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捉刀人

2014-08-15 20:57:27

羅賓•威廉士 彼得•潘和船長回家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寫了一篇關於他的文章,就發在這部電影的下面吧。

美國當地時間8月11日中午,美國著名影星羅賓•威廉士在其加州的家中身亡,享年63歲,他的經紀人透露:「羅賓•威廉士於今晨去世,他一直在與嚴重的抑鬱症做鬥爭。這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是的,對全世界影迷來說,這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們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眼神溫暖、每條皺紋都充滿笑意的老爺子就這麼去了;我們更無法接受,一個給世界送去歡笑的人,竟然選擇了用這種方式離開人世。此時,所有人的心情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被他逗笑,卻又被他惹哭。」

笑吧,朋友
每個影迷心中都有一部羅賓•威廉士,他這一生扮演過無數個角色,若從比例來看,佔絕大多數的是喜劇片,這也是他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一個永遠在想法逗你開心的小老頭。有這樣一個著名的段子:他和第一代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多福•里夫是茱麗亞藝術學院時就認識的好朋友,當里夫因為墮馬事件受傷之後,知道自己將終身癱瘓的他意志非常消沉,這一日,病房裡突然躥進一個操著俄國口音的大夫,非要給他脫了褲子用指頭進行一下直腸檢查,萎靡不振的里夫終於露出了笑容。後來,里夫說道:那是他出事之後第一次笑。這個二貨大夫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羅賓•威廉士。
逗笑里夫的,正是羅賓•威廉士的成名絕技:模仿口音和即興演出。這兩項絕技在他的第一部大螢幕作品《大力水手》中就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彼時的影迷並沒有作好接受這種表演方式的準備,於是《大力水手》成了一部被嚴重低估的作品,直到許多年後才被更多人所承認。不過,威廉士一直堅持自己的表演方式,用一系列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他主演的最後一套美劇《瘋狂廣告人》每集片尾的NG鏡頭裡你可以看到,無論一個場景拍幾次,他的台詞絕不會重複;如果你對《早安,越南》里他變換好幾種口音自問自答的鏡頭佩服得五體投地的話,那麼給《阿拉丁》裡的燈神配音時自我分裂出50多個人格並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的絕技,一定會讓你心甘情願獻上珍藏多年的膝蓋……毫不誇張地說,重新定義好萊塢的喜劇,羅賓•威廉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頂級喜劇天才=抑鬱症」的魔咒在他身上得到了再一次的應驗,在這裡,我們可以列一個長長的名單:永遠的查理•卓別林、金•凱瑞、羅溫•艾金森、伍迪•艾倫……他們近乎奢侈地把笑聲送給了我們,卻非常吝嗇地不給自己留下一點。羅賓•威廉士也是這樣,螢幕外的他是一個抑鬱症患者。如今,我們再回頭看看他那些瘋狂搞笑的喜劇,會不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萬世師表
關於老師的電影很多,在這其中,一聊到這個話題,大家反射性想起來的往往是以下兩部:《死亡詩社》和《心靈捕手》,而這兩部電影的主演,恰恰都是羅賓•威廉士。老爺子以喜劇起家,但真正讓他躋身殿堂級大師行列的角色卻是最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這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更像是他用一生來出演了一部最溫暖的喜劇。
《死亡詩社》裡的基汀先生跟傳統意義上的嚴師形象相去甚遠:他不拘一格,所以他出場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吹著口哨從前門走進教室又從後門溜躂出去;他藐視權威和條條框框,所以他會命令學生把那些「量化」詩歌的鑑賞方式從書上扯下來撕個粉碎;他崇尚自由和個性,所以他會讓學生一個接一個爬上課桌,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他還會用近乎神經質的引導方式,讓自己的學生把內心深處那個「牙齒流汗的瘋子」釋放出來……最重要的是,他教會學生什麼是美,什麼是生命的意義。在電影中,有句台詞讓人記憶猶新:「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死亡詩社》中的基汀先生是狂放的,而《心靈捕手》裡的西恩老師卻是內斂的。面對馬特•達蒙飾演的天才問題少年威爾,他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值」去狠狠打擊了對手的狂妄:「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他的滿腔政治熱情,與教宗相交莫逆,但你連西斯汀教堂的氣味也不知道吧?你沒試過站在那兒,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畫吧?我如果和你談論戰爭,你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沒有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裡,看著他吐出最後一口氣……」搞定這頭桀驁的順毛驢之後,他開始艱難地打開他的心鎖,將他引入正軌。
這兩部電影的中文譯名很多,有趣的是,在筆者看來,它們的一些譯名可以用在對方身上:《心靈捕手》的香港譯名是《驕陽似我》,正如《死亡詩社》裡的基汀老師,才華橫溢,如耀眼的太陽般吸引住一眾學生,當他最後被趕走時,他們站上桌子,高喊:「船長,我的船長!」而《死亡詩社》的另一個譯名《春風化雨》恰如《心靈捕手》裡的西恩老師,他因材施教,一點一點瓦解威爾的防備,當他一句接一句地說出「這不是你的錯」時,失聲痛哭的不止是電影裡的威爾,更有螢幕前的我們。而這兩項技能,恰恰是每個老師都應該掌握的,所以,我們把「萬世師表」這四個大字獻給羅賓•威廉士,感謝他將這兩位老師永遠留存在膠片之上,鐫刻在我們心中。

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
在他最經典的電影裡,他幾乎都是以救贖者的身份出現,比如前面兩部電影裡的老師,再比如《心靈點滴》、《無語問蒼天》裡的醫生。然而,正所謂醫者不能自醫,在電影裡他可以救贖學生和患者,在現實生活中他卻無法救贖他自己:他有嚴重的抑鬱症,烈酒和毒品幾十年如一日困擾著他,直到生命的盡頭。毒友歌星兼演員約翰•貝魯西的死亡和兒子的出生曾讓他幡然悔悟,但在2003年拍片期間,不堪工作重負的他再次拿起了酒杯;他有過兩段不幸的婚姻,每次感情破裂都跟他的酗酒有直接關係;怕人們忘記自己,他拼命接拍電影,最後卻發現「少拍一點別人才會對我更感興趣」,為了遠離酒精和繁重的工作,他聽從建議,於今年7月進入康復中心,然而,僅僅一個月後,他選擇了離開。
這種無法擺脫的痛苦投射到電影裡面,變成一個個有性格缺陷的角色。於是你會發現:他當不成一個好的戀人,所以《變人》里,他眼睜睜看著所愛的人嫁作他人婦;他當不成一個好的丈夫,所以在《蓋普眼中的世界》里,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妻子跟人私奔;他當不成一個好的父親,所以在《窈窕奶爸》里,他眼睜睜看著妻子離開,他只能男扮女裝才能接近自己的孩子……
對於生命中的這一切不如意,他一直很自責,所以在《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宣傳時,他最想跟世人交流的是毒品以及酒精;他留在這世上的最後一則資訊是給自己的女兒,他在網上po了一張和女兒的合影並留言:「生日快樂,今天是你四分之一世紀大,但你永遠是我的寶貝女兒,我愛你!」他在努力當一個好父親,但他沒有時間了。

忘記飛翔的孩子
看過他的搞笑演出,看過他的成熟演技,看過他的暗黑演繹,我們彷彿已經全面了解了他,而要想真正理解他,要用到《心靈捕手》里那句台詞:「上天只給了你一絲瘋狂,不要失去它!」這句話其實可以用在他自己身上。
1991年,在史匹柏導演的《鐵鉤船長》里,羅賓•威廉士扮演彼得•潘,這個在童話世界裡永遠長不大的男孩長大了,他不再有童心,不再相信奇蹟,而且最可悲的是,他失去了飛翔的能力和戰鬥的勇氣。在當了很久的庸庸碌碌中年男子之後,為了保衛自己的孩子,他必須重新學習當一個孩子。
類似的角色,在之後的演藝生涯中一再重複:最早引入中國的美國大片之一的《勇敢者遊戲》中,他扮演的角色困在遊戲世界,當新玩家發現他時,他已經在遊戲世界裡打怪升級26年,然而心智卻沒有跟著身體成長;在「教父之父」科波拉導演的《家有傑克》里,他是一名生長速度是正常人的四倍的早衰患者,只有10歲的他已經具備了40歲的成熟外形,但心智還只是個孩子;在《心碎往事》中,「40歲身體10歲心智」的橋段再次上演,只不過這次的病因是兒時的心理創傷。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羅賓•威廉士:那個內向而孤獨的孩子;那個在空曠的大房子裡自娛自樂的孩子;那個為了交朋友,一口氣說幾個小時脫口秀的孩子。我們甚至可以一廂情願地認為,他一直是個拒絕長大的老頑童,當他發現這個世界不再好玩了,他選擇去另一個世界繼續講他的笑話。而對於他的不辭而別,《心靈點滴》里那句台詞可以回答我們的一切疑問:「死有何不對?我們為何如此恐懼?為何不能人性地、有尊嚴地、高雅地甚至幽默地來看待死亡?死亡不是敵人,我們為什麼害怕它?如果我們要對抗疾病,那我們應該對抗其中最可怕的一種疾病: 冷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