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OBO北京

2014-08-25 02:44:58

永不滿足



作為啓蒙時代的標誌性人物,歌德顯然處處與啓蒙唱反調。《浮士德》裏浮士德面對成羣的來找他看病的患者時他說最好的治療手段是不花錢不需要魔力的體力勞動,戶外活動。啓蒙不是強調科學,理性嗎?歌德在這裏對科學的態度很是不在乎。在中世紀那樣的黑暗時代末期科學和理性的降臨完全是必然的,人們對科學,理性的歡呼和追崇也是必然的,都欣欣然地以為這是解決人類所有難題的萬靈丹妙藥。浮士德博士自己開始也是這麽認為的。他博覽羣書,哲學,法律,醫學,孜孜以求科學真理,還在家裡安裝天文望遠鏡,這就讓他對自己滿足了,對社會充滿希望了?NO,他仍然感到自己和以前一樣愚蠢,身邊儘是貧困,迷信。這在電影裏表現得很明顯。中世紀人以愚蠢著名,因為人整體性的愚蠢,教會得以以權威者的方式凌駕其上。經過幾個世紀的覺醒,啓蒙,教會被退回到自己的角落,人獲得了自由和支配自己的權利,結果到處還是一樣懸浮著愚蠢,貧困。可見,科學和理性不能解決人的問題。歌德在這裏不僅提出了對啓蒙的質疑,還發現了科學理性取代信仰以後可能出現的結果---失去靈魂。沒有靈魂會是什麼樣?電影給出了答案:一二個草本精華加土狗的肝結合產生的侏儒--奇醜無比,噁心至極,瑪格麗特一見就嚇跑了。不能想像人和這樣無比噁心的「人」為鄰會是什麼後果。
就因為提前預知了這個結果,浮士德費了好大得勁兒研究靈魂.在書本裏找不到以後,他開始再人的身體裏尋找。電影一開始他就不惜花錢買來一具屍體解剖,這是最符合科學精神的探索精神,結果把心肝肺全部挖出來以後仍然不見靈魂,他徹底失望了。連靈魂都需要證據,可見啓蒙時代發展到了一個和中世紀一樣荒唐的地步。靈魂肯定是找不到的,浮士德完全沒有活下去的動力了:如果沒有靈魂,我活著有什麽意義?開始策劃自殺。計劃執行之前還要吃飯,可是連買墨水的錢都沒有了。去找父親,父親拒絕幫助,說既不能給你錢,也不能給你生命的意義,人應該靠自己工作。說這話時父親正在用一些很原始的,很暴力的手段給人看病,而且居然有被他治癒,並送來鮮肉感謝的。歌德在這裏對科學的嘲弄和對原始愚昧的鄙視暴露無遺。
由於父親的冷酷,為了吃飯,浮士德得以遇見摩菲斯特,一個做典當生意的。摩菲斯特看了浮士德準備抵押的表,認為不值一文,因為人已經沒有價值了,一個幫助人認識世界的懷錶有什麽意義?隨即問你還有什麼?浮士德回答:只有慾望了。浮士德在這裏已經完全否認靈魂的存在,和之後心甘情願把靈魂抵押看起來矛盾,實際上形如自己打臉。歌德顯然想說人的靈魂存在與否其實是人承不承認的問題,不是在不在的問題。科學啓蒙的最大的傷害就是把一種科學證實的」在「當做承認的前提。
摩菲斯特在歌德的書裏就是一個魔鬼,在索科洛夫的電影裏以典當生意人嘴臉出現,是一個以人的形狀出現的魔鬼,把書裏的魔鬼現實化,更有利於表現,也更接近現實。這是索科洛夫非常高明的地方,和極具才華的再創昨。
在現實裏,摩菲斯特這樣的人就是好事不做壞事做絕的那種。聽浮士德說自己只剩下慾望便打起了他的靈魂的主意。他的當鋪裏什麼都有,他已經不在乎那些東西,最後全捐給慈善了,唯一缺的就是靈魂,而對於浮士德窮得只剩下慾望的人,獲得他的靈魂似乎輕而易舉。他帶著浮士德到外面轉了一圈,浮士德看到了青春美少女瑪格麗特,慾望猶如山洪爆發,勢不可擋。為了得到瑪格麗特兩人開始結盟,踏上一條抵押靈魂之旅。
開始為了接近瑪格麗特,摩菲斯特安排浮士德去了教堂,以捐獻教堂為名讓浮士德見了瑪格麗特。兩人的距離其實很是遙遠:一個有上帝,一個沒有。有上帝的瑪格麗特為自己對母親厭惡有罪惡感,沒有上帝的浮士德卻對母親的去世感到如願以償的解脫。瑪格麗特吃驚地問:你信上帝?浮士德回答:這個時代誰還能說自己信上帝?瑪格麗特斬釘截鐵說:我。浮士德馬上說出自己對上帝的理解:愛就是上帝,愛不是責任。這顯然不是瑪格麗特的信念。他不顧,繼續追。
如果沒有摩菲斯特和浮士德在酒吧的那場鬧劇,兩人的合作可能會長久一些。浮士德因為在酒吧失手打死人,究竟怎麼對待這件事導致兩人矛盾,瑪格麗特開始追問誰是兇手後兩人開始內訌,註定了此後的分道揚鑣。就在把人家哥哥打死的節骨眼上浮士德對瑪格麗特的慾望到了臨近爆發的臨界點,迫切希望能和她相處一晚上,摩菲斯特藉機拿出靈魂抵押的契約,浮士德就這樣出賣了自己的靈魂,這個他不認為存在的東西。
他得到了瑪格麗特,如願以償。摩菲斯特把他帶到死亡之谷,在那裡遇到了被他打死的瑪格麗特的哥哥,被當著恩人感謝。因為死亡讓他永生,不再依靠母親,不再對妹妹起邪念。浮士德對這些人充滿厭惡,否定,開始厭惡身邊的摩菲斯特。想到以後要永遠和這些人打交道他再一次開始逃離,再一次表現出永不滿足的特性。他用大石塊把他壓住,自己單獨前行。說已經弄清楚了人需要的是自然和精神,而不需要一個天天給你增加麻煩的人。
浮士德就是這樣一個永不滿足的人,這註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探索,永遠在路上,永遠抵達不了目的地的命運。這樣的人其實就是歌德自己的縮影:永遠和環境對立,和時代對立,永遠特立獨行,永遠生活在無法滿足的疼痛裏。通過這一番折騰,我想他以後不再糾結靈魂,他已經知道靈魂不是隨便可以交出去的。最主要的,要自己主宰自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