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少時代--Boyhood

少年时代/年少时代(台)/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港)

7.9 / 371,228人    165分鐘

導演: 李察林克雷特
編劇: 李察林克雷特
演員: 艾拉柯川 派翠西亞艾奎特 伊森霍克 羅蕾萊林克雷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魏小河

2014-08-19 19:12:04

時間流逝匆匆,少年一去不返


上個月剛剛在美國上映的《少年時代》獲得了影評人和觀眾的一致好評,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這部片子,週末得閒,我也湊熱鬧找來看了。討論的焦點首先集中在這部電影的拍攝時長上,一般來說,一部電影的拍攝時間不超過半年,基本三兩月搞定,導演、演員,整個劇組的成本一天就是一筆大錢,不省不行。幾乎沒有誰曾像理察·林克萊特拍攝《少年時代》一樣奢侈,在一部電影上持續投入時間長達12年。

這部電影聚焦於美國德州一個小男孩的成長,在影片開始時,他6歲,父母剛剛離婚,他和姐姐、媽媽生活在一起。時間流逝,電影發展,少年成長,在接下來近3個小時裡,我們會看到少年從6歲長到18歲,看到他上小學、初中、高中,頭髮變長又變短,打上耳釘,蓄上鬍鬚,經歷初戀與失戀,一次次搬家,一次次告別。

這是一種神奇的經驗,你看著一些人在三個小時內走過了12年,並且是那樣的真實。沒有電影常用的「幾年之後」,沒有換演員,媽媽是那個媽媽,爸爸是那個爸爸,孩子是那個孩子,所有人都沒有變,只有時間在走。

電影本來就是時間的藝術,但是《少年時代》讓一切變得恍然。真實而恍然。一般情況下,兩個小時鑽進電影院,我們都知道會經歷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發生在一天之內,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一生。假使我們花兩個小時看了一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人物的一生,那麼,在我們和電影之間,存在著三重時間:兩個小時是觀影時間,一生是電影時間,還有不那麼明顯的拍攝時間(一般情況下是兩三個月)。

我們已經習慣了這三重時間的不一致,並了解這三重時間的配合才創造出那許多故事。沒有誰會傻到追究一部電影的拍攝時間和電影時間甚至觀影時間的一致,雖然有少數導演去做了這樣的實驗,但在大多數情況下, 這是沒必要的。

可是,現在,理察·林克萊特的《少年時代》將拍攝時間和電影時間做到了一致。12年的故事,真的用了12年去拍攝,並且,每一個人物都在這12年里自然成長,我們幾乎是看了一場真人秀,或者說一部紀錄片。當然,《少年時代》不可能像真人秀一樣惡俗和低趣味,也不像紀錄片那般忠實事物本身,他是明明白白的故事片,只是花的時間有點長。

這樣的經驗或許可以在看美劇或《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上得到一點體會,仍記得第一部《哈利波特》中哈利還是小正太,一轉眼,一年一年看過來,最後一部,大家都已成年。但究竟不同,在這樣的經驗里,我們與哈利一起長大,他們參與到了我們的記憶中,這種感覺是很實在的,難以忘懷。而《少年時代》是將12年濃縮在了3個小時裡,雖然細碎、流水帳,但是真實、自然、流暢。並且讓我在一段較短的時間內,直面時間的樣貌。

這樣說來,倒與那套著名的《up》系列紀錄片有相同功效,在那套紀錄片裡,導演組每隔七年回訪一次當時被選中的一批孩子,經過少年、青年、中年,現在已經拍攝完成了《56up》——當初鏡頭中7歲的孩子們,即將步入老年。那是真人生,大震撼。《少年時代》在對時間的捕捉上與它是一致的,但沒有那樣重,它的調子是柔和的,不介入的,故事並沒有太多起落,主角也沒有叛逆又悔悟,一切普普通通,簡簡單單。

然而,就在這簡單之中,即使你我遠在十萬八千裡外,也能從一個美國男孩的成長中,看到自己,看到時間流逝匆匆,而我們的少年一去不返,一去不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