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row

2014-09-19 07:57:12

北上導演全軍覆沒記


背景:
       新宿事件之後,爾冬陞意識到北上的技巧性,開始為內地量身打造槍王之王;陳嘉上的畫皮大獲成功,另闢蹊徑地玩起了四大名捕,雖說四年前還有徐克的狄仁傑1,葉偉信的葉問2,劉偉強的精武風雲,可再看近幾年,尤以13年全年和14年上半年的港產導演出片質量:劉偉強的血滴子,王晶的大上海,於仁泰的忠烈楊家將,杜琪峯的毒戰,陳木勝的掃毒, 更不提劉鎮偉的完美假期168和大話天仙,就連一代宗師,在票房和投入比上也沒有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再說陳可辛,當年如果愛拿獎手抽筋的導演不知去了哪裡,雖說為了迎合國內市場,在中國夢的主題下順應形勢拍了中國合夥人,然而在諸多電影節頒獎典禮上,卻依然顆粒無收,即便是將名字改成了海闊天空,還是抵擋不住內容空洞表演流於形式敘事過於生硬的弊病。彷彿一夜之間,為了名利二字,所有曾經耳熟能詳的導演風格都不見了,如一隻只被馴化的禿鷲,乖巧地蹲在大政策的牢籠里振翅欲飛,凶相畢露,卻毫無霸氣。

看片會坐在計程車里就在想,如果現在有人問我這片子好看嗎?我會說不好看,因為提前預備的紙巾壓根沒有派上用場。要是問我這故事講了什麼,我會語塞,因為其中要表達的細節和點實在太多,一時不知該圍繞哪個重點去講。就像片名風波一樣,本名是《親愛的小孩》,最終海報發佈前將名字改成了《親愛的》,寓意小孩不見了。整部電影裡,觀眾想要找的淚點就如同那走失的小孩。很想努力地在一些點上擠出一滴眼淚,卻不料最終無一例外地被笑場。

偶爾我再想,觀眾其實很好打發的,該哭的時候你就讓他哭,哪怕故事情節與現實中大相逕庭南轅北轍,那也無所謂。孩子丟了,就對時間傲慢鏡頭特寫,拉近再拉遠;孩子不願叫爸媽,那就痛哭流涕,驚天動地,做面部跟蹤,增強畫面感,無對白;找孩子,那就毫不吝嗇地把鏡頭給到趙薇給到郝蕾給到黃渤,而不是穿插進佟大為張雨綺這種無足輕重的角色。我們想看見的,只是多年以後,父子相認,孩子在一陣木訥之後,終於鼓起勇氣用陝西方言說了那句「都是木頭」;我們想要看見的,只是趙薇抱著法官的大腿,哭訴法律制度的欠缺和不夠人性,希望以真情感化法理,最終破格同意趙薇撫養女兒,在深圳,和黃渤一家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觀眾的要求不高,真的很好打發的,可是實際上呢?

我們看見了一個莫名其妙冒出來的佟大為,替上司背了黑鍋,最終被掃地出門;看見了一個丟了工作的律師的媽媽,有著精神方面的疾病,會間歇性發作,矛頭直指那個全文都沒有提及的她的女兒;看見了一個剛開始根本不明白是邪 教或傳 銷的組織,打著豁達和開朗的名義,鼓勵各位不要再生二胎,保持對生活態度的積極向上;我們還看見了一個猥瑣地如A片裡的醫生,對著郝蕾說你的丈夫為了和你有性生活也是拼了;於是我開始問自己,這部片子講的到底是什麼,真的如宣傳一樣催淚和感人嗎?它的淚點和爆發點,或者說具體點,戲劇衝突的高潮又是在哪裡呢?

上映前,宣傳媒體將重點放在被拐賣兒童上,趁他們如何被解救,下意識地讓觀眾將重點放在了「解救」的關鍵詞上,可劇情中所表現出的,極少數地通過黃渤遭遇騙子的橋段進行了敘述,之後就將重點放在了趙薇是否應該撫養妹妹以及透過怎樣的渠道去領養孤兒,再以及離婚的郝蕾根本沒資格撫養妹妹這件事上;這其中我更想不明白的是開庭時法官的表現,為了搶戲不停捏額頭做痛苦狀,最後臨了和佟大為飾演的過氣律師說了一句「你怎麼總是接這些案子?」毫無理由毫無徵兆,看似對佟大為的過去做了解釋,實則更像是一種突兀地對白,讓觀眾摸不清頭腦。

於是在觀影過程中,人們會不停地拋出一切與主題毫無干係的疑問,比如弗蘭打工青年最終有沒有和趙薇上床呢?這個額頭上有塊傷疤的小孩被黃渤抱走了,看趙薇拼了那麼凶,真的是自己領養回來的嗎?李紅琴到底知不知道這兩個小孩是老公偷回來的而不是正當生下來的?搞了半天原來不能生的是李紅琴的老公而不是趙薇飾演的李紅琴啊!佟大為最後怎麼就答應幫著李紅琴打官司呢,是因為他的媽媽要人照顧的原因嗎?媽媽口中那個不孝順的女兒是誰,是不是也做了拐賣兒童這種不良行為被警察抓走了?哇不唱不知道,原來黃渤唱歌真的蠻好聽的哎,比張譯要好很多啊!張譯大半夜守在黃渤樓下,最後給黃渤發了那麼一條資訊,就算是為了表達自己洩氣的精神狀態,那也沒必要變成和李紅琴一樣的跟蹤狂吧?。。。

特意帶在身邊的紙巾沒有拿出來擦過眼淚,那些希望出現的淚點也巧妙地被導演給一一忽略,剛看見影片又名《打拐》,如此一個帶有明顯情節指向性的片名,就這麼被浪費在了一個曾經可以專注拍攝孫納和林建東愛情故事的導演手裡。我們暫且將片中諸多的大Bug歸結於為了和事實保持百分百的雷同,可是誰特麼又在乎律師的媽是不是神經有問題,她的女兒又是為什麼傷透了他媽的心呢?我們甚至為影片設計好了最完美的結局,一如片尾的現實鏡頭穿插,李紅琴最終留在了律師的家裡,以照顧老人的名義在深圳定居,和田文軍魯曉娟還有兩個孩子一起,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就這樣一個小小的願望,導演也沒有幫我們實現,不是嗎?

為了迎合時局和大方向政策,為了賺取高額票房,彈丸之地出來的導演一路北上,當看到大陸電影竟然這麼賺錢,原來那些不愛電影的也可以在這裡洗黑錢,通過電影行業分一杯羹吃一塊肉的時候,他們都動搖了,開始紛紛流露出了屬於資本家和三流導演所固有的姿態,觀眾想看什麼我們就拍什麼,至於我心裡怎麼想,希望它拿什麼獎那不重要云云。這就像一輛行駛在寬闊公路上的手動擋汽車,你好不容易踩油門提速,想將擋位掛上一個檔次,可就在動手的那一刻,前方出現了一盞紅綠燈;觀眾的情感剛要被母女情深給無情擊潰,突然冒出來一個義正言辭地講著冷笑話的律師。每個人都確定會有那麼一個讓心理承受防線瞬間崩塌的點,就是找不到,始終圍繞在最終目的地的那條小巷子附近碰壁轉圈。

在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的浪潮中,倒是聽說過一個感人故事。瀋陽亦或是大連的三歲小孩被拐跑,父母苦苦尋覓十五年,傾家蕩產流落他鄉,終有一天在廣州街頭,看見一個被割了舌頭無法說話的傷殘青年,跪坐在鬧市區的繁華地段不停磕頭,沒有話語不伸手乞討,只是眼眶含淚地看著面前的夫婦二人,張著嘴努力想叫爸爸媽媽……這個故事真實性有待商榷,但若搬上螢幕開頭寫明「此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也要比現如今「依據真實故事改編」要煽情和動容得多。

片尾看見陳可辛上鏡,想起近幾年越長越像吳君如,倒也是笑了起來。在新片未上映,看片會結束後媒體一片讚譽之聲、影評區五星高照飄紅的當下,真的不好意思亮出自己的分數,嚴重懷疑自己會被說成是趙寶剛《觸不可及》的水軍,《人間·小團圓》的影評活生生被刷離了影評區,現在想來,那些水軍也是蠻拼。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