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少時代--Boyhood

少年时代/年少时代(台)/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港)

7.9 / 367,304人    165分鐘

導演: 李察林克雷特
編劇: 李察林克雷特
演員: 艾拉柯川 派翠西亞艾奎特 伊森霍克 羅蕾萊林克雷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J CecIlia

2014-08-11 21:28:32

我們為什麼那麼不一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留學黨最喜歡討論的話題里總是離不開融入美國社會。因為大家憧憬的美國留學生活里最難的就是融入。

還沒有出國的孩子們應該好好看看,看一遍,就好像跟著一個普通的美國孩子成長了一遍。這樣在美國,你大概知道你要交往的對像是小時候是怎麼過來的。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你們在美國遇到的每個人都是Mason,但他們的身上有Mason,或他的姐姐,媽媽,女朋友,同學……

融入難是因為我們兩國人在過去十八年的生活中,記憶的點點滴滴都是由不同的細節堆積而成的。在你空降到美國的那天起,每天的文化碰撞都與你們過去每天所經歷的不同有關。這不是一兩週就能克服的。

我們的成長也不是用來因為要融入而抹去的。

我們是不一樣的,Mason的媽媽是典型的未婚單親媽媽,而身為中高產階級家庭的我有一雙相濡以沫的父母。

當小姐姐欺負Mason得意洋洋唱的歌是Britney Spears的Oops I did it again時,我沒有一個可以欺負的弟弟也不知道小甜甜的歌。

當生父帶孩子們出去玩的時候,姐弟兩學會了在草地上接橄欖球,而我小時候常被媽媽帶去小區附近的街道上打羽毛球。

Mason媽媽邀請學生和老師們來家裡做客,提供的是葡萄酒和餅乾起士塊。我媽媽邀請她的同事和學生來家裡玩的是唱卡拉ok,喝茶,嗑瓜子。

生父和mason在山裡露營時會討論怎麼征服女孩子的芳心時,我只敢偷偷摸摸地躲著爸媽給喜歡的男生髮簡訊。露營這項活動乃一種傳說。

當Mason在餐廳打工和女孩子打情罵俏的時候,我在學校除了死磕單詞,還是死磕單詞。

The list goes on and on.

但這部電影的偉大除了展現出一個美國孩子的童年和中國孩子的童年有多麼不一樣,也讓我看到我們有那麼多的相同。

當Mason的繼父把他的長頭髮剪了後媽媽說這樣我能看到你的眼睛和臉頰了,我也曾被媽媽強制剪頭髮因為短頭髮好打理。

當姐弟兩被生父帶去看棒球賽,爸爸帶著兩似懂非懂的娃起鬨時,我想起了小時候因為爸爸看世界盃,現在的我才那麼關心世界盃,略懂足球。

當教授繼父Bill發脾氣摔東西的時候Mason聳的一句大氣不敢吭的時候,我想起小時候爸媽吵架,我和他一樣聳。

當Mason轉學到新學校,坐在新課室裡一點也不自在的時候,我想到了我轉到第二個小學時被介紹給新同學的情景,我和他一樣不安,彆扭。

當Mason叛逆期時戴著古怪的耳環留著洗剪吹式的髮型時,15歲的我喜歡艾薇兒式的黑眼圈和左右兩邊加起來有9個耳洞的我。

The list goes on and on, too.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不一樣。一樣的是這十幾年來我們都和Mason一樣似懂非懂著,用不同的方式尋找著自己存在的意義。有多少次,我們都希望找到答案,解答那個問題,what's the point?

無論你在中國,美國,說中文還是英文,有些東西還是一樣的。

現實生活總是比電影故事(除了這部)要複雜、難以預測和歸納。人的慾望總是沒有止境。時間在我們尋找自己或迷失自己中匆匆流去。我們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人的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唯一。我們的親人對我們的性格和人生軌跡有重要的影響但只有自己是人生的主人……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莫過於展現了一個普通美國孩子的成長。沒有一個美國朋友會和我娓娓道來TA的全部過去,也沒有任何其他導演會敘述一段如此平淡真實的人生,更沒有一節課堂會解讀一個青少年與其他人交換的眼神。

我們出國學習、工作、旅遊,各種換個環境,看看世界,體驗人生的願望都是很美好,值得追求的。但在開始前或剛開始我們都樂此不彼的「找碴」,對比著各個國家民族人群職業等等的差異。一開始差異讓人興奮,漸漸的差異讓人緊張、變得冷漠,彼此分離,甚至排斥。

融入一個新的環境的秘訣不是去速成學會這個環境的所有規則,而是去看到、嘗試感受,了解這些陌生人的過去和活法。我們不是兩個不同星球的兩種人,而是千千萬萬獨一無二的,但又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相似的個體。看到這些,接受與被接受就更自然了。

比起過去喜歡找文化差異,現在的我更喜歡找我們重合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