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舊巴士

2014-09-22 22:56:45

《親愛的》——現實比電影令人絕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篇很「不專業」的影評,這是我第一次對一部電影認真寫下評論,僅從我所了解的拐賣兒童犯罪領域對電影進行探討,而對其他方面不作評論。

一部精準的電影

我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但每一個畫面都相當的熟悉,好像曾看過無數遍。
因為熟悉,電影並沒有觸動我,只是帶來強烈的共鳴。從電影一開始的每一個畫面,我都能將之與所知道的真實拐賣案例相對應。裡面的每個情節,在我看來都是如此的平常,因為畫面裡的內容在我過去兩年的工作之中經常碰上。
然而,對這一切感到熟悉的只是極少部份人。對於絕大多數社會公眾,這些情節彷彿在另一個世界發生。很多人不清楚,這些拐賣兒童事件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當它沒有發生時,它什麼都不是;一旦發生,就成為伴隨終生的噩夢。
應該說,電影對於拐賣的相關情節描寫相當精準:
因為家庭離異、生活所迫,家長疏忽導致孩子被拐;孩子被拐後對家長造成嚴重打擊並導致孩子父母雙方矛盾進一步升級;警方在孩子丟失之初接到報警時並不以為意,稱要24小時以後才能立案;家長尋找孩子過程中的無助、抱團以及被騙甚至於被趁火打劫;孩子在好不容易被找到後情感被再一次撕裂,人生軌跡不斷突然轉向;孩子親生父母糾結於如何處理孩子和養父母、另一個妹妹之間產生的這段感情;找不到親生父母無法確定身份的孩子只能寄身福利院;沒找到孩子的父母選擇是否再生一個孩子的矛盾與煎熬;一個家庭想要收養福利院孩子面臨的諸多阻力……
電影裡的這些情節,都是現實社會中和拐賣兒童問題緊密聯繫因素。《親愛的》演職人員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始終和被拐兒童家長保持密切溝通,以上各個方面電影裡都有體現,因此在這方面的表達比較精準到位。
有一點可能造成爭論的是兒童失蹤後24小時才能立案的情節,因為電影中的情節相對於現實中的案例推後了幾年,現實中確實是發生了這樣的事件,但電影情節所描述的時間段這一限制已被取消。而在現實操作中警方依然有不立即立案的不規範行為,一般家長碰到這種情形也不知道這一限制已被取消,所以在這一點上電影情節仍可以說是準確的。
此外,現實中養母的原型情感表達方式和趙薇所扮演的養母程度並不一致。電影中這一角色應該是結合了現實中不同養父母的行為,更敢於表達和行動。而現實中那位一直以為自己撫養的孩子是丈夫在外和情人所生的養母,更多是讓悲傷與餘下的人生相伴,而不是電影中那樣試圖去改變很多難以改變的現實。

一部發散的電影

因為這是一部精準的電影,省略哪一部份都會顯得偏頗,所以也表現得很發散。在筆者的理想設定中,這部電影實際上可以拍成系列電影,都會非常精彩和感人,只放在一部里,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過於緊湊,很多在我看來是很關鍵的問題可能不會被普通觀眾注意到。電影上映後,前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可能會被不同的點所吸引,也會忽略很多點,而這些點往往是和拐賣兒童息息相關的,所以普通觀眾很難產生像我一樣強烈的共鳴。
但這並不是導演的過錯,拐賣本身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關聯因素眾多,能在一部電影中對重點都有所凸顯,已經讓我感到驚喜。而在這種涉及當下社會問題的題材中,電影是否受到相關限制也不得而知。
曾有人在觀看電影點映後評論稱這部電影暗地裡攻擊計生制度,事實上這樣的評論非常偏頗。首先,計生政策確實是和拐賣相關的,就算批評也無不當;其次,電影裡重在表現家長放棄尋找,想再生一個孩子時心理的煎熬,因為想要獲得准生證就要出具一個法律意義上得失蹤人口死亡證明,而這是任何失蹤兒童家長都難以從情感上接受的。

一部沒有結局的電影

當電影結束時,趙薇拿著體檢懷孕結果,蹲在地上抽泣,鏡頭慢慢拉遠。很多人會詫異,難道這就是結局?是的,結局就是這樣。你並不知道一個曾被騙無法生育、又無法和曾收養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女子在知道自己意外懷孕時是什麼心情。她終於可以有自己的孩子,然而這個孩子,也許只是她另一段更加悲劇人生的開始。
電影給出了很多的問題,但並沒有提供答案。現實同樣如此,電影中的田鵬、現實中的彭文樂,他們相對於絕大多數沒能找回來的被拐孩子只是極端的幸運(或許不該用「幸運」,就好比打人一棒再給包紮好算不得幸運)。至今,仍有許多白了頭的失蹤兒童家長在慢慢尋子路上,他們仍舊時而抱團外出,共同唱那首在電影中被反覆唱起的略顯過氣的《隱形的翅膀》,他們的精神隨時處於崩潰邊緣,希望無所寄託,只能相互抱團取暖。他們之中若有人找到孩子,是對其他所有人的鼓舞,也同樣是一種刺激,讓他們更加痛苦。
觀眾看過這部電影后,對於拐賣兒童犯罪有哪些新的認識,對反拐工作有什麼好的推動,對於拐賣兒童這一社會問題帶來什麼影響,我不得而知。電影最後有插入打拐微電影《尋找失去的孩子》部份紀實素材,同樣建議大家觀影后去網上看看這部9集的微電影,相信會對拐賣兒童犯罪有更清晰的了解,會對電影產生更強烈的共鳴。
我很清楚,現實比這部電影更令人絕望,現實之中有的家長在孩子失蹤以後自殺,有的家庭傾家蕩產只為得知孩子的下落,有的家長十幾年過去仍拒絕再生一個孩子。就如電影中表現的一樣,騙子會給家長帶來「希望」(仍有人在關注他的孩子),很多家長把再生一個孩子視為對已失蹤孩子的背叛。
但背叛的並不是他們,他們只是受害者,他們無辜承擔了這些苦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被社會一直背叛和拋棄的一群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