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飛機總動員:打火英雄--PLANES FIRE AND RESCUE

飞机总动员火线救援/飞机总动员火线救援/飞机总动员打火英雄(台)

6 / 14,624人    83分鐘

導演: Roberts Gannaway
編劇: Jeffrey M. Howard
演員: 茱莉鮑溫 艾德哈里斯 丹恩庫克 蕾吉娜金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五行皆缺

2014-08-20 18:29:56

有瑕疵,但贏得所有感情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給這個片子打★★★★
先說劇情。劇情過平,起承轉合略顯乏力。既然片子講的是救火消防隊,那麼我認為故事到達斯汀決定成為消防員才算進入正題。可是這個鋪墊居然耗時20分鐘。實在太慢了。不知是不是考慮到這個片子的觀眾多是回頭客,或者孩子比大人更加關注劇情的連貫性,才把劇情設計成這樣,前20分鐘,達斯汀在小鎮的舊識都分豬肉似地被分配了適當的戲份。劇本非常老實,老實到有些笨笨,跟達斯汀的性格倒是挺像的,這麼搞故事是和1無縫對接上了,卻大大影響了2的整體性。如果我來寫劇本,我會讓故事從達斯汀飛抵救火大隊機場開始,然後通過各種人物的互動來把前因後果交代清楚。不過這樣一搞,小朋友們可能會有些糊塗。
片子裡一共三場火災,一場比一場大,最後一場還是第二場惡化導致的,按理說這樣的設計應該可以讓故事層層推進、一環緊扣一環,但片子最終卻讓我覺得過於簡單、跳躍了:莫名其妙地,達斯汀接受了訓練,莫名其妙地,達斯汀跟去了火場,莫名其妙地,達斯汀陷入了困境,莫名其妙地,達斯汀成了英雄。我想,這可能是他與小夥伴們的對手戲太少的緣故,致使火災與火災之間的衝突「填充」不足。除了將軍,達斯汀與小夥伴們交集不多,遑論深交。就連迪寶,也就是話多一些加上幾次主動的親近而已,機庫外面五天五夜的守候,也被幾個淡入淡出敷衍過去,遠不如第一部的伊莎莉給人印象深刻,角色之間的互動,還是要有足夠的矛盾衝突為好,會讓整個劇情大大飽滿。
上面的Lwamgdm同學對達斯汀變速器被毀極度不滿和痛心。變速器的劇情確實有些殘忍,可能會傷到很多小朋友的心,昔日冠軍因為身體原因被迫轉行,反正我都有些不舒服,覺得達斯汀真是可憐,在第一部,他歷經千辛萬苦從一架小小農用機變成環球大賽的冠軍,第二部開頭輕輕易易地就毀掉了他的生涯賴以持續的變速器。有人可能要說,在這樣的故事裡,把主角置於絕境才能創造令人振奮的奇蹟,這也有一定道理,但不得已轉行謀生最終靠主角光環逆襲成功和純粹的勵志治癒還是有些距離的,有些敏感的小朋友,也許會朦朧地感覺到現實的複雜:如果變速器永遠修不好呢?不過話又說回來,變速器的毛病、達斯汀的心障,可是貫穿整部戲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還是心平氣和地接納吧。
另外,飛機總動員系列有個通病,就是有著隱秘過去的角色——第一部是威風隊長,第二部是將軍——他們的隱秘過去總是讓人看得不過癮,蜻蜓點水,一筆帶過,沒能達到最大程度豐滿角色的效果,強烈建議加重份量。
再說片子的意義。為什麼我不大希望小朋友們通過這個片子、尤其是達斯汀變速器被毀去朦朧地觸摸複雜的現實呢?因為這個片子的定位不同於獅子王、海底總動員、功夫熊貓等大名鼎鼎、內涵深遠的製作。我認為飛機總動員系列,包括賽車系列的主要功用就在於讓大家覺得有趣、好玩,所以必須對片中的偏負面資訊進行控制,努力營造一種天真、單純、可愛的氛圍。獅子王、海底總動員和功夫熊貓為什麼可以大打內涵牌?因為它們的故事都有深遠的背景:《獅子王》背後有偉大的circle of life,充滿深邃的哲思,《海底總動員》背後有人與動物間的激烈矛盾,令人揪心,發人深省,《功夫熊貓》背後有深厚的東方文化元素,視覺應接不暇,氣質卓爾不群。
——這些都是飛機總動員系列所不具備的。我想起了尼爾·蓋曼的《美國眾神》,他筆下的現代美國,古老的眾神正在衰老,逐漸失去力量和地位,而新的神靈,網路神、汽車神,雖然對舊神們造成了威脅,但還遠未成氣候。交通工具的世界,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世界,一個年輕的世界,是無論如何也複雜不起來的。沒有circle of life,生命循環沒有建立起來,生死更迭沒有被探討;人類並不存在,交通工具只是在玩他們自己的,最廣大也最實際的矛盾衝突無從發生;交通工具雖然有自身的文化,但它的特點最終還是要通過與人的互動來體現,沒有人的參與,便也無從凸顯。
一言以蔽之,飛機總動員、賽車總動員系列主打的是非常單純的擬人牌,飛機們、汽車們,除了外形,其他都與人類別無二致,我們看到會覺得很有意思,擋風玻璃是他們的眼睛,散熱器隔柵是他們的人中,機頭是他們的鼻子,四個輪子或者機翼是他們的手腳,通過略有差異的變換做出男女老少的樣子,一切起於強大的聯想力,也止於強大的聯想力,僅此而已。我的意思是,不要對這個系列太過苛刻,更不必批評它低幼、缺乏誠意,因為這裡面有很大因素在於它不夠強大、不夠複雜的先天。能夠藉著汽車和飛機的外殼,創造出那麼多個性鮮明的角色,講一個還算精彩的故事,以此向奮戰在火線的消防員致敬,已經很不容易。
最後說回觀影的初衷,也就是Blade Ranger這個角色,真是激起了我的全部熱情。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好,個性十分突出,這不僅得益於分配給他的戲份,還得益於哈里斯先生的演繹。當初看到角色簡介的時候,我就覺得Blade應該是一個非常接近軍人的形象,看點在於,擅長演繹軍人的哈里斯先生會賦予這個角色什麼獨有的特質呢?對比是最好的方法,可以通過與漢默將軍的對比,來明晰Blade的「機格」。Blade的身份是一名消防員,消防員的任務是滅火,比起殘酷戰爭中的士兵,消防員的犧牲並不那麼被提倡,所以Blade會將隊員的安全擺在首位,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淡化了「指揮官」的角色,與隊員之間的關係更為平等。由於尼克的意外身亡,Blade對隊員的安全更有一種別人所沒有的偏執,加上自身比較強悍的性格,導致他在某些方面……更像一個缺乏安全感導致控制欲略強的媽,哈里斯先生在訪談中也提到自己對Blade的理解:「你必須照我說的做,如果你不照我說的做,你會受傷。」Blade和漢默將軍都面臨被政府嚴重剋扣工錢和經費的境況,但Blade畢竟是動畫角色,編劇無謂表現他的反骨,只突出他的遺世獨立,盡忠職守。
Blade受傷的戲份是我此次觀影的重中之重。正片內容與予告的出入再次證明予告的不靠譜。當初看日版予告,結合角色介紹發現Blade簡直渾身豎滿flag,以及流出的OST的第26首標題Blade Is Down,以為Blade會被活埋在礦山里犧牲,結果某一天被豆瓣劇透Blade沒有死——好吧既然沒有死,那麼是達斯汀歷經艱難險阻帶著小夥伴們把他刨出來了?(腦補了好多次磚頭碎石被移開後Blade在眾機的注視下朦朧地睜開眼睛的特寫場景)——我勒個去又沒有!不過呢,也還好啦,挺身保護達斯汀被火焰灼成重傷,用鼻子撞開被堵得死死的洞口,輕輕咳嗽喘氣(哈里斯先生您能不能喘得大聲一點咳得用力一點?!我豎起耳朵聽得好辛苦!),體力不支墜機昏迷,被推進機庫(相當於手術室),還是讓人相當浮想聯翩的——我這個後媽,真是連一架飛機也不放過啊!
最後,請容我再花痴一下哈里斯先生的聲音。其實聽得出來,哈里斯先生上年紀了,聲帶開始鬆弛了,Blade的聲音在大部份狀態下顯得很低沉,氣流偏向鼻腔,在激動的時候,顯得粗聲大氣,也是挺符合Blade的性格的,消防大隊的隊長呢,在人類世界,必定是個身體強壯、技藝熟練、內心細膩,但舉止偶爾有些粗魯的大叔。在《新紮飛機》的錄影帶中,Blade的聲音明顯的年輕化了,這是哈里斯先生的細心周到之處,不過,要發出年輕的聲音,想必也是挺費力氣的吧,很心疼。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再表白一下,雖然有瑕疵,但這個片子贏得了我所有的感情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