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直闖暴風圈--Into the Storm

不惧风暴/飓风中心(港)/直闯暴风圈(台)

5.8 / 71,530人    89分鐘

導演: 史蒂夫奎爾
演員: 理查德阿米塔格 莎拉韋恩卡利斯 傑瑞米桑普特 麥特華許 亞倫艾斯卡本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sd

2014-09-14 09:20:56

作死是福分


俗話說有啥樣的受眾就有啥樣電影。受眾不同,即使是同一部電影,那也會不同。要是風暴迷看到了,會對裡面的一大堆名詞和tornado history津津有味;要是災難控看到了,對裡面的人性親情宏大場面又是一陣津津樂道;要是指點江山但又沒拍過一部電影的評論家看了,絕對是一通很有見地與思想的狂噴。


我等苦逼學生黨,大星期六約著機油到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頭一回在影院看災難片+偽紀錄片,燈亮著的時候坐在座位上看注意火災的公益廣告,心裡居然洋溢著一點小激動。就預告片看來,我期待它能給我如twister一般的舒暢感受。最終這種期待與大多數在電影院裡的期待一樣落空了。


可學生黨,看這種電影就是會感嘆。這種電影,不是災難片。


片頭,有四個高中生高舉不做死就不會死主義的旗幟。在烈風吶喊與慘叫中向馬克思做了他們生前最後的報告。之後,又有幾個追風者,秉承著作死是一種責任的信念,在龍捲風中書寫著一首首生命的讚歌,其中雅各布和皮特成功地在風柱完成了自個兒一生的夙願。想起霸王別姬里那句:缺一天 缺一秒 都不算一輩子。所以程蝶衣最後自殺了,讓他一輩子都活在藝術里。他們倆死了,也死得其所,因為他們一輩子都活在了自己的責任里。那倆中學生,把作死當成作業,來到舊工廠為保護大自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儘管大自然虐他們千百遍,他們沒有半句怨言,只是遠遠地躲著,凝視著自然的高能,在自然觸及不到的遠方,默默地為自然獻出自己的膝蓋。對了,還有那倆屌絲,把作死當成出名的工具,好好的利用,終於功夫不副有心人,拍到了最牛逼的搞笑視屏。


好多人在說皮特和雅各布他們不應該死,而且他們死得太作。可沒有作死,他們能夠直上雲端,看到彩霞,看到烈焰嗎,在人間庸庸碌碌地活一輩子,還是在天堂活著僅僅只有幾秒,你能判別哪個更有價值嗎。那倆屌絲,作死令他們真正地瘋狂和快樂,他們都瘋了,都樂了,還有什麼話語能批評他們的行為呢,成功的目的在於快樂,快樂遠大於成功。本片去工業區拍視訊的男生,要是沒有作死,他能和在意的女生獨處這麼長時間還說這麼多知心話嗎,我敢說那男的不用再為女友發愁了,不用啦。。。以及最後活下來的所有人,儘管沒有上述的人有這麼大的收穫,但要是沒有作死,他們能知道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珍貴嗎,能嗎??


所以說作死是福分,作死是反抗,作死是叛逆,作死是對一種制度說不對自己的嚮往展開雙臂,作死是由平庸向平凡的過渡,作死是埃德蒙唐太死,是我爸,我媽,我姐,我哥,我,你。。。。。。


現在我百感交集有言難發思緒如同脹了許久的膀胱。我只想說,,為什麼,,為什麼特麼中國學校不准上課帶手機,為什麼不准帶筆記本,為什麼每天都得穿一身狗皮一樣的校服,為什麼特麼沒有一次興趣小組是真正上過課的,,為什麼美國的學校連視訊小組都有畢業典禮都是學生錄製的我們特麼拍個炸三中都得被封殺。。。最後我們只能想到作死,這能讓我們有一種為自己而活的感覺呀,,可又有一大群人,他們彷彿知道某人會作死有會作孽而且會死得很慘,於是跳出來如先知般高喊不做死就不會死。。在這種潛意識之暗示下,連作死都沒人敢了。


於是只能在一天又一天中循環著不願提起的無奈,無處發洩,便在網上口誅筆伐叫囂打殺,宛若是嫖娼沒錢的屌絲想要擼一發卻又沒這力氣只能對著數字空間意淫。


當年看到死亡詩社,就覺得那是為當今中學生量身定製的;後來給小屁孩日記,拉扎爾先生,壁花少年等片一陣轟炸,就如光棍看到AV一般爽快,卻又對自己的現狀一陣痛罵。現在發展到了只要看到了有歐美學校的情節,什麼朱諾 生人免進 超市夜未眠 魔女嘉莉 蘭波之子甚至哈利波特,都這一種感慨。。包括今天的不懼風暴。我也漸漸理解了為嘛當年韓寒說在中國學校里幹的事兒大多數不是學習,為嘛有八零後作家要寫《我不原諒》,為嘛有這麼多所謂差生能出人頭地而優等生只是書獃子。


網上總有深沉的人說現在學生太年輕,對什麼都想說不,只做些無用功的抱怨。可不抱怨我又能幹嘛,當年搞學潮爭取人權,黨聽我們的嗎,想要槍桿子裡出政權,中國又禁槍,,那我能幹嘛,忍著麼,是可忍孰不可忍。


畢業演講的時候,那個長得像歐巴馬的校長說:你們的命運在自己手裡,你們要創造你們自己的命運。


我們在演講時,就這麼說:今天你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你為榮。


現在想想,也就只有外國校園能發生悲劇,魯迅曰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給你看。。中國的校園沒有悲劇,只有慘劇,因為中國校園本身就是悲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