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雨塵

2014-07-30 23:32:47

聽《鋼的琴》


                                          《鋼的琴》

    那是90後的我們所不了解的時代:遙遠的東北,荒草叢生,荒蕪的舊鋼廠,一群平凡的人在進行著一場自我救贖。「最無奈的年代,最深情的告白」,電影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努力,最後和朋友們一起,用廢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了一架鋼琴。然而電影卻又並不僅僅是這樣簡單,它試圖告訴我們: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無奈,每個人都在製造鋼琴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救贖,他們進行著的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卻樸實而不失精彩。

    導演張猛用幽默狂歡來諷刺鋼鐵時代生活的灰暗,講述他熟悉的東北往事。屬於那個年代的記憶,或許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很難感同身受,但是,在張猛的鏡頭裡,你能從這些東北漢子們的形象中感受到那個年代的脈動,《鋼的琴》,不光是對生活無奈的戲謔和自嘲,更是對一個逝去的時代、一批舊人的緬懷和追憶。今天,文化頻道邀你一起走進電影《鋼的琴》,去探尋一段逝去的歲月,重溫那些為夢想拚搏的日子。

    陰沉的天空、熱電廠巨大的冷卻塔、職工住宅的破舊筒子樓、小區里無人過問的紅磚煙囪、前廳擺上的撞球案子,影廳放著香港電影的文化宮,還有隨處可見的年久失修的廠房。這一切匯聚起來,組成了巨大的立體的佈景,再加上凝重的沿水平方向緩緩推移的長鏡頭,向我們呈現出一副老工業基地的末日景像。隨著手風琴的響起,故事徐徐展開,妻子小菊跟隨有錢商人光鮮歸來,而此時的陳桂林卻因工廠倒閉下崗在家,僅靠一支婚喪樂隊為生,離婚成了必然的結果。


主人公陳桂林是一個典型的東北爺們,總是穿著一件厚實的大衣,不羈地叼著煙,不苟言笑,偶爾還會蹦出幾句粗話,有著一幫和他一樣生活窘迫的難兄難弟。但他同時也繼承著東北人特有的豪爽、熱情和坦誠,還有對女兒小元如山般深沉的愛:他和前妻爭論教育女兒的方法;他笨拙地的捲著毛線,不嫻熟地為女兒縫衣服;討好年輕的鋼琴老師給她送化妝品......總是在這些細節的地方,能讓你看到一個為了女兒小心翼翼去放低自己所謂東北爺們的姿態的父親。在小元偷偷彈學校的琴而又一次受阻撓之後,桂林便用自己的巧手做出一架木紙質的「鋼琴」。
女兒:爸,這能彈嗎?
桂林:嗯?
桂林:當然能彈啊,等幹了就能彈了
女兒:幹了也聽不見聲音啊
桂林:爸爸不給你講過貝多芬大爺的事嗎?貝大爺他耳朵就背,他就聽不見
女兒:他聽不見,可別人能聽見啊
桂林:是嗎?爸爸給你彈,你也能聽見,不信我給你試試
桂林:過來,噓,安靜,仔細地聽,要用心,用心去聽,好吧…..
                                
然而孩子是不懂事的,她任性著,一句「誰給她買鋼琴就跟誰」她說的輕描淡寫,卻讓桂林頓時感覺重重的壓力,擁有鋼琴在那個年代該是怎樣一件奢侈的事情,更不用說對於他這樣一個下崗在家,靠小樂隊吹拉彈唱過日子的人,桂林想要和朋友們借錢,可是,朋友裡面誰又能夠比誰過得更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和辛酸。改革的大幕拉開,沒落的鋼廠中大批的工人下崗:倒騰廢鋼鐵發家的季哥、當過扒手後來轉而配鑰匙謀生的快手、整天賭博行騙的胖頭、經營屠宰場的厚道人大劉、過著知識分子清貧生活的汪工……對生活的激情早已經被風吹走,自己的未來在哪,沒有人能夠告訴他們,生活的顏色就像頹敗的工地一樣,灰暗而壓抑。因而,當桂林幾經奔波四處借錢時,只能不斷碰壁。生容易,生活卻總是不易。


沒有錢,但是鋼琴卻依舊要有,於是,桂林他們想到了去偷,酒壯人膽,幾杯下肚,一幫人便趁著夜色,唱著歌兒,潛伏去偷琴,卻不幸被抓住。雖然沒有被學校追究,但桂林卻感到對不起患難的兄弟。。他無力的靠在椅子上,痛心疾首。而此時,小元和母親相處的時間卻越來越多,對桂林的抱怨也越來越多。影片中女兒和父親的對白並不多,但是短短的幾個片段個畫面里,簡單的話語卻總是傳達出質樸而深刻的愛。當女兒在桂林面前一次次提及母親對自己的好時,承受著巨大壓力的桂林終於爆發了,他將小元趕出門外,嚷嚷著讓她走,他推倒木質的琴,砸碎了相簿,可越是這樣,他的心越發的空虛。他害怕,害怕有一天小元真的永遠離開他,害怕有一天他什麼都不能夠把握住。

桂林:你又怎麼了
女兒:我有話跟你說
桂林:說吧
女兒:昨天我媽去看我了
桂林:我知道
女兒:她也去看你了吧
桂林:對啊
女兒:我媽又給我買了好多東西
桂林:我看見了
女兒:你是怎麼想的
桂林:什麼我怎麼想的 我告訴你我是怎麼想的
      我告訴你,我是怎麼想的,我告訴你啊,你不是喜歡你媽麼,你不是喜歡你媽給你買東西麼,給,拿著,走,找你媽去,你少在這氣我
(到此結束)

女兒的話讓桂林感到深深的危機,他覺得孩子和自己越來越遠,他也在懊惱著自己無法給孩子一個想要的環境。,可是女兒小元是他所有的信念,。買不成,偷不著,在廠里圖書館無意找到的一本《鋼琴製造》讓桂林萌發了造一架鋼琴的念頭。於是,故事的高潮就此展開,桂林又開始新的奔波,奔波在勸說朋友的道路上,奔波在為小元築夢的道路上。起先,就像淑嫻說的那樣:「造鋼琴,那得是多偉大的一件事,鋼琴和鋼廠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差的太遠了,沒指望又沒好處的事,誰能跟你一起瞎折騰?」然而幸運的是,在桂林的努力下,朋友們終於聚在一起,決定開始這番偉大的工程。他們將要打造的也不僅僅是一架鋼琴,還是一份承諾,一份夢想,一份關於愛的接力,他們要造出一架「鋼」的琴,為了每個人自己的尊嚴而築。

看似混沌過日、狂浪不羈的朋友們,在鑄造鋼琴的過程中卻是萬分的認真,好像打造的不是一架琴而是自己破碎不堪的人生。這是他們重新找回自我的一次歷程:雜木,松木,雲杉,他們從搜集來的木材中精心挑選,176個弦軸親手捲動。車,鑄,打,磨,8000多個零件就在一雙雙靈巧的手中誕生。

而與造琴同時發生的還有一件讓桂林他們關注的事,鋼廠里聳立了幾十年的兩根大煙囪,因為改革浪潮的席捲,政府想要將它們爆破。但對於同樣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幾十年了幾代的人們來說,那不只是簡單的大煙囪,更是城市的標誌,或者說,那早已是他們心中無形的一個標誌。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煙囪已經無法發揮作用了,但若沒有它聳立著,城市本身已經失去了其獨特性。因而在整部影片中不時被提起的大煙囪,是貫穿了情感的,就如同「鋼的琴」貫穿了陳桂林的情感一樣。大煙囪被爆破的命運,也暗示了時代浪潮下事物的共同命運:舊的總要離去,新的將要發生,而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


如果造琴註定是一次大膽而冒險的旅程,那生活則是更大的一次歷險,總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讓你措手不及。愛人淑嫻竟然和自己的朋友王抗美暗生情愫,孤寂的夜,桂林落拓地走在空曠的街道,抽著煙,月光將他的影子拉的很長很長,桂林的心彷彿缺也缺出了一塊,空蕩蕩的。禍不單行,季哥被人舉報銷贓,在幹完最後的砂型之後被警察帶走,造琴小隊又缺失了一位得力幹將。桂林有一些慌了,他不知道自己這些努力是否值得,他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夠留住小元的心,而自己到底還能夠擁有什麼。「琴不造了」他背對著曾經的戰友們只此一句。「小元還是跟你走吧。」他淡淡的告訴小菊,桂林說不清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是否真的可以給小元一個好的未來。如果小菊能夠給孩子一個想要的環境,那麼自己又有什麼理由阻擋呢。

而時間像是最好的紀錄者,有些事即使你不想面對,但卻不得不坦誠正視它來到的那一天。之前工廠職工們多麼不捨,聯名上書,蓋手印,申請改造計劃,卻依舊擋不住兩個大煙囪被爆破的命運。桂林和朋友們站在高地上,抽著煙,遠遠的看著煙囪被爆破,硝煙四起,而隨之爆破的還有一代代人的回憶,和那回不去的歲月。鏡頭定格在每個人的臉上,你揣測不出他們的思緒,也許在爆破聲中他們想清了更多的事情:沒有什麼是無法過去的,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唯有珍惜所擁有的。「你打我的兩下到現在還疼著」「我的早好了」沒有正式的道歉,沒有多餘的話,桂林和抗美卻重又和好了,桂林拉著手風琴,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淑嫻,我現在可以娶你了。」淑嫻緩緩靠在桂林肩上,經歷了生活的坎坷風雨,唯有此刻才懂得這句話有著怎樣的份量。


友誼、愛情都又回來了,共同完成未完的鋼琴。,這次不再只是為了小元,更多的是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承諾。桂林的小樂隊演奏起《卡門》里鬥牛士出場時那激昂的旋律,淑嫻身著艷麗的舞裙踩出弗拉門戈那熱情的舞步。與這一景像相交錯的是沸騰的鋼水、綻放的火花,鋼水在季哥留下的翻砂模具里鑄造成型,火花則焊出了鋼琴的骨架。他們專心致志地在這個已成廢墟的車間裡製造著最後一件產品,這產品凝結著他們的汗水、意志與智慧,夾雜著對「老大哥」時代的記憶,還有一絲未曾消泯的對未來的期冀。
影片的尾聲,小菊帶著小元來到了工廠,女兒小元問桂林要彈什麼,桂林只說,越簡單越好。越簡單越好,生活何嘗不是這樣呢,平淡才是真,驚艷了時光的終究會曇花一謝,而唯有那些簡單的才能夠細水長流。小元最終選擇了小菊還是桂林,影片沒有告訴我們。,其實,這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每個人在這場製造鋼琴的旅程中都收穫了很多,縱然女兒願意選擇母親要遠離這片失落的土地,去新的地方過未知的生活。而這架「鋼」的琴是他所能給予女兒最好的禮物——一段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記憶,即使它看起來並不夠真實,卻依然能證明:這片土地上的人曾為了自己的人生都活過、愛過、奮鬥過。

                                                   


也許這是一部屬於一個特定時代,屬於一群特定人物的電影,片中的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失落和無奈,所有的結果都不是最初的夢想,但是影片卻用微笑和自嘲的方式去講述不幸,哀而不傷,笑而不諂,所有該告別的終將說再見,所有挽留不住的終將離去。,影片以一種淡然而光明的結局告訴我們,這就是生活,不以你的意志而轉移,但是每一個像陳桂林這樣的人終究會生活下去。這只是一部電影,只能用藝術的手段去適度地展現一個年代的縮影,是悲是喜,都讓我們在發自內心的笑聲中嘗到了。親情友情與愛情,都在鋼的琴落地發聲的一刻,化作生活的新希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