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米斯特

2014-09-22 04:37:09

《親愛的》之後 (有三處劇透)


還清楚記得影院門口負責發票的女孩非常認真地核對我的姓名資訊,然後另一個女孩微笑著提醒我看後發部落格,一切有序又友善,我也因這細緻勁兒感到高興。

入座,開映。

影片的情節因為此前各種帶劇透評論已變得不那麼驚奇,但鏡頭下的敘事因為演員的精湛表演而生動,即便知道即將發生什麼,還是會在發生那一刻牽動全身。從失子後魯曉娟哭著打電話哀求二婚老公回家起,這種細節上的情緒調動就完全俘獲了我,直至全片結束。

關於影片的品質已不用贅言,每一位演員都成為影片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即便戲份最少的樊芸,沉默中的佛性都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更不用說男主角田文軍和女主角李紅琴的雙線並行之精彩,他們的每一步徬徨、勇敢、犧牲都將影片向前層層推進,此處前方並不是高潮,而是問題的核心:如何理解愛與承擔?

影片結尾的開放性,足以讓人提出許多設問,把生活中的經歷串聯起來,也許可以更好地解讀這部影片背後的現實意義。



-下流入生長什麼樣?-

所謂下流入生,並非道德上的下流,這裡是社會的階級。通過對孩子丟失尋找過程的描述,鏡頭掠過了一系列城市棚戶區、三線城市無人區等街景,環境骯髒,鏡頭卻平穩乾淨,沒有任何嫌棄之感。

真實的下流入生如何,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以我的印象評斷,這部影片給到了如實關切。

一個一無所有的平民帶刀赴會,一個農村婦女面對警察權威、一個農民工面對風險……到後來一個女性絕境中最後的砝碼——性,沒有任何極端殺戮衝突。事實上,因為多數人也不敢造成極端事件,這是刨除獵奇接近真實的做法。

社會的貧富階級劃分沒有綱常,卻已經印在每個人腦海里。沒有地位的李紅琴面對千夫所指唯有跪下並叩著田文軍的手哭泣,無力申辯,而此刻,她沒有任何罪。

兒時母親說過,在貧窮的生活里,沒有每日新衣,也可保持清潔與美,一如李紅琴一絲不苟的裝扮和清澈的眼神。換句話說,這是尊嚴,下流入生裡的里子,同樣不可侵犯。



-更好的生活是什麼?-

吉芳被換上嶄新乾淨的衣服,住在漂亮的福利院寢室裡,卻總是趴在窗台等媽媽。福利院的態度天衣無縫,卻蔑視人倫:吉芳不允許被送回有污點的家庭,既然有物質更優越的生活,何必回到下流的人生。

法官律師的語氣直接而冷漠,隻言片語裡對法律的公正之外注入無情的註解。無罪的李紅琴不能得到撫養權因為「社會輿論會怎麼說?!」 輿論壓力此刻竟如此輕易擊潰法律,法理變成道德審判。

看似有理,實則各種荒唐。

試問什麼是更好的生活?是福利院「為了孩子將來著想」,還是孩子期盼的母女團聚?福利院的孤兒最需要的是物質生活嗎?還是無私的父母之愛?更何況已經建立的親子關係?這樣的問題折射出當下以及千百年來的中國家庭關係,家長總說明明是「為了孩子考慮而決定」,行動上卻逆孩子心意而為,冠冕堂皇之外是無數家庭的親子割裂,到後來叫苦不迭。如此循環往復!

遺憾的是,我們從片尾的紀錄片中看到真實的李紅琴沒有得到吉芳的撫養權,孤獨地生活在家鄉。



-視如己出意味著什麼?-

吉剛被親生父母田文軍和魯曉娟奪回,李紅琴在得知實情後沒有也不能理直氣壯,只哀求可以再相處幾日,隨即被警官呵斥。再到後半段李紅琴發現吉剛跟親生父母以及一群失子父母在深圳路邊時,不顧一切衝上去緊緊抱住吉剛,孩子依然叫她媽媽,這時她的台詞是:「孩子,你還記得我啊?!」愛得深沉,卻卑微到塵埃里。

較之以親生的父母因為疏忽或者過錯令孩子走失,李紅琴為了兩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女拼盡了全力似乎成了反襯,但這其實並不是片中最大的角力。

最令人顫慄的,是很多愛孩子的父母骨子裡其實只愛自己的孩子,愛的狹隘在家庭悲劇的擋箭牌下依然清晰可見。我們也許慢慢淡化了重男輕女觀念,但血脈一說,依然根植在又深又實的土壤里。

人世間的視如己出,並不那麼容易,它總帶著普渡眾生似的純真和慈悲。影片中,首先被李紅琴自發的抗爭和犧牲命題出來;然後是魯曉娟打破此前婚姻中她不想再有其他小孩的想法決意收養吉芳;到最後,韓德忠對吉剛充滿父愛的長長的一吻把他從內心的自私陰暗面中拯救出來,也完成了他與妻子吃齋念佛修成正果般的儀式。

視如己出,是帶著謙卑與尊重的,眼下,特別與每一位老師共勉。



後記:對比著電影中的悲慘人生,想到自己生活在平淡有序偶爾波瀾的社會族群中,是會不自覺地懷有感激的。正因如此,影院門口工作人員的友善細緻才打動人心,她們既是這感激的原因,也是結果。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