一副特攝電影海報,畫面上兩隻怪獸的構圖與兩隻穆托接吻的構圖如出一轍。

②哥斯拉被倒塌的大樓砸倒的情節致敬《哥斯拉對戴斯特洛亞》中哥斯拉二世被大樓砸倒的情節。目的似乎是為了凸顯新哥斯拉才是系列的正統繼承人。

③片尾福特登上的船go-whale,鯨魚的日文發音是kujira,go加上jira,便是哥斯拉的羅馬音gojira.

續集彩蛋

①福德上課的教室裡蝴蝶的科普圖

②父子兩人再次回到家中,福德少年時養飛蛾的魚缸上用水彩筆寫著「MOTHRA」字樣。

以上兩個彩蛋都屬於哥斯拉的老戰友摩斯拉:「Mothra」既摩斯拉,一隻大蝴蝶(飛蛾),根據系列定律和角色人氣,續集摩斯拉的出場率接近100%

③福德燒燬穆托卵的汽油池裡有個中國龍的龍頭雕塑。

在《哥斯拉》系列裡,中國龍這一意像隻代表一件事——怪獸帝王王者基多拉的登場。作為長了三個標準的中國龍龍頭的哥斯拉頭號強敵,王者基多拉的登場是板上釘釘的,但是否沿用原著富於魔幻風格的設定恐怕還需觀望。

④結尾核彈爆炸

電影中設定的是上古生物以放射性物質為食,因為地表放射元素下降才前往地球更深處。那麼百萬噸級核彈引爆後呢?地表的放射能上升會不會引來深海和地下沉睡的怪獸(基多拉?)。也許核彈便是續集的楔子。

⑤哥斯拉甦醒時,市民歡呼聲中,大屏字幕打出「怪獸之王!城市救星?」

其實作為一隻凌駕於人類之上的生物,所謂「救市」不過是以人類社會的價值觀度量哥斯拉的復仇行動而已。但這樣的結局不免會給續集留下不可避免的走向:哥斯拉在走上神壇後被媒體捧殺,再因為突發事件成為媒體攻擊的對象,這也必定會引發人類社會對哥斯拉的捕殺。

《哥斯拉》也許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它只是一部關於雄性動物本能的特效片,但珍貴的是電影拍出了一種情懷,一種對待一部電影最原始的視覺與情緒刺激。在一系列華麗的映像面前將人類的官能全部調動,感受腎上腺素急速分泌的快感。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非常值得在電影院(尤其是巨幕廳)多看幾遍的原因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