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少時代--Boyhood

少年时代/年少时代(台)/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港)

7.9 / 367,304人    165分鐘

導演: 李察林克雷特
編劇: 李察林克雷特
演員: 艾拉柯川 派翠西亞艾奎特 伊森霍克 羅蕾萊林克雷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唐書鈺

2014-08-12 08:25:16

無法成為世界上的另一個他


  如果不是那歷時12年的拍攝,這部《少年時代》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備受讚譽。但世界上不存在如果,這種類似楚門的世界的青春記錄,太純粹太真實,讓我們不忍惡評,畢竟,這是一個孩子真實的人生。
  其實理察•林克萊特的厲害之處,不是真正花掉一整個少年的時間去拍攝少年,而是在整個拍攝的過程中,沒有試圖加入更多的戲劇性元素。在觀影的時候,我的腦洞總是不停地在轉,兒時的同伴會不會再相見,父母會不會再和好,青春的迷茫會不會有一句人生格言一語中的……但是這些最終都沒發生,也許生活就是這樣,它不會有那麼強烈的起承轉合,它僅僅是推進到一個階段,然後馬不停蹄地推進下去。
  《少年時代》的故事都很瑣碎,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大事。能有多大的事呢,單親、搬家、戀愛、失戀,一個人的成長軌跡有時是很平庸的,我們不甘於這種平庸,卻忘記了這才是生活。Mason母親後來在他上大學前崩潰大哭,歷數自己過去經歷的事,也不過只有那麼幾件,其餘的歲月,那些家暴的痛、戀愛的怦然心動、再婚蜜月的快樂——當時覺得很憤怒很痛苦,時過境遷竟也不值一提。
  正因為如此,電影推進到中段,總讓人有些昏昏沉沉。《少年時代》就好像天賦型的懷舊電影,它不以懷舊為目的,但那是在當年當時拍攝勢必會在如今造成的效果,電影中出現的標誌事件,總統選舉、911事件、甚至是Mason的遊戲機都有明顯的年代味道。讓人不禁感嘆,原來僅僅12年,我們的生活就可以跨越這麼多。
但,這種感嘆,是要建立在共同的生活背景之上的,不是每一種境遇都能讓人感同身受,代入感勢必是要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下才能發酵。那一年《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新書發佈,Mason參加了麻瓜party第一時間拿到了書,遠在地球這一頭睡醒了去圖書大廈買書的你我,真的能體會那種感覺嗎?我們也許會有泛泛的共情,但若說是真的領悟到他人的成長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有著自己的回憶,在時間的進程中埋下結點,幸運的是Mason所面對的迷茫和困惑每個人都有,只可惜並非能夠以他所存在的環境去進行。在觀影中必然出現的「分離」,即雖然時間不斷推進,但「我」與「Mason」是不同的,我無法成為世界上的另一個他,所以只能懷抱著旁觀者的角度去領悟,這對於一部有著「原生態」性質的電影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電影最後的一部份我很喜歡,就是Mason的爸爸對失戀的他說要發現一個特別的人,他卻在收拾東西時對母親說所有的人都可以被分類,母親後來崩潰,卻恰恰是Mason特別的表現——他的離開代表了母親生活目標的終結,而這之後的她則面臨著孩子離開的虛空。我突然想到了中國式父母,那些所謂必須把孩子留在身邊的家長,是否就為了對抗這樣的虛空?而也許對於每一個美國父母來說,脆弱痛哭然後默默接受才是他們所做的選擇。我理解了這種感情,同時也理解這種生活,這種共情,就是我們觀看《少年時代》時所能收穫的最好的東西。
  所以觀看《少年時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就是看著世界上的另一個他成長,而你無法成為他。真實使著一切都極富魅力,而這魅力之源在於,他會繼續長大,你也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