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8,021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山藥君

2014-07-26 19:21:23

觀影雜感


       法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法國女人是世界上最有味道的女人。法國電影更是和詩一般流暢優雅美麗。
      名為《放牛班的春天》,其實是一群問題少年在自己聖潔的歌聲里找到散失已久的純真的童年。在沒有遇到馬圖先生之前的他們,放肆調皮極盡所能搗亂,以此來反抗校長無能殘忍的管理方式。他們只是純真的孩童,還沒長大,對於暴力,只能用最幼稚的方式予以反饋。馬圖先生,這個內心比外表優雅許多的作曲家,我並不知道他來這兒的理由,卻看到了他來這裡之後所產生的奇蹟。與冷酷無情勢利外表優雅的校長先生不同,馬圖先生不將自己處境的失敗落魄憤怒的情感發洩給這群小孩。
     「小孩子的歌聲與笑顏是世上唯一純真的東西。」四年前,放學後的我推著車經過幼稚園,聽到了小孩在唱歌,那一刻,整個人都被不染世俗煙火的歌聲征服,純粹,乾淨,聖潔。它是孩童內心的直接反映。懷念童年,是因為我們註定不能保有那天真無憂的狀態。
       我一直堅信就算語言不通,卻總能有所謂共鳴,喚起人內心最柔軟的角落。比如微笑,比如音樂。和小孩說道理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我們不能因此放棄對他們的教育。音樂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讓人自律,向善,專注。我們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合唱中看到孩子們表情的變化,以及他們行為習慣上的改變。小孩和大人之間的隔閡很難消除,這也註定了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身形以及力量的絕對優勢,以暴力制服這種壓迫感很難使兩者之間對等,進入講道理的階段;然後,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想像來衡量來揣測孩童的內心,有的時候我們的預期太過急進,根本不符合客觀發展規律。教育中最容易失掉的是耐心,無論是校長先生,其他任課老師和墨桑叔叔,一開始可能都抱著期待,認為可以改變,卻在那群小孩頑固地抵抗之下失望絕望自暴自棄。從小到大,從許多教書的老師那裡看到消極的教育。他們只記得教書這件事,而忘記了育人這回事。不耐煩,暴躁,出口傷人,諸如此類,令人心寒。很多所謂令人頭疼的壞學生,是他們心頭刺,他們總用不屑的態度鄙視。從前不覺得傷人,如今想想,卻很心寒。所謂問題學生,大多數是家庭情感缺失,單親或父母親爭吵離婚,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傷害,幼稚的他們尋求其他不正常的途徑來讓別人注意和關心,而這些行為往往更讓他們受傷害。這種惡性循環,是對人生的一種摧殘。曾經認為學習成績可以衡量一切,甚至衡量孩童可載得的歡樂與自由。現在才知道,人生屬於自己,每個人生下來有權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成績好升入好的大學,固然是一條看起來保險的路,然而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路。人各有志,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獲得樂趣,並在這之中燃燒對生活的激情。馬圖先生作為作曲家,從事級長的職務,在這麼一個看似「絕望」的問題少年學校里,這是一個極為糟糕的處境。他卻不對生活失望,甚至不對任何人失望,淡然處之的態度在慢慢影響著孩子們。他將這一份對生活的激情,傳遞給久未被溫暖的孩子們。歌聲聖潔,自由徜徉,情感流淌肆意。
       但我忘不了蒙恩。這個到了片尾也沒有結局的男孩。壞透了。我都覺得無可救藥。馬圖先生可貴在一點,不帶有色眼鏡看人,尊重每一個小孩。我想大概是長期浸染在音樂中,他才保有了這難能可貴的品質。像這樣的男孩,要怎麼辦,要用什麼才能使他的人生大轉彎,三觀改變,從此踏上正軌。問題少年是這個社會造就的,而這個社會卻用冷漠的態度輕視他們。中國的少管所,就是個了不得的地方。我們是不是又該反思。
       總是能從好電影中看到人性,看到社會問題,看到黑暗,卻也看到光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