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少時代--Boyhood

少年时代/年少时代(台)/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港)

7.9 / 367,542人    165分鐘

導演: 李察林克雷特
編劇: 李察林克雷特
演員: 艾拉柯川 派翠西亞艾奎特 伊森霍克 羅蕾萊林克雷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埃蘭迪爾

2014-07-27 17:02:24

Bittersweet 成長歲月裡最懷念的味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對這部片子的期待始自柏林電影節期間它的一鳴驚人,之後了解到是愛在系列的導演,加上電影本身特立獨行又無法輕易模仿的拍攝方式,心中產生了濃烈的好奇心與期待。一週前上映,今天二刷,感覺還是未變,那是平淡,那是踏實,那是會心一笑時對自己成長過程里點滴的懷念。無數遺憾,無數失落,無數渴望,無數雀躍,最終經過時間的沉澱,都不如那些平凡而實在的moment,那些片段時而回到你的夢裡,當你醒後,你會回味,你會稍有感傷,因為它們和你像是永遠隔著那層模糊的玻璃,它們會漸漸看不見,你卻無能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和它們告別。

       
       影片雖然拍攝時間跨度12年,但在鏡頭前的故事卻讓我不易發覺時間的流逝。片頭黑幕時就響起的Coldplay的《Yellow》實在很妙,看那滿天繁星,看那星光璀璨,待螢幕漸漸亮起,彷彿觀眾穿越了時光隧道一般,一個可愛的男孩躺在草地上,若有所思地看著藍天,不過幾秒,緊接著就傳來年輕母親的聲音,於是嘈雜的、瑣碎的、在小時候你覺得永遠不會結束的日子一幕幕地開始呈現在眼前。男孩所在的家庭,看似有點特別,單親媽媽帶著姐弟兩個小孩,每日大小事務自是繁多,而年輕媽媽的愛情生活也很快因為家庭愛情總有衝突而作罷,正當你覺得電影大概要呈現單身母親、單親家庭的不幸,結果它卻絲毫不滿足你的期待。年輕的媽媽是個積極向上,渴望改變,希望把日子越過越好,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生活的勇敢女性,她為了更好的日子,搬家、回到大學讀書、打幾份工養家絲毫不怕。


        不知是不是有意為之,還是自然地呈現,姐弟兩人幾乎按照一個軌跡成長,稍有不同的是,姐姐偏成熟世故,而弟弟則偏理想單純。按照片中暗示的(弟弟剛過15歲生日,姐姐在高二),可知姐弟二人年齡差大概兩到三歲,而一般情況下,女孩各方面成熟早於男孩也非常常見,於是觀眾就看到了,姐弟在各自的叛逆階段和迷茫階段里,那種亦步亦趨的連環。有一個小插曲,在第二任繼父挖苦教訓男孩塗的藍色指甲油,並諷刺其娘娘腔時,已經渡過染髮叛逆階段的姐姐立馬聲援道,他只是為了表現自己很酷而已,學校許多男孩都這麼幹!當這個片段發生的時候,我不禁想到,那個開頭狡猾地欺負弟弟,叛逆時期不想接弟弟放學的姐姐,一路成長也是水到渠成。影片還有一個很細節而打動人的點是刻畫了一些在姐弟成長日子裡,在不同階段十分重要的小夥伴,這些小夥伴來到姐弟的生活里,又因為不斷搬家而走出了姐弟的生活,那些說好的信件聯繫,電話聯繫,有時間拜訪都成了不可實現的期望,最後,他們成為了12年歲月中那些匆匆的過客,短暫相遇後便是後會無期。


           第一次搬家時,男孩回望,看著一旁奮力騎著自行車來送行的夥伴,相信許多觀眾都會想起自己以前某個住樓下或樓上的鄰居發小吧。而第一個組閤家庭裡的Mindy和Randy姐弟更是和主人公一起快樂又痛苦地成長,看著Samantha後來哭著問媽媽,Mindy和Randy留在那個家要怎麼辦,以後還能不能再見到他們時,心裡湧起一陣酸楚。小孩子之間的感情就是這麼容易建立,而一旦建立之後就是這麼真摯和牢固,為什麼這些東西在人們長大後漸漸消失了呢。(PS:看第二遍的時候發現Randy長得超級萌,超級帥,這孩子長大應該比男主好看許多啊,結果IMDB完全沒資料,Google也沒Google出來什麼資訊。。。)然後還有全家最困難時期,借住在母親的朋友家的那兩個孩子,其中較小的女孩最後還在男主角的高中畢業party上出現,出落得亭亭玉立。


           對於表現影片時間跨度的事件,除了他們家不斷變換的房子,還有男孩媽媽忽胖忽瘦忽短忽長的髮型,當然還有諸如伊拉克戰爭,小說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發行,歐巴馬的總統競選等等。其中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新書午夜首發真的很棒,得以窺見美帝幸福的小孩當年在新書首發時有多麼豐富有趣的活動,而影片開頭不久,媽媽給兩個孩子念哈利波特與密室的故事算是一個呼應,從密室到混血王子,對於小孩那是從幻想自己某天也會收到魔法學校來信,到自己開始質疑魔法和精靈不過是人們編造出來的假像這一大段慢慢脫離童真的日子。相信分別在小學或者初中開始接觸第一本哈利波特到現在去電影院看此片的觀眾都會在這一刻,轉動腦袋想,我是怎麼知道哈利波特的呢,我買到混血王子是哪一年,第一部電影魔法石和誰去看的等等。


            每個人的淚點或許不同,我自己觀影兩遍,重合的淚點就在母親回到有暴力傾向的前夫家裡準備帶回孩子,那種自己害怕,但又捨不得別人碰一下自己孩子的動作神態,無條件的母愛就這樣入木三分刻畫了出來。還有就是男孩離家要去大學的時侯,面臨empty nest無法適從,瞬間大哭的母親,大概是我經歷過陪父母送自己哥哥上大學,自己也被父母送到大學,看到這情景,感觸頗深。不過,全片總體歡樂輕鬆,所以笑中帶淚,不覺煽情,看完有種為什麼流水帳般的日子卻能這麼令人懷念?

          
           非常羨慕片中的小男孩,一開始我覺得這是個破碎的家庭,但看完後發現原來是個充滿愛充滿溫暖的家庭。而關於迷茫,關於尋找未來人生的意義,他們在十五六歲的時候被這些問題困擾,慢慢發掘自己的愛好,嘗試不同的興趣,而我,在接受完義務教育12年的日子裡,擔心的卻是怎樣擠過一座又一座的獨木橋,如何考入好的初中高中大學等等,我多麼希望在那個時間看似永遠停滯,父母不會衰老的年紀里,這樣迷茫這樣找尋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