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猩球崛起黎明之战/猿人争霸战猩凶崛起(港)/猩球崛起黎明的进击(台)

0 / 0人    130分鐘

導演: 麥特李維斯
編劇: 瑞克賈法
演員: 蓋瑞歐德曼 茱蒂葛瑞兒 安迪席克斯 傑森克拉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花落去

2014-09-03 00:48:59

猩大大帝王術養成記


(本文配圖較多,都是精彩的劇照,但豆瓣這裡上不了圖。如果需要看圖文版,請訂閱我的微信公眾號「如是淼聞」,有完整圖文版)

《人猿星球》(1968版)在中國屬於比較小眾的片子,但它在好萊塢卻是高居經典殿堂前列的科幻名作。在無利不起早的片商和挑剔的觀眾雙重夾擊下,當時並不算主流的科幻片領域中,它能夠在68年到73年連拍五部,還要早於後來的星球大戰三部曲和8、90年代才成形的星際迷航系列電影。

這部電影的魅力除了公認的反烏托邦和那個堪稱影史最出人意料的結尾之外,應該還有一種奇特的代換感:人類社會中司空見慣的一些語言、習慣和行為,移植到猩猩群體中後,錯位感所帶來的荒謬成為很吸引人的看點。當看著猩猩中的學霸、兵痞、官僚們像模像樣地維持著社會運轉,人類反而成為實驗動物、低等野獸時,觀眾會非常好奇地跟隨情節走下去,也會很有動力了解這樣一種逆轉是如何發生的。

所以在第一部大獲成功後,《人猿星球》又連拍四部,第二部講述殘存入類與猩猩的決戰,第三部則以時光旅行解釋了猿族領袖凱撒的誕生,第四部講述凱撒帶領猿族起來反抗人類暴政,第五部講述凱撒本欲與人類和平共處,形勢卻在猿族激進分子的推動下變得不可收拾,終至爆發惡戰,情節又與第一部接續。這五部中,第一部直接進入影史的科幻十強殿堂,第三部編劇巧妙,第二部接續了第一部餘威;第四五部則失之平淡。儘管如此,僅僅第一部就已經為整個故事贏得了一代代的鐵粉了。

個體表演基礎上的史詩演繹

所以在二十世紀福斯公司重啟這個系列後,直接選擇從第四部開始整個故事,順序講述從凱撒誕生到猿族統治地球的全過程。即《猩球崛起》。而剛剛在大陸上映的《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則對應原系列第五部的設定。

老版《人猿星球》著眼於整個社會的變遷與矛盾衝突,基本算是群戲,主要魅力在於情節的荒誕與出人意表;由於特效手段有限,由人類演員化妝而成的猿基本沒多少表演空間,所以電影給個人的空間並不大。隨著特效技術的進步,猿類的表情、動作越來越逼真(2001年蒂姆·波頓版的《人猿猩球》中,那頭母猿的眼神已經顯示了出人意料的溫柔),導演們漸漸有實力去通過一個個體猿人的塑造,再現出從一個個體的奮鬥與掙扎擴散到整個種群的革命與重建,最終徹底取代人類社會的宏大史詩。

由於有「動作捕捉之王」安迪·瑟金斯的加盟(他塑造的《魔戒》咕嚕詭異可憐,而《金剛》則是史上最飆淚動物角色),有經驗豐富的維塔工作室做技術保障,還有技術狂人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達》中發明的「表演捕捉」系統,到了《猩球崛起》時,你完全不會意識到裡面那逼真的猩猩完全是人類扮演的了——而在《猩球黎明》中,出場猩猩最多達成百上千頭,但實際上沒有一頭真正的猩猩參與拍攝,只有數名動作捕捉演員扮演了各種猩猩後數位化處理為猩猩大軍。

本來不想寫成技術帖,但對技術的一定了解真的非常有助於欣賞本片。所以再寫最後一段,關於「詭異谷效應」的,這是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宏提出的一個假說,他發現對於擬人化的東西,隨著這些物體跟人類相像度的提高,人類對其的認可度也同步提高,但相似到一定程度時,人類的認同會突然轉化為厭惡、恐懼;再繼續提高擬真度,人類就會對角色逐步認同;這其中突然產生的一段波谷,即稱為「詭異谷」,因為人類對與自身過於相似的東西都會有「詭異」的感覺,淼叔相信看過充氣娃娃實物或者照片的同學一定心有慼慼焉……

為了解決「詭異谷」問題,維塔除了在技術上提高了安迪·瑟金斯與凱撒的面部表情相似度之外,最重要的是重塑了所有猩猩的眼神。我們看《貝奧武夫》或者充氣娃娃時,最大的詭異感來自於凝固不動的死魚眼睛。維塔工作室為了讓猩猩的眼神接近於人類,與專科眼醫合作,觀察眼部肌肉的運動和光反射規律,最終開發出一套專用的「眼神件」。而在電影中,智力開化後的猩猩眼白會略大於真實的猩猩,所以它們的眼睛會更像人的眼睛,這也使得觀眾對所有猩猩角色消除了詭異感(審美上的不適那是另一碼事了,面對真人憤怒的眼神也沒幾個人會喜歡)。

技術的講解到這裡為止,我們可以看到,這裡的各種特技並不是為了炫技、製造大場面,而是為了讓猩猩能夠最大程度地獲得人類的表演資源,讓觀眾融入到「猩猩」們的精彩表演中,遺忘技術,沉浸在莎士比亞式的故事中。

有了如上的技術基礎,和整個社會對宏大話題的關注轉向關注個人成長的文化背景,《人猿星球》系列的重啟,焦點就集中在這一頭猩猩——凱撒,明眸之子,人猿中的摩西,受壓迫動物的切·格瓦拉——其個人的成長與生死歌哭之上。他的成長,就是人類社會崩壞乃至新文明崛起的縮影。

凱撒認同的崩潰與重建

凱撒的成長完整地貫穿在《猩球崛起》的1、2兩部中,淼叔不做刻意分割,因為整個過程充滿了戲劇魅力。沒有看過或忘了第一部情節的,趕快去優酷看,這部本來收費5元的片子現在有三週免費期,真是會做大生意。

凱撒出生後被蘭蘭抱到家裡(蘭蘭是詹姆斯·弗蘭科的國內暱稱,以臉帥演技醬油著稱),一開始它並不知道自己跟人類有不同,它的身份認同附著於人類。在第二部中有個著名的淚點,凱撒看著攝影機中留下的自己和蘭蘭的影像,那裡面蘭蘭對他說的是「我是你父親」。而凱撒之名,也來自於蘭蘭父親查爾斯見到襁褓中的他時,所吟誦的詩篇「As for Caesar,Kneel down,Kneel down and wonder!」(但是對凱撒,只有跪下,跪伏並驚嘆;出自莎士比亞《埃及豔后》)。查爾斯是最愛凱撒的人,他把凱撒當孫子一樣對待,像皇帝一般侍奉。這是凱撒的黃金時代,甚至看著窗外世界時,他也沒感覺自己少了什麼,那扇窗戶本身就像徵了他的身份、他的家園和他的世界。


轉折出現在凱撒去紅杉公園,第一次親近大自然之後。我們要注意這裡一個細節,第一次去紅杉林時,蘭蘭在下車後給凱撒拴上了寵物鏈,查爾斯說「他用不著這個」,蘭蘭回答說「為了安全」。這肯定不是為了凱撒的安全了,實際上,蘭蘭心中一直是把凱撒當作寵物而非自己的孩子的。

這與後來的關鍵情節對應:凱撒後來某次在紅杉林玩耍後回家時,蘭蘭依然拴著他的脖子,路遇另外一家人牽著一條黑背,黑背沖凱撒吠叫,蘭蘭用力拉著凱撒的鏈子想讓他儘快離開。這也是凱撒第一次被鏈條強行束縛(養寵物的同學都知道,一般不要用鏈子強拉寵物,儘量順著他們走),電影中他有兩次非常明顯地要把項圈拉下來的動作。到了停車處,他也拒絕再像五年來一直做的那樣,坐在行李箱中,而是直接拉開後門坐了進去,並直接用手語問蘭蘭「我是寵物嗎?」蘭蘭的回答依然是「我是你父親」,但這已經不能讓凱撒信任了。這一段的OST音樂標題則直接點題:Who am I 。

凱撒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幾天後,查爾斯因為老年痴呆症復發,撞壞了鄰居的車,凱撒為了保護查爾斯攻擊了孔武有力的鄰居,這一段的最後一個鏡頭是他伏在查爾斯肩上,周圍人用看怪物的眼神對他恐懼地指指點點,遠處警車笛聲隱隱傳來,他的眼神中儘是憤怒之後的惶恐、迷惘和戒備。無論是蘭蘭、查爾斯還是凱撒自己都不會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把人類作為親人來擁抱。到這裡,凱撒此前建構起的「Who am I」已經被粉碎。


在動物收容所中被水槍虐待後,又冷又餓的凱撒醒來第一件事是什麼呢?他拿了塊白石,在牆上畫了一個窗戶,與自己家中那個形狀一模一樣。儘管自我認同已經破碎,但它依然希望保有自己的家和世界。這是智慧生物面對劇變時的本能反應。注意看凱撒畫完之後它面對這扇窗戶的表情,與猶太人面對哭牆時的表情驚人地相似。後者同樣是對逝去的家園與榮耀時代的痛苦追索。


凱撒保持這個幻想的時代也並不長。他被看守凌辱、被獄霸毆打後蘭蘭來看他,但限於法院判決卻無法帶他回家;蘭蘭離去後,憤怒的凱撒用自己被撕掉的人類衣服擦去了牆上的窗戶圖形。他為自己建構的第二個認知,也就是「家園」,也破滅了。

最後的一個細節結束了凱撒的這段轉變,蘭蘭賄賂收容所主管,要提前將凱撒釋放;但他卻下意識地接過了看守遞過來的寵物項圈。凱撒的牢門打開後,他看了一眼蘭蘭手中的項圈,又親手把牢門關上了,徹底與自己作為人類的幻夢告別。

這是整個第一部中凱撒的兩次大打擊。我們知道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而在猩球崛起第一部中,凱撒與人類其樂融融的生活,以及由此建構起來的自我認同、家園認同,都被撕得粉碎。

凱撒理想主義的破滅

第二部承接第一部,是悲劇的延續。第一部中的家庭生活永遠籠罩在黃金般的溫暖色澤中,包括凱撒的那扇窗戶。而在第二部一開始就是淒風冷雨,整部電影除了人類定居點之外,也始終籠罩在寂靜嶺一般清寒刺骨的雨霧中。

第一部末尾,凱撒說出的第二句人類話語是對著前「父親」蘭蘭:「Caesar is home」,凱撒回到家了。那時他已經告別了自己的小窗和金黃色的家,帶領猩猩們進入舊金山北麓的紅杉林。在第二部與紅毛猩猩莫里斯對話時,凱撒說「人類的毀滅是他們自找的,而我們不同,我們是一家人」;這就是他新的身份認同和家園認同。用藥物提高猩猩們的智力,帶領他們進入叢林,建構起一個結構完善的猩猩部落, 他為自己構建的新身份是猩猩中的解放者;而新的家園認同已經拓展為「家國認同」,即它建立起人猿部落,並以此統治猩猩群的最高原則「Apes do not kill apes」(翻譯成猩猩相惜是不是更好)。

美國媒體很多人把猩球黎明稱為動物界的莎翁劇,因為它的情節結構的確類似,一開始是華美盛世,隨著人性慾望導致的衝突逐步升級,最後國破家碎,身敗名裂。凱撒當然沒有這麼慘,他主要是通過舞台般的表演來塑造出那種凝重陰鬱的感覺。

在第一部中,凱撒笑的場景有五次以上,第二部全片他就只笑過一次了,在與產後的妻子交流時,而且也只是躺下前安慰一般的微笑,像第一部那樣開懷大笑的,是一次也沒有了。做一個自由自在的智者,和帶領上千個同類拜託被奴役的命運,他選擇了後者,失去的也將是前者的逍遙與超然。這是他為自己身份認同重構付出的代價。而在第二部一開始,率眾狩獵的凱撒就被兒子藍眸屢次頂撞,作為父親、國王,他具有雙重權威的身份,所以青春期的兒子頂撞他也具有雙重動力,這是他為家園重構所負擔的責任和付出的代價。

這一段父子衝突的表演全部靠肢體語言,藍眸的抗拒來得有些突兀,但凱撒的耐心、持重則表現得非常充分。我們可以看到凱撒對待其他猩猩的態度,他會傾聽他們表達意見,甚至適度的衝撞和異議,但一旦做出決定,他不會留下任何妥協的空間。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於其他喜歡四足著地的猩猩,凱撒是採用人立姿勢最多的,這樣建立起來的居高臨下的氣勢對其他猩猩是壓迫性的優勢。即使強勢如科巴,在凱撒面前人立時也要彎腰駝背,將高度優勢讓出來。後來科已與凱撒對決時,他這種妥協就不見了。



但凱撒面與藍眸交流時,從來是自己彎下腰,與對方保持視線平齊;而且都是他主動說話,與他做國王時的位置完全倒置。這是一種很普遍的代換心理,一個人在某些方面強勢時,當面對他真正在意的人時,會主動把這種強勢出讓給對方,並以此作為平等溝通的代價。如果凱撒對任何猩猩都用這種代換心理溝通,那基本也沒科巴什麼事兒了。可惜儘管他像一切合格的父親一樣對待孩子,藍眸也像一切合格的孩子一樣拒絕了他。

而在整個社群管理上,凱撒也面臨挑戰。最大的挑戰者當然來自科巴,因為其他所有猿的智力都來自於凱撒,他相當於先知與教主的地位,但科巴的智力與凱撒一樣來自於人類實驗;所以其他猿對凱撒的感情是父親和老師般的「再造之恩」,科巴則只是感激他救了自己,還給自己自由。所以,凱撒的班底是他從收容所帶出來的、以火箭、莫里斯為首的一群猿,科巴則因為作戰勇猛和智力超卓,在實驗室、動物園和其他後來加入的猿中建立了勢力。凱撒讓他做二號人物,一開始可能像它自己說的一樣是把科巴當兄弟看,但當他無視這個政治基礎時,整個權力機構出現問題也是遲早的事。

凱撒統治人猿的一個基礎來自於人類文化。雖然第一集中他帶頭反抗了人類社會,但根子上他仍然是認同人類文化的,猿族中他使用英語最多,人立的時刻也最多,在最後反攻時還有一個細節,路過廢棄的地鐵站時,其他猿過閘機時都是一躍而過,唯有凱撒用手推開橫檔走了過去,與人類習慣一樣。在馬爾科姆囉囉唆唆地跟他講了人類有了電能做什麼時,他只是簡單回了一個字:Lights(燈光),這點透了人類文明的基礎。但這何嘗不是他的基礎呢?最後通電後,他帶領馬爾科姆走到一個制高點處,指向遠處恢復了生氣的城市,還是一個詞:Lights(燈亮了);在欣賞他文學水平時也不要忽略了,這個猿族部落唯一能看到人類燈火的制高點,就是凱撒的家。

但他的這種文化統治基礎也受到了挑戰,科巴因為自身遭遇仇視人類,而人類厲兵秣馬、刀槍出庫的行為,也的確為科巴喚醒對人類的恐懼提供了現實基礎。大部份猿族都經歷過被人類奴役,而全部人類都面臨對猿流感的恐懼,這是雙方的民意基礎。要克服這種彼此恐懼,至少需要一代兩代人的溝通,凱撒很明顯沒有這麼多時間,他也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努力,因為他本人對人類社會其實也沒太多好感。這就是宿命中要爆發的衝突。

所以如果說第一部是凱撒自然人格的獨立與成長過程,第二部猩球黎明講的就是凱撒政治人格的塑造與成長過程。悲劇之處在於,這兩個成長的過程都充滿了撕裂和顛覆的痛苦。第一集的痛苦我們前面說了,第二集中,凱撒依然延續這種痛苦,他構建的基於平等交流的父子關係認同、基於人類文化的族群文化認同、基於家人夢想的族群政治認同,都先後破滅。通常這些破滅一個即足以使普通人崩潰,但凱撒接二連三經歷了四五個,這才是史詩的節奏。

當然,這些失敗並不是說凱撒的能力有問題,只是他面臨的任務太艱巨,又為自己設定了非常理想主義的目標。一般人類要造反都越來越難了,他帶領一幫智力、底蘊、經濟、硬件都一窮二白的猩猩建立新猩國,一次次被現實打個鼻青臉腫是很正常的。影片中其實有好幾個細節暗示凱撒的才略。例如他每次要在猿群中發表講話時,都會先環視一週,這實際上是非常迅速的民意判斷;而在他幾次被科巴挑戰甚至武力衝突時,都不是首先去看科巴,而是環視一週,看看是否還有潛在的挑戰者或者科巴的同情者。這種政治素質實際上在人類社會中也是相當老成的了。藍眸相比之下就嫩得多,幾次表態都跟著科巴走,也從來沒有這種觀察民意的動作(甚至科巴都有幾次),所以凱撒對他憂心忡忡。

最後,在語言組織上,編劇也為凱撒設置了具有強烈莎士比亞風格的凝重語氣。猿族會的語言本來就少,要在有限個單詞中體現出個性和衝突,可以說下了很大功夫,也達到了效果。以下這段是全片淚點最集中的對話,慎點:

(Blue Eyes) "I'm so sorry...for everything." (Caesar) "No...I am to blame." (Blue Eyes) "But Koba betrayed you." (Caesar) "I chose to trust him because he is ape. I always think, ape better than human. I see now...how much like them we are." - Caesar to Blue Eyes

這段台詞裡的感情色彩這裡不多評論,當時一起看電影的英語專業小美女驚呼,凱撒在短短三句話裡運用了被動語態、倒裝表達,這是大六甚至專八的考點(可能高二就學過,但真要考試還要走一遍專業流程的)。這種表達具有濃烈的戲劇感,配合上凱撒黯淡的眼神和藍眸悔恨交加的表情,塑造了本片最具衝擊力的一幕。

不知不覺寫得太多了,之所以寫這麼多,是因為這兩部電影即使在好萊塢,也是打造得極為精細的作品,可以說,任何時候按下暫停鍵,都可以看到故事、人物、台詞上的精心雕琢;如果不按暫停鍵,有幾個通透感極強的長鏡頭也會極有壓迫感地把觀眾帶進畫面中。

所以猩球崛起兩部電影雖然是翻拍題材,但上映後都獲得了市場和IMDB等影迷機構眾口一聲的高分評價,並不是僥倖或者討巧,而是真實地再現了電影這一綜合藝術形式的最大魅力和優勢,從畫面、音樂、情節、表演、語言等角度全方位地提供很難企及的高度。這也是我願意花費近4000字,來推薦你們進電影院去享受全方位的視聽思想盛宴的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