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白鯊--Jaws

大白鲨//

8.1 / 662,922人    124分鐘 | 130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Peter Benchley Carl Gottlieb (Ⅰ)
演員: 洛薛爾德 羅勃蕭 李察德瑞佛斯 Lorraine Gar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噗哧

2014-07-06 08:01:58

其實每個人還不都帶著故事而來,到了最後,都要給自己一個交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評害死人。雖說導演編劇只有一個,觀眾千千萬,理解萬萬萬,但有些評論難免顯得就太浮皮潦草和操蛋。在看電影前最不應該幹的事就是看影評,極其容易被誤導。我說說我這個觀眾的觀感。
   定性為恐怖驚悚災難題材的大白鯊真實主旋律並不在於驚悚和解決恐怖,只不過在1975年電影特效第一次應用帶來真實震撼的效果使其恐怖元素成為經典。影片進入到後半段,整整後半程,場景轉到海上,三個男人駕一條小船出海獵殺白鯊時,其實已經和「災難」元素越來越遠了,即便有傷亡,對於三個人和一條小船而言,也談不上是「災難」了,所以驚悚災難片應該是當年的商業炒作噱頭,劇情片才是本片的真正定位。
 而本片劇情緊湊故事毫不拖沓,開場大約30秒大白鯊就登場(雖然沒有亮相),一波波跟著向前推,影片前半段鎮長因貪婪而隱瞞真像的矛盾應該也只是劇情發展的推手,並非影片主要探討的問題,如果想要裝逼去探討影片主題,就不能沉溺這種路邊的花朵當作主要的矛盾去深究,然後將其套在劇情發展的每一個地方。
    終於在局面無法迴避的時候,老船長昆特和警長馬丁以及研究員布朗出海獵鯊,不同的生活、知識和經歷,使得三人最初各執己念,終於在海上流星滑落的夜晚(真他媽的美!還有,那他媽的不是UFO!他媽的不是UFO!!!),靠著酒精發酵出的情感,各自身上在海里落下的傷口成了榮譽的標志和標明同類屬性的記號,那些傷口一個個記錄著他們跟海的恩怨情仇,昆特和布朗身上的傷口處處和鯊魚相關,而警長最終羞於展示自己那唯一一處的傷疤,我猜想那也一定與海有關,與他從不下水有關。這一晚三個人把酒當歌,唱到歡處擊桌作和,男人們的魅力和故事才漸漸顯露。
    所以昆特不是混蛋,不是那個貪婪的、愛財如命的、冷血的、良家婦女害怕的不敢多看一眼多聽一句的老流氓,他不過是曾經眼睜睜的看著印第安納波利斯戰艦沉沒,看著成百上千的戰友落水後被鯊魚群一個個撕裂吞噬,無助的等待自己被吞食命運的降臨,如果你願意,可以靜下來,想像自己一秒一秒的數數,時刻準備著下一秒就被咬走下半身時的感覺。他是鯊魚嘴裡逃出的幸運兒,昆特砸掉通訊工具(他真的不是狂妄無知才砸碎了通訊設備啊親!!!!),拖著鯊魚拼命將船加速直至最終引擎超荷報廢,這時候的每一個場景都讓我想起海明威《老人與海》中的老人,經驗且堅韌。他朝著糯糯的警長狂笑,朝著海狂笑,如果天氣合適,他沒準兒還會朝著海上的風暴狂笑,影片最後,昆特下半身被白鯊吞掉,他還最後一次把刀插進白鯊的頭顱,跟老人在失去了所有武器後用木棍插向襲擊他的鯊魚的情景如出一轍。彷彿昆特才是這部電影的主角,情感飽滿意志堅定縱橫恣肆的硬漢,破釜沉舟,和他一生的敵人戰鬥到最後(這是壯舉不是報應啊親!!!!)。最終是從不下水的馬丁在船沉的一刻漂在水面射殺了白鯊。而布朗,這個從八歲就被鯊魚襲擊的小伙兒,或許再也不覺得自己是鯊魚專家中的戰鬥家了。鯊魚終究是要被殺死的,重要的時間人物和過程,我們經歷生活和事件,其實是我們此前的人生在經歷生活和事件。
   其實每個人還不都帶著故事而來,到了最後,都要給自己一個交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