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馬也

2014-09-27 00:50:19

《親愛的》 如果說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


《親愛的》 如果說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

整部電影的氛圍很壓抑,觀影過程中始終出於憋氣的狀態,導演對觀眾情緒的掌控十分到位,整個故事的氛圍一直讓觀眾處於心酸和眼圈發紅的狀態之中。情緒的釋放和影片的張力來自於影片結尾處電影故事原型的出現,看到活生生的當事人,尤其是那個在孤兒院裡的小女孩,始終隱忍著的情緒終於在影院中擴散開來,心酸和眼圈發紅終於變成兩行滾滾熱淚,沒有人能不為之動容。
按照固定的故事走向,這電影只能做一個開放式的結尾,把更多的思考和情緒留給觀眾慢慢嘴嚼,但陳可辛為這電影安排的結尾,為這個本來在各個方面都很「客氣」的電影,增添了那麼一點兒力量,不僅讓觀眾獲得了情緒上釋放,也為劇中人的故事畫上了一個和解的句號。雖然現實遠遠沒有這般單純,但正如劇中的田文軍說的那樣,明明知道哪些騙子是在騙我,但最起碼他們還讓我覺得有希望,現在騙子都不騙我了,這感覺真的挺讓人絕望的。
失孤題材雖然算不上特別敏感,但禁忌和禁區卻始終存在,想要懷揣正確的態度又不觸碰底線的去講好這樣一個故事,這本身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陳可辛的高明之處在於,著力點不在事件本身,甚至刻意迴避對善惡黑白的辨析,不做任何道德上的引導和批判,而是把所有的關注點放在人身上,通過事件來展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審視在失孤這一特定事件這下的,人物生存狀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
田文軍生意失敗、妻子改嫁,本以為生活不會在比這更糟了,可轉眼間兒子就在眼皮底下被人拐走了,他滿世界的尋找愛子,但所有的線索都來自於騙子,幾次差點兒丟了性命。還能壞到哪裡去呢,只有不放棄希望就總能找到堅強下去的理由吧,終於孩子找到了,可這孩子怎麼都不認自己,那失去孩子的疼痛彷彿只好了短短的一秒就進化成了另一種終身無法治癒的頑疾,明明是親生骨肉卻只能發展成一種畸形的親情關係,孩子不肯親近,自己卻連丟個垃圾怕孩子再一次被人拐跑。
鵬鵬回家了,本以為會皆大歡喜,可是卻讓所有人陷入了更大痛苦之中,那些還在苦苦尋找孩子的父母們心情更加複雜,一方面是羨慕,另一方面則是更加的絕望。
對於李紅琴來說,先是死了男人,接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也都被人領走,這何嘗不是一種絕望,無論她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骨肉分離的現實。
從遭遇孩子丟失的那一刻起,沒有人能擺脫它帶來的影響,也就是一個回頭是瞬間,短短幾分鐘的時間,人的一生就被徹底改變,註定會讓與之相關的所有人痛苦一生。
到底是誰的錯呢,電影無法給出答案,丟孩子的痛苦、買了孩子被人解救走了的人也是受害者,那人販子呢,在電影中他們只是坐在鐵柵欄後面,冷冷的面對著攝影機,在電影中他們只能被當作符號,他們的缺席讓這電影稍微顯得有點兒淺嘗輒止,他們是丟與買賣之間的一道橋樑,少了這一道,讓影片前後兩個角度的審視稍微有點兒斷裂。
香港導演一直喜歡研究命運和劫數,《親愛的》似乎也有這樣的傾向,彷彿一切都是命運使然,沒有是非對錯,是命就得認,誰也逃不脫命運的安排,如果用這個來解釋電影中這些人的痛苦,可以迴避現實的不可言說的造成這一狀況的具體原因,雖然這樣的做法十分聰明,但卻終究讓人覺得還是那麼差點兒意思。
無論什麼樣的故事,它的載體永遠是人,講述的故事永遠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糾葛與牽絆,能人物之間真摯的情感真實的展現出來,這永遠是好電影的第一要素,可惜很多導演只願意在敘事技巧上玩花活,而忽略塑造真實可信的人物,在這一點上陳可辛的《親愛的》做的非常出色,片中的幾個人物鮮活豐滿,表演自然節制,感人至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