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空中殺手--The Sky Crawlers

空中杀手//空中骑士

6.8 / 4,892人    122分鐘

導演: 押井守
編劇: 森博嗣
演員: 加瀨亮 菊地凜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4-08-16 08:38:02

用戰爭的廝殺換來和平的存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今天是日本投降69週年(8月15日),日前正逢日本右翼安培的連任,中日關係因為日本的一系列動作降到了底谷。電視上到處是對日本軍國主義崛起的批評。聽了一整天,本想睡前看一部輕鬆的動畫片,卻正遇到了這部《空中殺手》。

    影片節奏緩慢,雖講述的是你死我活的空中鏖戰,但當戰鬥結束後,天空恢復了它本有的平靜。人類實現了蒙昧以求的飛向夢想,在藍天與白雲之間如鳥兒般自由地穿梭,耳畔也響起了豎琴的天籟之音,一切都是那麼安詳寧靜,彷彿適才你死我活的殺戮只是一場遊戲。

    這確實是一場遊戲。
    多年以後,聰明的人類為了時時提醒自己戰爭的可怕,發明了一種仿真類的遊戲。在現實生活中,會有一些永遠不會老去的「永恆之子」,他們隸屬於兩個公司,駕駛著飛機彼此戰鬥,滿足人們的戰爭欲,也用自己的死提醒人們戰爭的血腥。
    無論人類的歷史,亦或在每個人的孩童時代,戰爭從未曾間斷過。史書的記錄常常被後人當作故事而丟失了沉重,孩子手中的木槍和殺戮類的電子遊戲也絲毫不會引起人們對戰爭的恐懼。似乎唯有當直面人與人真實的廝殺,才能讓人類看到自己的愚蠢。
    所以永恆之子的戰鬥從來不能結束。一個優秀的飛行員可以晉陞為王牌,然而一旦遇到了「導師」之後,就等於見到了遊戲中的最終boss(其實它就是遊戲AI本身)。在現實中,玩家總能經過努力打通遊戲。但作為遊戲中的設定,它卻是永恆之子們的命數。雖然每一個戰死的飛行員仍舊會有新的軀體替補而上,但他們無論多麼強大,一旦遇到「導師」,就是終結。就像被神判罰的西西福斯,只能永遠不斷地推著那塊石頭。
    而人們認為,用永恆之子無盡的獻血,可以時時提供給人類最好的戰爭警示。如果說開發戰爭遊戲的公司是這些永恆之子的「導師」的話;永恆之子則是人類的「導師」。
    補充一句,這些永恆之子與人類一樣。除了永遠保持孩子的模樣,不會老去。

    電影討論的是「永恆之子」的存在問題,它其實也是在問人類,究竟所謂的永恆是不是真的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美好?類似的話題在很多動漫中都有涉及,如《人魚傳說》、《喬喬冒險奇遇》。然而我更關注於那些被「死亡教育」的人類。
    事實上,即便這些最接近人類的孩子的死可以比遊戲和歷史更好地提醒人類,但是否它真的就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而不是淪為商人或「技術流」效仿的人類棋子?在這個問題上導演是悲觀的,因為在最大的一場廝殺戰中,關注的人寥寥無幾,只有永恆之子們才把它視為一場生死決鬥。

    日本有很多有思想的導演,也拍出非常多深刻的電影和動畫。然而似乎就像永恆之子的血不能喚起人們對戰爭的警醒一樣,這些深刻的電影在日本人身上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日本確實也是一個受過不少苦難的民族,它比清朝更早地受到了閉關鎖國政策的危害,所以在明治維新後,西化得非常嚴重。就像今天的中國一樣,人們的思想夾雜了太多矛盾的元素:和服與燕尾服可以同時出現,注重禮儀與色情電影可以同時被人接受……似乎整個日本都已經迷失了方向,所有的人都在尋找出路。
    而據說當時也有一批日本人希望亞洲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抵禦西方。只是後來他們對中國失望了,遂決定獨自起來當王,難道這是大東亞共榮圈理論來源嗎?
    人類唯一實戰的兩枚原子彈全送給了日本。與一般的常規武器不同,這種武器的殺傷力是毀滅性的。所以天皇在詔書中稱道:「敵方最近使用新式殘酷的炸彈,使無辜國民慘遭殺傷,殘害所及,殊難估計,如仍繼續交戰,不僅終將招致我民族之滅亡,且將破壞人類之文明……」,遂決定終止戰爭(這些天的新聞一直在抓這個字眼,天皇用的不是國際通用的「投降」,而是「終止」)。
    其實可以理解,自己的國民無辜死了這麼多,整個國家滿目蒼夷,戰後又不斷有國家要他承認自己的罪行,無論誰都會覺得難嚥這口氣,況且他們的投降是「無條件的」,他們敗給的不是中國,其實也不是美國,而是最強的武力原子彈。戰爭真正給他們帶來的不是反省,而可能是辯證的再次反彈。反省有多種,有些是看到了戰爭的苦難而誓不二過,有些則是為了臥薪嘗膽待到東山再起。
    且不論歷史到底怎樣,任何一個不承認歷史的國家或個人,只會再次墜入歷史的輪迴,接受歷史的二次教育,而戰爭帶來的苦難也一定會重演。就像看透了人類本質的草雉所說:
    「要明白戰爭是什麼東西,光靠歷史書上記載的陳年舊事是遠遠不夠的,要真的有人為此送命才行。……不讓人類見識其殘酷性,和平就無法維持。」
    人好像就是這類健忘的動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