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1 21:45:54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從傅儀進紫禁城的那一秒鐘,就預示著他悲劇的一生真正開始了。直至67年他再次坐到當年的寶殿上,拿出那隻蛐蛐,這是一只有隱喻的蛐蛐,同樣被囚禁了一生的蛐蛐。67年,文革開始,傅儀因病逝世,悲慘的一生終於結束。
看到最後結局是心痛的。影片未刪節版3小時38分鐘,時間長也意味著時代跨度廣。從清末到文革初期,60年之久。這樣的時代跨度和影片度讓我想起了《霸王別姬》,我對《霸》的評價非常之高,這大概是中國史上最成功最有力度的一部電影。《末代皇帝》僅次於《霸》,尤其是一個義大利導演的拍攝,客觀地不帶有絲毫主觀情緒的將人物特點刻畫的淋漓盡致。
傅儀的《我的前半生》,很明顯是一本被改了無數次的書,全書內容充滿了自責與內疚,似乎歷史所有的不幸都是必然的,皆因他而起。事實上傅儀也是時代的受害者,並且,是最可憐的一個。
談離別:傅儀一生經歷了多次離別。3歲離開母親,一個還未斷奶的小孩,甚至連說話還說不清楚的孩童離開母親,不斷吵著要回家的孩子,是怎樣的無所適從?阿嬤的離開,阿嬤的泣不成聲和小傅儀的無助,四處都是充滿利益的太監宮女,孤獨寂寞繼續籠罩著他。母親吞噬鴉片自殺,傅儀跑到紫禁城門前喊著「Open the door」,無人理會。莊士敦說太監公公們是殘忍的,一個孩子的母親去世了都不能去看望。雖然,傅儀早已忘記母親的模樣。文繡的離開,婉容的離開。婉容離開時傅儀像當年母親離開時一樣,跑到偽滿洲國的門前,這次是默念「open the door",依然無人理會。母親、愛人,一生最愛的兩個女人,毫無徵兆可言地離開,卻無法阻止。僕人的離開,意味著傅儀要學會的太多,要成長,要獨立,要學會最起碼的自理能力。
談孤獨:3歲進宮,唯我獨尊的勢力,沒朋友 。性格孤僻古怪的他開始不斷戲弄宮女和太監。見不到母親,見不到胞弟。直至莊士敦的出現,這一位靈魂導師。但最終還是被迫離開。文繡含怨離開,婉容令他失望地吸食鴉片,周圍更是四面楚歌。沒朋友,沒出主意的,沒有商量國事的,一意孤行必然釀成大錯。
談理想:我始終相信傅儀是有能力的。但時代不佳,導致他成為時代的傀儡。從小接受莊士敦的西方教育,對牛津大學充滿著好奇與嚮往,對民主與改革從始至終抱有幻想。只因清朝腐敗已年久。即便是在偽滿洲國,成為日本人的傀儡,他也有想過改變,只是大勢已去,無法往復當年。
談細節:1、開篇的水墨畫似的背景很美。人物的著裝和妝扮可以看出清末權利集中與封建保守的色彩濃厚。2、阿嬤哭著離開嘴裡唸唸有詞」他是我的孩子「,影片初期最煽情點。3、在傅儀因為想去探望逝世的母親被阻攔後爬上房頂被莊士敦大叫」笨蛋「,顯示出莊士敦對傅儀的真實情感和對君臣三綱五常地無視,這是真性情。4、傅儀看到婉容瘋了後的憐惜,兩行清淚流出,傅儀是善良的。5、文革前人們在過馬路時紅綠燈顛倒,」紅燈行、綠燈停「的可笑至極,也反應當時時代沒有真理可言。6、影片中監獄長帶大高帽遊行,傅儀不顧傅傑的百般阻攔向前問紅衛兵,反覆說道」他是好人他是好人啊「,又可看出傅儀是單純善良的。7、最後,回到故宮。故宮烏鴉滿天飛,這裡曾有多少被冤死的亡魂。傅儀看到他曾坐的寶殿,看到童年的一切,回憶起這大起大落戲劇性的一生。
準備去買《紫禁城的黃昏》,想必英國人寫中國曆史一定像義大利人拍中國曆史電影一樣精彩。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被囚禁的人。被家庭、孩子、事業、金錢所禁錮,被一份舍不掉的工作囚禁,被一個忘不掉的人囚禁,被一件想不開的瑣事囚禁,被別人的流言蜚語囚禁,可怕的是無從所知的樂此不疲的做著一名囚犯。若這是逃不開的宿命,那就不知情地快樂地被禁錮下去吧。既無法改變,那就一笨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