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孤星泪(港)/音乐剧悲惨世界电影版

7.5 / 349,370人    15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維克多雨果
演員: 休傑克曼 羅素克洛 安海瑟薇 亞曼達塞佛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依蘭

2014-08-28 18:46:44

《悲慘世界》(2012版)觀影手記


這部電影改編自雨果的鴻篇巨製《悲慘世界》。雖然與原著有較大差異,但是大體上還算吻合。要把如此長的書壓縮成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也確實是難為導演了。
這絕不是一部「輕鬆」的電影。因為無力「欣賞」這麼多苦難,我分了幾次才把第一遍看完,即便這樣,一些片段仍必須扭過頭去。所謂「悲慘」,不是郭敬明式的無病呻吟(no offense);不是紅樓夢裡的見花流淚,望月傷懷;而是一種深沉的痛苦。這悲痛是矢志為善,卻無法改變世俗偏見;是逆來順受,卻仍被社會逼迫的走投無路;是忠於職守,卻發現所為與所思背道而馳……這種壓抑的沉痛感,彷彿心臟被擊中,鈍鈍的疼,卻叫不出聲。縱鼻子發酸,心痛不已,眼淚卻無法落下。
作為音樂劇,影片帶有一種特殊的美感。二十多首樂曲(大致),或表現人物複雜的內心活動,或是人們的對話、爭論,或渲染氣氛,或描述形勢:幼年柯賽特宛若天籟的童音;底層人民對黑暗社會的控訴;愛潘妮雨中的深情獨白;革命者們鏗鏘有力的戰歌;冉阿讓臨終時來自天堂的聖音……雖悲喜相異,內容迥然,卻都極有表現力。即便單獨拿出來欣賞也很好。
片中的隱喻十分精彩。如冉阿讓逃離假釋,拋離紙片,其中一片向著光明的天空飛去,卻又被狂風驟雨打落在地。恰似他的一生,雖不斷努力做一個好人,卻始終不被世俗接納。
同樣充滿感染力的是對比的應用。如馬呂斯與柯賽特的互訴衷腸與愛潘妮的獨白相對比;甜美的夢幻與夢想破滅的絕望相對照,讓他們的愛情多少摻雜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成份,也使得愛潘妮的單戀感人至深。
這部「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的電影版,其主題除了形形色色的痛苦外,更深的主旨,我覺得,是愛。「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無論是柯賽特與馬呂斯「生命從此開始的愛」,還是冉阿讓與柯賽特的父女情深;無論是革命者們對祖國至死不渝的熱愛,還是主教對天地眾生的慈悲,都讓生命更加美好。愛便是這個「悲慘世界」的陽光。因此影片「哀而不傷」,縱遍觀人類苦難,仍飽含希望與溫情。
電影中的人們儘管拼盡全力,卻無法打碎命運的桎梏,無法逃脫那註定的結局。這使影片充滿了宿命感。可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人生的掌控呢?無論命運多麼殘酷,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即使無法擺脫最終的結局,我們仍舊可以選擇善良,選擇良心,選擇聽從心靈的指引。
結尾的天堂之景為影片帶來了亮色,這也許帶有一些理想主義的感覺吧,最終善惡有報,鑄劍為犁,黑暗遁去,自由之光滿照人間。可是,並不討厭這樣的安排,它防止了影片的過於灰暗,給人以光明與希望。「all men will have their reward」,縱人世冰冷,上帝的花園仍舊溫暖如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