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猩球崛起黎明之战/猿人争霸战猩凶崛起(港)/猩球崛起黎明的进击(台)

0 / 0人    130分鐘

導演: 麥特李維斯
編劇: 瑞克賈法
演員: 蓋瑞歐德曼 茱蒂葛瑞兒 安迪席克斯 傑森克拉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九命貓@victor-eyes

2014-08-04 03:39:50

如果「聖經」是猴子寫的 (非影評,該系列總結)[貓]


       歷史學討論歷史是什麼,文學討論歷史像什麼,或者說,在歷史裡活過的人像什麼。所以文學生來有大膽假設的想像力優勢,於是寫出《桂河大橋》的那位作家,皮埃爾·布爾,在1963年拋出人類文學史上最大膽的一個假設:如果猿類(Ape)是智慧生物,人類是低等動物,這個世界會怎樣?緊接著,富蘭克林·沙夫納把它變成了影像現實,拍成同名電影《人猿星球》(1968年),此片大賣,於是從1970年起,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其他導演續完人猿五部曲《失陷猩球》、《逃離猩球》、《征服猩球》、《決戰猩球》,這套片形成一個自圓其說的完整時空體系,囊括並拓展了原著小說的諸多元素。
       在追求視聽刺激的2001年,蒂姆·波頓又翻拍出一部同時參考電影及小說原作、卻弱化哲理內涵的明星扎堆兒商業片,通譯名為《決戰猩球》,由未來老婆海倫娜扮演母猿女主角。波頓不算成功,但總有很多影人像他一樣無法忘懷這個史無前例的故事設定,就在人們認為這套五部曲重拍無益、放棄不捨的時候,2011年的《猿族崛起》告訴我們,利用最先進的動作捕捉特技,演員再不用穿著「猩猩服」扮演了,「活的」黑猩猩(Chimpanzee)、大猩猩(Gorilla)、猩猩(Orangutan)可以在螢幕上直接為猿族代言,這個故事也與時俱進到了21世紀,而在今年7月的《猩球黎明》中,「猩猩控」們將迎來imax 3D的「活」猩猩。
        童年時代,我一直糾結動物有沒有智力這個問題,科學家總說,動物沒有智力,它們只有本能,論據之一是它們無法習得人類的語言。這個難下定論的問題,卻依託掌握語言就掌握智慧文明這種頗具「人類中心主義」色彩的觀念,在「人猿星球」中照進現實。所以波頓讓人類保持說話本能這種設定從一開始就有問題,因為沒有「退化」的痕跡。
       人如何退化,猩猩如何掌權,我們來感受下當年人們等待五六年解密的心情:20世紀70年代初,數名太空人志願奔向太空,為首的泰勒對人類本性已然絕望,希望找到比人類更好的文明世界,著陸時已是地球時間3978年,隊友們相繼犧牲或被動物化,只剩泰勒向猩猩們苦苦證明白己是智慧生物,此間目睹大猩猩的好戰(此地為軍閥財閥代表),猩猩的固執(此地為學閥政客代表),黑猩猩的通達(此地為知識分子和平人士代表),他死裡逃生來到猿族「禁區」,卻不幸看到破敗的自由女神像——原來他早已回到地球,此處設計也是影史最佳結局之一;另一太空人追隨泰勒腳步來到未來地球,並與泰勒同被智慧人類餘部抓入「禁區」,已破起源之謎、不再糾結猿類是否從人類進化而來這種問題的大猩猩和猩猩們,全殲人類,對所有智慧生物都已絕望的泰勒,在死前按下按鈕,引爆人類已當作神一般敬拜的原子彈,地球毀滅……;曾幫助過泰勒等人的科學家黑猩猩姬拉和科內利烏斯坐飛船反向穿越到兩千年前的70年代,並透露出生死預言,令人類震驚——會有一場瘟疫殺死一切貓貓狗狗,人類將馴養猿類做寵物,直至發展出猿類奴隸制,最後有一只會說「No」的猿阿爾多,帶領猿類反抗,攻佔地球,最終在上述與人類的決戰中毀滅地球,於是乎,黑猩猩夫妻生下的寶寶便成為美國政府全力捕殺的懷疑對象;被掉包的寶寶被馬戲班主帶大,他果然像人一般會說話會思考,也果然帶領猿族迎來猩球黎明,他的名字叫凱撒,羅馬王之名;而阿爾多也確實存在,他是凱撒身邊意欲顛覆其統治的尚武大猩猩,而住在地下城市、被原子彈輻射變畸形的人類,則反攻猿類據點,凱撒在人類朋友的幫助下,看到父母的錄影,得知自己肩負著人類猿類整個地球的命運,自衛打跑人類,平定阿爾多叛亂,堅持和平政策,他死後六百年間人猿相處風平浪靜,可地球最終能否逃過劫數,也許只有「死者」才知道……
       不僅它們對進化論和人類社會體系的反諷很有趣,更有趣的是,沒有泰勒之行,就不會有黑猩猩夫婦之行,不會有凱撒誕生、猿族崛起一事,這樣的現在未來循環套設定,在科幻片裡還有《堤》(1962年)和《十二猴子》(1995年)前後呼應。在波頓版中,循環套變成了太空人去外星,失聯,穿越到未來,趕去救援他的大部隊帶到此星的一批猩猩們,迅速進化,崛起,最終佔領星球,太空人幾經周折終於回到地球,卻發現林肯像竟然成為黑猩猩——這結局反倒類似小說原著結局。精彩的故事之外,人類的基本問題在本系列中挨個觸及,如好戰本性(不戰即無聊),模仿的力量,科學開明與愚昧偏狹的爭鬥,追求真理的殘酷命運,堅持美德的危險……「聖經」或人類歷史書籍是如何寫就的?掌握現在就掌握歷史,上帝造天地之初,人與猿也「可以是」分而治之的平等關係,大猩猩阿爾多也勢必不會在「聖經」捲軸中說NO了。人類或智慧生物的本性,似乎從未變過,他們愚妄,狹隘,好鬥,當然也有善良,還有對愛情的渴望。
       愛情?沒錯,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清教徒美國人還不敢大膽照搬原著小說中姬拉與太空人的精神戀愛——太空人問「我可以吻你嗎?」「可以,但是你太醜了」,到了2001年,波頓將友情之吻昇華到了跨物種愛情之吻,並暗示了小說中人類在肉體戀愛和精神戀愛兩者間的掙扎,你是要美麗到舉世無雙的無腦雌性動物,還是要一頭高智商高情商、能與你平等溝通的母猩猩?
       充滿哲學叩問的宏大敘事是不是太遙遠?深陷於這個故事,回想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那些觀眾身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你可能會感受到他們去電影院觀看這套系列時的微妙心境。反戰嬉皮文化及女性主義運動,探索宇宙的人類雄心,冷戰越戰核戰及切除腦白質的美國白色恐怖陰影,1968年馬丁·路德·金被刺及整個60年代的一系列美國黑人騷亂……當年的觀眾心有靈犀還是心有餘悸?沒錯,幫助凱撒攻佔地球、後來成為他左右手的,正是一名黑人弟兄!而姬拉,參考前文愛情關係解析,她不正是新女性代表嗎?小說本身的視角也是廣闊而普遍的,比如作者對證券交易所的人類像動物這種諷刺,我們已能從《華爾街之狼》(2013年)中看到生猛演繹。未來的「猩球」故事中是否會涉及生物學領域之外的猿類生活呢?未來的「猩球」故事怎樣以最當代的元素打動最當代的四海觀眾呢?
       《猿族崛起》的聰明之處,在於它延續了該系列的精神,尤其是底層智慧生物的鬥爭精神,但背景卻設置在全新的21世紀,以致於它拍成了一部吳宇森式的現代科幻動作片。由於世界共識,讓人類最恐懼的滅絕武器,不再是原子彈,而是做藥物、病毒等研究的那些科學實驗室,無論猿族崛起之因,還是結尾暗示的人類感染病毒之果,依然在說人類是自己的掘墓人。小說中人類好逸惡勞,膽小怕事,不愛思考,只知蜷在角落打通關遊戲,這令人警醒的、悄然掘墓的「退化」前兆,是否會在續作里看到呢?放棄原作系列對古羅馬時代的懷舊情緒,以莎士比亞戲劇裡的凱撒為名的猩猩之王,會再次遇到背叛他的勃魯托斯——阿爾多——嗎,猩猩莫里斯會像原作裡的智者維吉爾那樣輔佐他嗎,人類會與猿族和平共處嗎?這是我對《猩球黎明》的幻想和期待。



本文與此文在iweekly 7月中登載的內容略有不同。祝賀凱撒北美票房大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