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四百击/四百下/胡作非为

8.1 / 128,501人    99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Marcel Moussy
演員: 尚皮耶李奧 Claire Maurier Albert Rem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oria

2014-08-01 00:49:21

逃不掉的少年憂傷


    喜歡電影的人可能都知道上世紀50年代法國的新浪潮電影,電影《四百擊》便是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它是法國導演特呂弗的半自傳性影片,導演把此片獻給新浪潮運動的先驅,將他從少年困頓中帶到電影世界的人——安德烈•巴贊, 在追憶少年往事之餘,用電影的語言表達對巴贊和電影的致敬。
    《四百擊》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它是你和我曾經的過往,它是每一個少年殘酷的憂傷。不要因為電影名字的灰色難懂而錯過這樣一部滿含深情的影片,這樣就太可惜了。
    「四白擊」(法文LES QUATRE CENTS COUPS,英文「The Four Hundred Blows」),法國俚語,其意思就是把不聽話的孩子就要打,恨不得打上400下,以便他才能變成好孩子。在影片《四百擊》中導演佛朗索瓦•特呂佛以自己的成長故事為原型,講述一個「問題青年」 13歲男孩安托萬•多尼的成長叛逆期經歷和內心世界。電影語言中沒有炫耀的技巧,只有讓人心碎的憂傷。少年在殘酷中成長,你我都不曾逃脫。
    13歲的安托萬,是一個眼神清澈、內心溫柔的少年。但他私生子的身份、母親與繼父的冷漠,學校老師的排斥,一併把他推到了叛逆的路上。先是和同學逃學遊蕩,卻碰見了母親與情人的約會。這份複雜的心思對於少年的創痛我們無法想像。接著,撒了謊的安托萬被繼父扇耳光,負氣離家出走,在天未亮的街頭遊蕩,他想要偷一瓶等待運走的牛奶,一次次小心翼翼地試探,得手後慢慢喝光的滿足,看的讓人唏噓。母親話裡有話的利誘和威嚇,老師無故的誣陷讓安托萬體味了成人世界的陰暗。送還偷出的印表機時被逮住送進了教導所,此時的天色依然黯淡,在昏暗的路燈映照下,母親決絕冷酷的眼神讓我們看得齒冷,教導員殘酷無情的耳光扇木了安托萬,也扇的我們冷不及防。我們看到了一臉安靜的安托萬無聲的眼淚,在面對心理醫生的追問時,我們才又看清了一個安靜卻滿身傷痕的少年的孱弱的靈魂。那一刻顯得如此漫長,彷彿帶我們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在我們的成長史中可能不少孩子都有過偷家裡一點小錢,上課做小動作被老師喝斥、處罰,說謊被大人揭穿,逃學去玩耍,離家出走後飢腸漉瀛的難耐,被父母、大人當著眾扇耳光的難堪••••••這此成長中尷尬的往事,大人們也許早就忘記了,但他們卻仍是我們心頭刻骨銘心的一段傷痛。在特呂福的眼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在成長的路上,美好被一點點摧毀,光亮在一絲絲黯淡,內心中承受的殘酷現實是每一個人不得不付出的代價。這代價催促著我們成長,疼痛只有自己忍受。當安托萬逃離教導所奔向一望無際的海邊時,我們沒有看到自由的幸福,只有迎向鏡頭的滿眼的迷茫。這個被無數人激賞和解讀的結尾,像是在提醒我們成長是一種一沉再沉的承受,也是一種一忘再忘的解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