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我不是拉登(港)/原教旨主义者

6.8 / 14,586人    130分鐘

導演: 米拉奈兒
編劇: Ami Boghani Mohsin Hamid
演員: 里茲阿邁德 凱特哈德森 李佛薛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蒙多

2014-06-18 05:25:53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失衡是因為族群認知


每個人生來就被定義和分類,當生命既成以後,你所能做的就只有來豐滿這個定義和分類。然而這種分類卻不能單純的用二分法來進行歸納,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不能單純的用概念來區分,因為看不見的灰色地帶依然存在。在少數情況下(宗教或者政治),人和人之間的分類非常簡單,也就是說非黑即白,正是這種簡單的分類導致了很多錯誤的認知。在《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這部電影中,影片一開始就對角色進行了分類,這種分類基於種族,也是本片的核心。整部電影可以說在解釋族群認知這種意識形態,也就是說,當你用族群認知來解讀一個人的行為的時候,你會以基本的分類要素為界限,然後在界限之類對其他種族的人來進行行為上的分析。大多數情況下都提倡人人平等,然而人人平等和共產主義一樣不可實現。在以自由民主為口號的美國,以種族為界限的分類非常明顯。影片中有一個橋段很有意思,男主在機場被帶去裸檢,被中情局問話等等這些細節都說明了種族的優勢。也正是因為帶著族群認知來看待事物而導致了這種認知的片面。

這裡不得不說的群體內部差異和群體和群體之間差異的區別。群體內部的差異是在大整體之下,細枝末節的差異,也就是說同族群內部的行為,思想,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影片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男主費盡心機擠進美國上流社會之後,他所在的族群特性就會被放大,因為他是特例。而群體和群體之間的差異雖然存在,但是有時候顯得不是很必要。比如男主和美國女人之間的愛情,在這種設定中,群體和群體之間的差異就會被忽略。

影片的轉折是911事件,而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911之後,伊斯蘭世界中的人就被美國當做是恐怖份子,而且媒體對此也大肆宣揚,這就直接導致伊斯蘭和恐怖主義之間劃上了等號。男主所處的環境特點非常明顯,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對伊斯蘭世界的唾罵可以說是一種合乎情理的行為。但是,男主對於這種謾罵顯然很在意。即便他擠進了美國上流社會,他依然是巴基斯坦人,依然是伊斯蘭世界的人。而這也直接導致了男主和美國女人的愛情的變化,自己性格的變化以及選擇的變化。

男主逐漸開始變的敏感,在美國女人舉辦的藝術展覽中,男主看見了自己被當成女主的創作者而憤怒。他的憤怒是因為感覺到自己被消費,自己的隱秘世界被展示在對伊斯蘭國家充滿仇恨的美國人面前。。。。。。這個時候,族群認知已經成為了男主自己的認知。男主工作的設定也很特別,類似於《在雲端》中的喬治克魯尼,而片子男主的父親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土耳其禁衛軍將巴爾幹半島的男同抓來訓練成土耳其最忠誠的戰士,然後佔領巴爾幹半島。巴基斯坦人在美國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完善的訓練,成為美國公司的靜音,然後回到伊斯蘭世界解聘當地的員工。這樣的認識也是基於族群認知,所以,男主這個時候的身份以及工作被認為是一種背叛。點點滴滴的細節構成,讓男主的族群認知逐漸清晰,然後男主放棄了自己的美國夢,回到巴基斯坦宣揚巴基斯坦夢。

導演米拉·奈爾是一位出生在印度的女導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一度很緊張。而米拉·奈爾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沒有代入自己的情緒,整部影片的節奏非常完美,鏡頭和鏡頭之間的銜接流暢而犀利。了解米拉·奈爾是從《早安孟買》開始,她早期的電影子乎都是一脈相承的紀錄片風格,而《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這部電影一改之前的客觀冷靜,增添了很多黑色電影的元素,張弛有度的鏡頭設計,巧奪天工的劇情設計讓這部電影增色不少。這部電影闡述的不僅僅是「失衡是因為族群認知」這個問題,其中的宗教信仰,政治黑幕等等依然存在,只不過導演使用了跨國公司這樣的設定進行了替代,這也使得影片少了很多說教。導演在闡述這些問題的時候並沒有採用二元對立的方式來拋出自己的觀點,而是將選擇弱化,是非弱化,正誤弱化,讓所有的行為以及性格在大環境中儘量合理,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闡述國與國之間的溝通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是現在很多國家之間存在的矛盾的根源。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小見大,通過對個人矛盾的描述然後逐漸擴大範圍,將各種問題拋出,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問題的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