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白日梦想家/发梦王大历险(港)/白日梦冒险王(台)

7.3 / 343,240人    114分鐘

導演: 班史提勒
編劇: 史蒂夫康拉德 James Thurber
演員: 班史提勒 克莉絲汀薇格 莎莉麥克琳 亞當史考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aybo

2014-07-28 16:52:20

關於LIFE雜志和華特 Mitty這個名字


之前一個人看了一個十分不清晰的版本,但情節卻感動的讓人落淚。印象深刻以致讓自己覺得一定為它寫了什麼。但是翻找起來卻什麼也沒有發現,甚覺遺憾。

所以,今天和朋友看完第二遍,覺得需要留下些什麼。說兩件事。

其一是確有LIFE雜志成立於1883年。最早以幽默有趣的刊物形象發行。Time的創始人於1936年買下了這個雜誌公司。此後雜誌轉向為強調攝影式報導的週刊。LIFE以這樣的形式一直維持到1972年。1972至1978這六年間則以特別刊間歇發行。自1978年開始,雜誌以月刊的形式一直髮行至2000年。LIFE停刊之後,TIME公司還是持續使用LIFE的名義出一些特別刊和紀念刊。它最有名的封面照片要屬家喻戶曉得「勝利之吻」——時代廣場上一個勝利而歸的水手激動的和素未謀面的護士相擁而吻的攝影。
LIFE首刊的座右銘是:「While there’s Life, there's hope.」
戰後的座右銘改為:"To see Life; see the world."

其二是關於華特 Mitty這個名字。
這個名字屬於詹姆士 Thurber的短篇小說 」The Secret Life of 華特 Mitty"。最早刊登於1939年的The 紐約er。小說的主人公便是一個怯弱的白日夢想家。這個名字甚至被編入韋氏大學辭典(Merriam-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用來定義那些平凡而無冒險精神的人,那些通過白日夢逃避現實的人。
詹姆士 Thurber傳記的作者——哈里斯on Kinney認為這個名字的所屬人其實就是當時的Thurber自身。

這部電影在」The 25「真相大白以前一直被我以為是一部奇幻的個人經歷愛情片。無論如何,還是一部小清新的爆米花片。但是鏡頭落在末刊封面上的那一刻,眼淚就會一晃地掉下來。生活有時候並不一定非要跋山涉險登頂喜馬拉雅才值得雀躍。對當下的專注,對所行之事的執著和耐性才是平凡生活的真諦。駕著飛行器拍火山的Sean和靜等雪豹出現卻不拍一張照片的Sean都傾慕那樣的華特。

Thurber在他四十五歲的時候寫下這樣的人物。像是對著過往須臾的感嘆,有些不甘卻又淡然。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