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狸先生--The Beaver

海狸/海狸先生(台)/爱在手狸(港)

6.6 / 48,737人    91分鐘

導演: 茱蒂福斯特
演員: 梅爾吉勃遜 茱蒂福斯特 珍妮佛勞倫斯 安東葉爾欽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aner

2014-07-19 05:43:24

活得太滿將過猶不及


       
        看完有種恨鐵不成鋼的feel~對於裡面父親抑鬱、自言自語無能為力分裂想自殺的狀態深有同感,But~除了末尾被父親與海狸的掙扎shock到一點點,整體上沒拍出味兒~拍好點或許能為之痛哭好好釋放,現在不緊不慢的讓人鬱悶。結合親身經歷想說:1,樂觀是假像,生活本就是自娛自樂的
       快樂---假像。你想快樂,多數只不過想符合外在預期和潛意識中對自我的要求,然後,營造假像,這種假像的過程就是自娛。父親藉助海狸過上第二春,好景不長,第二春激情過後還是一派消沉,因為他建造另一個形象去cheer up,沒有坦誠面對自己,等於另一種方式的逃避。
       像劇中所言「拉開了他與自身負面人格的距離」,但父親還是在逃離負面人格。自娛的過程中要接受自我負面人格,也就是常說的接受自我。單純的自娛等於另一種逃避,就像父親,高潮後還是空虛寂寞,落差太大時會陷入更深的抑鬱與精神分裂。
       2.生活細化後都是悲哀,我之所得是:不要太細膩 ,活得多是好事,活得太滿將過猶不及。
       3.總有段時間莫名其妙地感覺很困身,曾幾何時跟主人公一樣,認為扔掉過去是打破禁錮的方法。但這種想法實質也是劍指逃避,歸根到底是將自我不滿歸罪於環境人事。一段段地拉雜摧燒不是辦法,回憶讓人充盈,也使人堅強,缺失回憶與經歷便無醍醐灌頂
       幾乎無人歡迎一個depressed的人,追求成功成就卓越是好的目標,卻不是正常的生活態度。當你撥開濃霧,在迷宮中掙扎時,請記得要面對自己,承認自己的缺失與不足。「他好像死了,忘了帶走他的軀殼」,每當這時要dosth.我相信抑鬱是難以預防的,就像片子中兒子不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但事實上他已經如他最初般漸漸走入困境。在遇到情況時只能靠自己去調整,沒任何人可以幫你。生活就是自娛自樂,自己去探尋發現陶醉,享受孤獨是大學問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