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二十四隻眼睛--TWENTY-FOUR EYES

二十四只眼睛/24只眼睛/Twenty-FourEyes

8 / 2,900人    156分鐘 | USA:116分鐘 (cut)

導演: 木下惠介
編劇: 木下惠介 壺井榮
演員: 高峰秀子 田村高廣 笠智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槿

2014-09-17 04:23:01

浪去浪回什麼都不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二十四隻眼睛》影評
當十二個孩子中倖存的六個圍坐在大石老師身旁,唱起悲歌,只有老師和磯吉沒有開口。兩個飽受戰亂悲苦的人心中湧起的傷痛蒸發成眼淚,那些失去的都使人難以自己。當初在紙上寫下的將來,不過是孩子們最現實的打算,因為命運的模糊性,他們邁入難以預料的未來,犧牲了性命、幸福和理想。
《二十四隻眼睛》中女性主角帶來的柔軟與觸動是影片主要表達的情緒。她簡單而真誠,哭與笑,憎與愛都淳樸單純。即使在戰爭面前,大石久子也執拗地認為三軍不是好的選擇,誰說米匠和豆腐店老闆比軍人差呢?從人性出發,沒有人真的認為死亡是好事情,只是孩子們企望以軍人的身份來改變祖祖輩輩既定的命運。他們想離開這個小島,於是盲目地加入戰爭。這些孩子在大石老師寬鬆的思想教育下已經足夠自由,卻也還是會嘲笑老師的懦弱,二戰期間更多年輕人是吼著:「去靖國神社等我回來!」的口號走向不可預期的命運的。又有幾個在國家角落生存的孩子真的是無懼死亡的呢?
戰爭中,男人在前線,女人們卻各自淪落入不同的境地。片桐琴江的死、富士子的墮落、松江的無奈都無可挽回。當孩子長大,天真將一去不返。他們再沒有像小時候那樣步行那麼久哭著去找老師,而是站在渡口,以日臻成熟的審美評判著新郎。他們開始承擔家庭的責任,開始為自己的旅行賺錢,開始決定未來的生活。大石久子也很矛盾,她對要退學的琴江說,等你結婚了,就會變成你媽媽那樣;又對男孩子說,她更喜歡米匠和豆腐店老闆。在保守與改變中,她進退兩難。
但浪去浪回,命運讓每個人都歷經了苦難。戰爭使男人粉身碎骨魂歸故土,讓女人精疲力竭捱著日子。大石久子痛苦地看著眼前曾經清澈眼眸的主人們,千瘡百孔的記憶力只有童年是乾淨的。而戰後的新一代,經受著軍國主義的教育灌輸,他們會在戰敗後憤憤地說他們為什麼不自盡;當年十二個孩子玩耍的海灘如今只有久子的兩個孩子的身影,如同炮火中凋零後余剩的生命。等待他們的命運又是什麼?
浪去浪回,每個人都不得不走向大時代裡的未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