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amouse

2014-09-12 11:53:30

左派詩人生命的最後兩天


和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一樣,阿貝爾·費拉拉也是意裔美國導演。而早逝的義大利電影大師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在某種意義上,算得上是費拉拉的電影老師。1975年,在剛邁入電影行業不久後,帕索里尼在羅馬郊外的海邊,被一個17歲的男妓活活用棍棒打死,聽聞這一消息時,費拉拉就下定決心想拍一部講述帕索里尼生平的傳記電影。

反抗墨索里尼的積極分子、公開的同性戀者、因輕微猥褻罪被開除的義大利共產黨員、對抗天主教信仰的無產階級左派、偉大的詩人作家、驚世駭俗的電影大師……要拍攝帕索里尼的傳記片,絕不是件容易事。因此,費拉拉乾脆選擇了最具戲劇性的時間——帕索里尼遇害前的48小時,加上一些許青年時代的閃回,去切入敘述。

電影從帕索里尼接受記者採訪開始,當時影史上爭議最大、尺度最駭人的作品《薩羅:索多瑪120天》剛上映,問答自然圍繞著這部作品。「這就是一部體現墨索里尼主義的作品,有爭議是必要的,被非議是榮耀的」,飾演帕索里尼的威廉.達福用英文回答道。

威廉.達福,長著一張最被藝術電影導演所珍視的文藝臉蛋,邁向六旬的年紀,也給他滄桑的臉上刻下道道皺紋,他確實是最符合想像中帕索里尼的那個人。即便不會幾句義大利語,導演也寧願冒著場面上的違和感,而堅持將關鍵對話置為英語。

電影在採訪段落結束後,就迅速以較大的尺度,閃回到青年時代的帕索里尼在郊外小樹林裡與一群同性男孩的口活,也或多或少預示著他在許多年後最終死於男孩棍棒的命運。

1975年10月31日清晨,53歲的帕索里尼從床上被媽媽叫醒,他曾經在《定理》中的女主角蘿拉·貝蒂來訪。貝蒂剛與匈牙利導演揚索合作完畢,從南斯拉夫回來,她給這個「被開除的共產黨員」帶回了他喜歡的共產主義國度民歌和舞蹈。接著,隨著一封寫給小說家阿爾貝托·莫拉維亞的畫外音,故事又一次閃回到青年時代帕索里尼去寫作培訓班情景。課堂上的莫拉維亞,簡明扼要勾勒出一趟飛越非洲大陸的義大利航班故事,尼羅河、粉紅色的沙漠、浪漫的機艙艷遇、接踵而至的機毀人亡……藉著青年帕索里尼的腦海,被費拉拉轉化為荒誕影像畫面。

同樣畫外音結合戲中戲故事的處理,出現在寫給演員Eduardo De Filippo的信件中。在《薩羅:索多瑪120天》後,帕索里尼希望Filippo能夠出演自己構思中的下一部新片。那是一個尋找救世主的荒誕故事。現代公寓裡的一個喋喋不休老頭,簡稱自己看到了夜空裡的彌賽亞——來拯救世人的救世主,就帶著僕人,坐火車追逐神蹟。他們來到了被抹去年代印記的羅馬,一座成了只有同性戀者的永恆之城,偏偏趕上了一年一度男女互搞的節慶,「第二天他們還將變回男同和拉拉。」最後,在幾乎夠到彌賽亞彗星的悠長階梯,累壞了的Filippo隨地撒了一泡尿。

11月1日晚上,導演開著阿爾法.羅密歐,到羅馬的酒吧里與其他演員商談這個故事,回家途中,順便從煙花之巷接上了一位17歲的男妓,也接上了自己的死神。帕索里尼,從未看到彌賽亞。

「找尋詩人最後死亡的途中,我僅僅找到自己內心的殺手,在永不忘卻之善良記憶上,磨礪著無辜的工具。在詩人故鄉卡薩爾薩的學校里,我坐在老師腳背上,吶喊並聽到海浪的音樂聲……」

這是導演費拉拉為帕索里尼寫下的一部份詩句,他以極其敬仰而尊重的態度呈現了偶像帕索里尼,而徹底放下了以往激進而先鋒的自己,或許這也是因為,帕索里尼的激進和先鋒無法超越吧。

    而兩年前的冬夜,我也曾駐足在義大利東北部小城卡薩爾薩的詩人導演故居前,冷雨綿綿,燈光昏黃,那棟曾孕育先鋒思想的房子死氣沉沉,自始至終沒人來應我按響的門鈴。門前的指示牌被敷上一層霜凍,像是永眠不醒的左派墓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