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幻想的小孩

2014-06-25 13:04:15

從《飲食男女》看中國家庭困境


前幾天又溫習了下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系列。《飲食男女》中貼近結尾處的「大逆轉」仍然讓我目瞪口呆:片中的父親要娶的竟然是和大女兒同齡的錦榮,並非是和自己同齡的梁伯母。這段「亂倫」的出現頓時讓我對本片的思考上升了一個境界。

性在父親三部曲里算是很重要的一個議題。能看出導演想通過這個中國人不願探討的禁忌話題來體現很多中國家庭的壓抑,對責任的思考,以及那些隱藏在平靜背後的風暴。

影片對三個女兒的塑造體現出對性的一種思考。最開始只有二女兒有性經驗,結果三女兒未婚先孕搬走了,虔誠且保守的基督教徒大女兒也嫁人了,反倒是一開始最開放的二女兒留了下來承擔家庭責任,當真是有點諷刺。信上帝會不會是大女兒一個隱藏自己慾望的渠道呢?她每天都打扮的像處女一樣,後來因為經常收到情書才改變形象成為現代性感的女性,結果情書反而沒有了。她在操場上因此爆發的一幕最能體現她的壓抑。面子上信奉的主到頭來還是隱藏不了自己尋找愛情的渴望。

僅僅把《飲食男女》放在性的這個層面是只能是膚淺。能看出導演想通過」性」這個不能探討的話題來討論中國家庭里那種有話不說的特質。這通過人物關係來體現出來。

大女兒與二女兒有很多誤會。大女兒在母親死後承擔了很多家庭責任,並且編造被傷害因此不再愛的謊言來讓自己理直氣壯的照顧父親和家庭。信仰基督教某種意義山也是她犧牲自我只為堅守家庭的體現。她以為二女兒不喜歡自己,兩人關係十分僵持。而從二女兒的角度,她很愛自己的大姐,但是倆人卻從來不溝通,她怪大姐把自己當做一個家長,而並非是一個能談心的姐姐。有點像《理性與感性》裡的倆姐妹。究其本質,倆人的矛盾就在於有話不說,總是憋著。只有在洗碗那一幕倆人終於把話說開的時候倆人才能冰釋前嫌,解除誤會,回歸到真實的姐妹關係。

父親也是一個有意思的角色。影片一開始就能看出他奮力的在用吃飯來挽留這個其實已經有點解體的家庭。三個女兒都不喜歡被困在桌上,但是卻又出於家庭責任的考慮而不得不留下。父親也很了解女兒已經長大,早晚會飛走,但他也不用言語表達。他們的問題依舊在於有話不說,只是悶悶的一起吃飯,不去理會平靜海面下隱藏的波濤洶湧。

父親與二女兒的關係算是本片的主線。一開始同樣是問題多多。二女兒怪父親不讓自己進廚房,只因自己是女兒身。其實父親最喜歡二女兒,因為三個女兒中她最像她的母親。他覺得自己讓二女兒學別的東西遠離廚房對她反而有好處。這就又是誤會,產生原因依舊是有話不說。最後所有人都走了,只有二女兒繼承了父親做飯的傳統,這也真是一種宿命,也讓影片結尾那一幕顯得格外動人,因為兩個彼此相愛卻又彼此誤會的靈魂總算和解了,把「家庭責任」這等高級詞彙回歸到了簡單的父女情。責任到底是一個社會性的詞彙,只有回歸到最本質的愛的時候才能持續到永遠。

這就又回歸到本片的結局上,那個大逆轉的事實揭露:原來父親一直隱藏的地下情是一個亂倫之戀。當時我非常驚訝,卻又豁然開朗,這點透了這個家庭最重要的問題:有話不說總是憋著。仔細想想,這個問題穿透了這個家的方方面面,解釋了每個人個人的困境,也解釋了每個人誤會的深刻原因。大家都是平靜的過日子,為了「家庭」這個傳統文化中最看重的一個方面掙紮著,隱藏自己的痛苦與恐懼,只為了面上的一個和和睦睦。可人又怎樣能在不接受自己的前提下去關照別人呢? 只有像父親那樣把事實說出來,活的真實,接受自我,才能真正的維繫這個家庭。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個亂倫的揭露並不能算是結局,充其量是個在影片靠後位置的大逆轉。但是它的意義超越了情節本身,點透了這個家庭的那種壓抑,更讓觀眾對全片的思考上升了一個層面,我想這便足夠了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