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猩球崛起黎明之战/猿人争霸战猩凶崛起(港)/猩球崛起黎明的进击(台)

0 / 0人    130分鐘

導演: 麥特李維斯
編劇: 瑞克賈法
演員: 蓋瑞歐德曼 茱蒂葛瑞兒 安迪席克斯 傑森克拉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rozenmoon

2014-09-07 06:22:23

《猩球崛起2》:改良 革命 政///變和文化戰爭


1.或許,我們能換個角度去看這部電影。這部本質上的爆米花電影還是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空間,比如改良主義和革命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革命能否被避免?比如意識形態的對立到底能否和解?不同文明之間到底能否真的消除敵意?電影中的人類就是一群具有文明史的社會族群,而猩猩則是被人類壓迫許久的無產者。它們被剝奪、剝削、無視、鄙夷。最終,因為人類自身的錯誤,猩猩利用了這個機會,翻身成為了和人類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平起平坐,具有談判資格的一個群體。它們在一片偏遠的地方建立了一片根據地,繁衍生息,在一段時間內與人類互不侵犯。
2.但畢竟,這個無產者的飛地,對於人類權力而言是個巨大的危險,一天不被剷除,人類就擔心一天。而人類在這段時間自顧不暇,一直也就放任這個群體發展壯大。但是,人類畢竟還是需要現代文明,電是他們的必需品,而無產者可以適應刀耕火種。這樣一來,人類就需要去往猩猩的根據地修大壩發電廠。兩種意識形態和文明註定發生衝撞。
3.猩猩們毫無顧忌,大多數猩猩道德觀低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它們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打爛一個舊世界才能建立一個新世界,所以,它們不擔心對抗,某種程度上對革命持歡迎和期望的態度。而人類對已經遭到破壞的文明世界還抱有某種義務和殘留的眷戀,面對自治的猩猩們,他們顯得過於嬌柔做作、過於放任。他們想要的其實是改良。在不觸動猩猩根據地利益的前提下,部份修復自己的文明世界。
4.而一旦意識形態和文明對抗發生,二元對立的雙方中間就都會產生各種派系。派系的產生或者因為信仰不同、或者因為利益爭奪。猩猩中最初的首領凱撒其實是一個具有和平傾向世界觀的溫和主義者。它雖然領導著猩猩群體,但它對於人類文明有某種程度的信任。這和它的出身有關。它年幼的時候畢竟在人類世界生活過,切身見識、感受和生活於高等文明之中的經驗,會改變一個猩猩的想法。當然,當它回到根據地,作為一個猩猩群的領袖,它必須表演得具有威權主義特徵而避免自己被過早的清洗掉,這個群體畢竟都在攀比殘酷,誰更適應叢林法則,誰就是王者,凱撒也要遵從。而猩猩群體中的反對派科巴就是個心狠手辣的革命者。它相信槍桿子裡出政權,痛恨所有溫文爾雅的小資產階級情調,認定世界分為人類和猩猩,黑白分明,對敵人溫柔就是對自己人的犯罪。所以,它要用武力消滅掉人類文明——那個與自己意識形態對立的部份。
5.但畢竟凱撒是最初領導起義的那一個,具有無可撼動的精神領袖地位。所以,即使科巴總是叨逼叨地挑唆內部團結,但眾多猩猩還是樂於緊密團結在凱撒的周圍。科巴就開始動了心思。人類世界和猩猩世界的不信任與敵對情緒是由來已久的,只是一直沒有全面爆發而已。科巴決定利用這種猩猩群體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將冷戰徹底熱戰化。它發動了政///變,向領袖凱撒開槍,又嫁禍於人類。猩猩群體屬於典型的「烏合之眾」,被蒙蔽在一種癲狂的群體情緒之中,這個導火索徹底將整個族群點燃。猩猩們泯滅了個體性,變成了一個暴力的群體,全面向人類世界發起了戰爭。
6.人類世界也不省心,內部本身也亂七八糟岌岌可危,無論物資還是精神都處於臨界狀態。領導者又是個軟弱的知識分子,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總是採取懷柔政策,基本上毫無存在感。而派去修水壩的科學家倒是在亂世之中憑藉勇氣和跨越意識形態對立的開放心態,逐步建立了與猩猩世界的聯繫。他屬於破冰者,在冷戰的情況下,臨危受命建立了跨意識形態的外交關係。某種程度上講,科學家有點實用主義情緒,沒那麼泛政//治//化。他們向猩猩區提供援助——給猩猩領袖凱撒瀕死的夫人提供藥物,救了她的命——這種援助算是走上層路線;同時,他們也提出利益訴求,在對方的地盤待幾天修修發電系統。這就達成了合作。甚至,凱撒還讓底層猩猩們幫科學家們做一些體力活。這種對外援助是絕對有效的。
7.本來雙方眼看就要走向和解。如果順利,或許猩猩世界在一個具有改良思想的猩猩領袖帶領下,會放棄戰爭思維,與人類文明達成某種協議,成為整個世界的一部份,比如,在保持自己獨特的意識形態和統治方式的前提下,部份融合、進人人類文明並且與人類完成某些商業利益的交往之類。但是革命派的科巴奪了改良派凱撒的權。這一切都成了泡影。最有意思的是凱撒的兒子,這個前領袖的子嗣有一顆革命的心。對於父權的反抗加之認為父親的軟弱,早就有叛離之心。科巴利用了這一點,挾天子以令諸侯。前領袖的兒子成為了自己的助手。
8.奪權後的科巴首先做的就是清洗。把曾經凱撒身邊最親近的重臣全部囚禁,然後當著所有猩猩的面,殘忍地摔死了一個挑戰自己權威,懷念舊時領袖的猩猩。它用暴力和恐嚇讓所有異議者噤聲。這時候,原本追隨它的前領袖的兒子也開始產生了動搖。它覺得父親建立的世界和父親傳遞的價值觀似乎與發生在眼前的殘酷景像不符,但他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參與親手打開惡魔之盒的猩猩之一,也做不了什麼以改變現狀。
9.動物界的權威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權威者只要一死,它的影響力立即消散,曾經的追隨者有可能隨時被新領袖剷除,而只要它不死,即使處於彌留狀態,影響力也依然存在。它的勢力就必須被忌憚。只要它活著,就是一種權威的象徵。所以,為了避免自己的勢力被輕易絞殺殆盡,這些領袖總要通過各種方式露面。凱撒就是這樣做的。它被救了過來,在恢復體力之後,開始向科巴討要權力。經過一系列打鬥之後,凱撒下決心除掉科巴。臨死前,作為乞求放過自己的嘗試,科已對凱撒說:「猩猩不殺猩猩。」這原本是凱撒當權時的一句格言。這說明它們是以意識形態分敵我的,同屬一個意識形態的就是同類和朋友,這就是它們的邏輯。而凱撒對他說:「你不配做猩猩。」這句話告訴我們,凱撒雖然作為改良主義者,其實也仍然沒有跳出意識形態的框架,它必須先把這個要除掉的人開除出猩猩籍,才具有了殺它的合法性。這是它說服自己的方式,也是表演給其他猩猩們看的。
10.就在猩猩界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進行內部鬥爭的時候,人類世界原本可以利用智力優勢和文化優勢一舉將猩猩殲滅。但是修水壩的科學家決定給凱撒一次機會。最終,雖然猩猩界的革命派被剷除了,但是兩種人與猩猩之間文明的戰爭已經註定深化。原本可以帶領猩猩徹底變得溫和起來的凱撒也註定要變成殘酷的戰士頭領。馳援而來的人類軍隊是不會聽解釋的,而凱撒也無可選擇地要維護猩猩族群不被絞殺。他們只能陷入戰爭,持久而綿長。這到底是誰錯過了和解的機會?又到底是誰一次次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革命者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