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聖袍天下:驚世女教皇--Pope Joan

女教皇/圣袍天下:惊世女教皇(台)/女教皇传(港)

6.7 / 9,113人    Germany:149分鐘

導演: 宋克沃特曼
編劇: 唐娜伍佛柯羅思
演員: 喬漢娜沃卡萊克 大衛溫漢 約翰古德曼 依安葛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名殘り

2014-07-20 18:45:45

至死也無人認可她的女性風貌,何以謂之「女性主義」?



              為自己不喜歡的電影敲字,這恐怕是頭一遭。也是有些放不下,走不出,才想著理應宣洩一二。


              昨晚剛看完電影時,我最不能接受的是:一個一生坎坷而才辯無雙的女人,怎麼能以如此荒誕無稽的方式死去?她本該是女權的鬥士,須得死得其所,何以兜兜轉轉一場仍舊一頭撞回愛情的溫床?怎能因流產而亡?

              當時我以為僅有結尾是敗筆,是她一生的污點,其餘情況,她都是完滿而可敬的。當時我以為,《聖經》故事裡處處充斥男優女劣的佐證,又為父權體系所無限曲解與誇大,在那樣一個對女性極盡壓迫之能事的黑暗中世紀,她甘願處於宗教漩渦核心的羅馬來爭奪自己的一席之地,確是十分值得景仰的。然而,昨夜躺在床上無法入眠,又思來想去,才覺得一切都是胡說八道。女權鬥士從何談起?女性主義更是可笑。

              ——「 重又想想片子倒也不主女性主義,何必在意那個愛情軟肋呢。說來她也沒死磕,基督教不就盯準個男優女劣嗎,她便從此就扮成男性了,周總理還說求同存異呢,她只想更無阻地服務世界,單純的聖徒情懷,實現的也遠不是女性價值,死也不得其所。我倒真有些為她走不出了。」
          這是我在昨夜凌晨的失眠之中,又上了趟豆瓣修改的短評。



              從頭來說吧。女主Johanna是個天資高到一種境界的女孩,可惜有個狹隘到一種境界的爹——這「境界」就是:「 哪怕我女兒是全宇宙最聰明的,也不能接受教育的雕琢,因為我基督徒的信仰不允許女人受教育,她們都是次等貨;如果要讓我女兒學習知識,我寧可親手殺死她。」 於是,Johanna從小就是在逆境中求發展,在無數猝不及防的威脅、惡言惡語乃至親生父親的鞭笞下,偷偷汲取一切可以獲得的知識。然而,經歷過這樣苦難的童年,不能不說Johanna心中沒有萌生這樣一種觀念:性別是我的拖累。乃至日後她寧可拋棄自己身為女性的一切性徵與權利,也要讓自己的才華受到世人的認可;但這也都是後話了,卻也是最讓我痛心的後話。

              Johanna最終離家出走,其後受到主教的賞識,破例收為學徒(因教會學校認為招收女學生是褻神行為,故為「破例」)。關於她是如何受到主教賞識的,電影裡的這一段我倒是十分喜歡:(Johanna反駁「男優女劣」一說)「就造物而言,女人怎麼可能低過男人呢?她是由亞當的肋骨造出來的,亞當可不一樣,他是從普通粘土裡造出來的。至於意志力…女人當然也可以被視為勝過男人。夏娃吃那蘋果,是出於對知識的熱愛,而亞當之所以吃,是因為夏娃叫他吃。」此時的Johanna雖只是個十歲出頭的女孩,卻是真正在為女性說話的不折不扣的女人,若要說從她身上可見女性主義思想,也僅此時才算所言非虛。

              在教會學校的這段歲月,Johanna受到老師與學生的雙重排擠,同行而至的兄長又不給以諒解與支持,反倒怪她「反自然」的求知慾將大家都至於了尷尬境地,於是,那場血腥的屠殺後,痛失愛情與親友的Johanna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決定。她拭乾淚水,從此,永遠地成為了「男人」。

 




              這便是標題所言之緣由,這便是為何至死也無人認可她的女性風貌。Johanna餘生短髮束胸,掩飾經血,捨棄婚姻與家庭,迴避愛情,為使自己的才華不至夭折於性別偏見,她讓性別成了一場謊言,藐視了造物的尊嚴。誠然,這讓她在行使自己異稟的天資時少了太多阻礙,無數人受到過她智慧的恩澤,所有人都尊敬她,景仰她,甚至連羅馬教宗都視她為左右手與不可多得的親信。然而,就像那個識破她的秘密而勸她逃走的醫師所言一樣:「即便他們怎麼樣尊敬你,也都救不了你。」一旦走漏風聲便是處死的重罪,因而她再也沒有嘗試過以女性的身份爭得認同,如我短評所言就是「沒死磕」,也是「單純的聖徒情懷」,背叛性別無關緊要,關鍵是福澤天下。

              這就是讓我矛盾得難受之所在。我以為這是對女性主義的曲解,甚至是反女性主義的,然而又不能駁斥她所做的一切努力與掙扎;她在小樹林裡廢棄的石柱間說的那一番話,那是字字誅心,難以忘記:「我已經學會接受這個危險,我離不開『男人的生活』,我獨立,可以隨意行動和思考,可以有所作為,我在這裡如魚得水,其他女人是想也不敢想的。你要我放棄這一切嗎?過受約束的妻子生活,每日只管家務雜事?」這樣對自由獨立的渴望又是何等超前,全不似一個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女性能有的智慧與追求,又如何能不讓我肅然起敬。

              提及伯爵先生的私奔之請與Johanna的拒絕,我也不妨順帶說說這個在我眼中多餘至極的情慾引誘與愛情軟肋。以前看《伊莉莎白2》時,我便對歐文的那個海盜角色感到窩火,當時氣憤地敲下的短評就是「第一部的那個還不足夠她品嚐一輩子嗎?非得在這一部再拿愛情當個噱頭?我特別反感歐文那個角色眼裡無時不刻不對伊莉莎白流露出的「我很了解你」;在這個一生孤苦、背負一切的女人面前,這個「放縱不羈愛自由」的男人有什麼資格顯得好像懂她的一切?」,現在對這電影裡的伯爵先生我也是同樣的話。一個女人在苦難與隱忍的道路上走到了盡頭,卻發現盡頭處站著一個男人?不掃興麼,我是覺得太掃興的。而她最後仍舊無法抗拒,懷上他的孩子,並當街流產而死,身份暴露,成為羅馬教廷的最大醜聞。這也是命運的一樁玩笑,她是如此苦於抹去性別的蹤跡,卻落得個人盡皆知的結局。




              不得不說,即便Johanna將身為「人」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在身為女人的篇章中則是一片空白,是永久的缺失。我對女性主義沒有太多深究,因此也不明白「才華至上」是否符合它的本源思想,是否一個女人只要能發揮她的價值,便無需在意她的性別能否受到認可?我深感困惑。但我仍希望Johanna是以女人的身份在行使一切才華;仍希望人們崇敬地親吻她的手時,是將她作為一位出色的女性來認同,而不是一位男性;仍希望她死後能得到國葬的哀榮,而不僅僅是一樁急於掩蓋的醜聞;仍希望她能堂堂正正地與伯爵牽著手走在光天化日下,生兒育女,盡享天倫,即便我不祝福這段愛情,卻仍希望這是上得了檯面的,因為,這是她身為女性的權利,這是她割捨掉的、碾碎而又埋葬的、卻是她理應得到的權利。


              她理應尊重自己的性別,尊重女性的一切美好,即便現世的苦難要扼殺它,她也不應親自動手。誠然我不夠資格責難一位聖徒的取捨,也深知在宗教之中掙個頭破血流是何等白費氣力,但說真的,既然宗教永遠也不能接受女性的身份,也真他媽不配得到女性的才華。我願意想像Johanna斗膽站在那位垂死的教宗面前,說:您願意紆尊降貴讓一位女性來醫治嗎?願意讓她污濁的雙手來玷污您的聖潔嗎?說真的,您得好好想想,因為您看,眼下就只有這位女性才有能力救您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