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zenmoon
2014-07-18 06:16:50
長大就像蝸牛的行走
1.吃飯的情景拍得真好。這幾乎是整部電影的一條隱含的精神主線。父女兩人在小桌兩側對坐,夏天吹著空調,冬天圍著棉被。吃飯前半是虔誠半是敷衍地雙手合十行個禮。飯食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部份,可惜的是極少有導演能把「吃」拍好。這裡面承載著對日常的敬重,對生活本身的在意。人們對待食物的態度幾乎就是對待自己、對待生活和生命的態度。父親樂於烹飪,甚至在家裡做飯還要在意面中撒上裝飾用的香芹。這本身就足以說明他的生命態度。女兒永遠懶洋洋地吃零食,在飯桌前等待盤碗被擺放好,才不得已開始用餐,這又是另一種態度。一切都沒有明說,一切都已經說明。
2.玉子的狀態並非簡單的不求上進,而基本上代表了兩個指向。第一、從社會層面上講,日本的經濟狀況並不向好。人們對待工作,對待生活一直無法與曾經的高速增長時期相比,所以「下流社會」的形成並非都是個人懶惰的原因。玉子基本上是這群人中的一個。他對著電視新聞嘟囔「日本真不行啊」,正是這種態度的反映。第二、從個體精神層面上講,玉子代表了青年向成年進階的當口,對於選擇的迷茫、無奈、恐懼、逃避與調試。她用看似懈怠的狀態溫柔地抵抗了現實的堅硬。她的身後,有一群這樣的人。
3.四季輪迴,看似一切未變,但一切都在變化。玉子偷偷拍了藝術照、寫了簡歷,父親開始試著與女人交往,這都是變化。看似微小,但實際驚心動魄。對於玉子來說,邁出家門,意味著從自我世界進入現實之門,對於父親來說,離開女兒,再組家庭意味著對於熟悉的中年生活的徹底顛覆。
4.父親每天在門口打掃、擺放廣告牌和門墊的行為近乎一種儀式,一天天的開始與結束,如晨鐘暮鼓一般,漸漸的,玉子也開始偶爾加入了這一儀式,這本身是一種象徵。這樣微小的細節在電影裡還有一些,都精心被隱藏,比如,最初,父親晾曬衣服,把女兒的內衣掛在衣架上,到了後來,已經變成了女兒晾曬衣服,捏著父親的內衣掛在了衣架上。誰說玉子沒有長大呢?
5.父親這個角色,前後態度的變化過於粗陋。最初,對玉子的不上進表示了極大的憤怒,但很快就轉為接受、理解甚至安撫,這中間毫無交代和過渡。反而是最後的部份,吃飯中間,父親突然提起,讓玉子搬出去,玉子也沒有吃驚。父親既不是出於憤怒也並非故意激勵玉子自立,只是自然而然的流露,這本身就是一種成長,對於女兒和父親而言,都是如此。
6.幾個配角的設定倒是很有意思。照相館的小男孩,一個懵懂的向著青春期邁進的孩子,對於玉子有某種朦朧的情感。玉子之於成人世界,就幾乎相當於小男孩之於玉子的世界。都隔著一層,有嚮往、有膽怯、想接近、又躲閃。玉子偶遇的女同學,一副衣錦還鄉的樣子,故意打扮得花枝招展,最終卻在站台上哭泣著離開。她是玉子的一面鏡子,每個人都各懷心事,各自長大。
7.這部電影寫出了某種生活本身的穩定和無聊特徵。生活就是如此,即使變化,大多數時候也都是緩緩而漸進的,沒有大開大合和大起大落,吃飯睡覺,春夏秋冬。玉子最終會走出家門,如同每個人最終都會走向一段不知結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