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將春水

2014-07-28 19:15:39

鋼的琴---當理想照進現實


這篇影評是很多年之前寫的,這次突然想把他貼出來!
昨天看了一部電影,張猛導演的《鋼的琴》,看完之後覺得要一定要寫點什麼東西,於是我就打開電腦開始寫點什麼。
首先再來回顧一下電影的劇情,故事主要是圍繞陳桂林造鋼琴來展開的,這是一條明線,但其實還有一條更重要暗線,就是陳的感情思想(聽起來有點像小學老師講課文哈),但是我又不得不說;陳桂林是個有理想的人,他想成為藝術家,他從來就未曾放棄過成為藝術家,但是最後成了一半,自己組了個樂隊賣唱,但是他得心理一直有個疙瘩,他覺得自己不光有水平,還要有范,他相信自己能行,所以說他得家裡一直掛著那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副,這也就傳達給我們一個資訊,他從來就未曾向自己的理想低過頭,雖然他自己現狀慘不忍睹,卻依然放不下半成品藝術家身位,所以才有偷鋼琴被抓,能跑不跑,毅然回去了,才有了那一幕淒涼的雪中獨奏,為什麼他沒跑,是因為他一直堅信自己是個藝術家,自己不能做逃跑那種跌份的事,不願意跌份,為什麼又要去偷呢,是因為他覺得,他這是為藝術去偷,是高尚的,所以才有之前的喝酒踐行,高歌而去,在這裡導演設置了一個二姐夫,一個在二姐眼裡不能認清現實解放思想的人,恰恰提出要二姐夫解放思想就是陳桂林,而陳桂林就是那個一直沒有解放思想的人,一個連自己都沒看清的人,整天去叫囂著讓別人解放思想,多麼可笑,卻又如此的讓人笑不出來。
陳桂林是個堅持的人,他依然堅信自己的理想會有實現的一天,面對現實的種種打擊,他妥協一步的把自己的這種理想轉嫁到女兒小元身上,其實在這部電影始終都沒有去刻意的去強調爸爸為了女兒去造鋼琴(主線也不是所謂的親情,友情),女兒也只是自己理想的一個代言人,可以這麼說陳桂林是個完全自私的人,從他對另一個女人秦海璐的態度中導演也給了我們暗示,他和秦海璐結婚是為了什麼,沒有愛那也不可能,但更多的是感激,對不離不棄陪伴自己這麼多年的感激,也是希望自己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有最後一個觀眾與助威吶喊者,施捨的愛是最最傷害人的,大家都懂得,。故事前半段一直在陳的理想狀態下往前發展,他找了一幫人幫他造鋼琴,多麼愚蒙的一件事,我不想說這個鋼琴在現實生活中能不能被幾個那樣的人造出來,但即便造出來又能怎麼樣,能彈出美麗的樂章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但導演就是想通過這樣看似一群SB去完成一件坑爹的事情,這就是本身渲染這一種氣氛,對理想的堅持,但當理想照進現實,又是那麼的蒼白無力,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堅持,這才能稱之為理想,直到有一天,秦海璐對他說,即便你能造出鋼琴也留不住小元,潛語言是什麼,是即便你再怎麼堅持,你的理想也不可能實現,多麼現實,又多麼蛋疼。
陳桂林打算放棄造鋼琴了,他差點就把人都解散回家了,但眼前的一幕幕讓他對理想又有了新的認識(煙囪事件),理想是什麼,是我們堅持的,卻不能要求有什麼回報的東西,所以他打算繼續造鋼琴,僅僅是為了女兒喜歡鋼琴,在這裡陳桂林才能把小元叫做女兒,因為現在他是真心真意的想為女兒造一架鋼琴。
關於張猛導演
我昨天也順便查了一下他得檔案,他是個有才華卻不得志的導演,我覺得劇中的陳桂林正是導演自己的原型,他就是想拍出這種能表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電影,然而卻一直得不到市場的認可,還好有一群很「2」朋友一直支持他,正如電影中一群人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努力奉獻一樣,電影的結局,也正反映著張猛已經不再計較那些所謂的外在的認可,他只是做出自己希望做出的東西,這就是理想的可貴之處。
關於理想
理想是什麼不要緊,關鍵看我們怎麼看待理想,小時候我們夢想科學家,解放軍叔叔什麼的(解放軍沒實現,叔叔倒是實現了),其實理想就是這樣的,不要把過多的私人的慾望加入其中,我們的快樂正是源於我們追逐理想的過程,我們可能一直在盼望著那個結果,但是當我們得到那個結果時,我們就想說,你妹,不過如此。
最後一句話作為結束,我們看歷史只是只是希望學習與總結,所以我不探究歷史對不對,管他野史還是正史, who care !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