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慕容戒

2014-09-27 03:48:53

親愛的,你說這是怎麼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以下內容嚴重劇透,請慎重閱讀。………………





下午,去上班,見到樓下很多人聚集,走近,原來是公租屋在搖號。

正好碰見一個前輩,寒暄幾句過後,前輩忽發感慨:「你看這些人,多難啊,50平米的房子,還要等大半年,還不知道能不能搖到。」

我忽然無言以對。

看著面前這些人,都是極平常極平凡的普通人,或許是某個角落水果攤的商販,或者是某個工地打著赤膊的工人,或者是某個車站拉著你擦鞋的婦人,或者是某一天大喊大叫著上訪的老人……

而現在,他們聚集在一起,衣衫襤褸,神情激動,雀躍不安,手上攥著一張號碼單,彷彿如獲至寶。

搖號的意思是說,一定有人搖的到,但也一定有人,搖不到。

我甚至不能想像他們失望的眼神。這些人,往往都已人到中年,卻上無片瓦,下無立錐,如今,只能寄希望於老天眷顧,命運垂青。

我更加不能想像那些失望的人們,當他們回家後,如何面對或許守候多時的親人的期待?

或許,在每個不為人知的故事背後,都是難訴滄桑。


該說說這部電影了。

電影的故事,主要發生在深圳,可他的主人公田文軍,即便是放在我們這個小縣城,也不會讓路邊的行人引發半點注目。

田文軍離婚了,在偌大的深圳,某個不知名的小巷,開著一家小網咖。

他還有個孩子,叫田鵬,法院判給了他,只允許週末跟著他母親。

他們倆或許是前世的仇人,不能見面,話不投機,見面就吵。前妻把孩子送回來,不放心,恨其不爭,說他不好好教育孩子,田文軍懷抱著孩子,怒沖衝回過去一句話:「我認命,你不認命。」

田文軍就像無數極普通極平常的中國人一樣:「我早就認命了。」就像電影裡他的自訴「做生意賠本了,又和老婆離婚了,我已經是人下人了」,還不認命,又能怎樣?

可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

在網咖,他和兒子一起玩連連看,那些廝混在網咖裡的少年,年少輕狂,年輕氣盛,一言不合,開始打架。

田文軍不想管,但不得不管,畢竟,這些電腦,已經是他唯一的家當了。

但是,好不容易,等處理完殘局,回過頭,孩子不見了。

孩子,不見了。


這是電影《親愛的》開頭,寥寥幾個片段,勾勒出了人物背景、故事框架和矛盾衝突,簡單,明了,引人入勝,意味深長。

然後,他開始瘋一樣的尋找孩子。

報警,去火車站,發傳單,發帖子,高價懸賞……

就像我們曾經無數次在城市的某個角落,在部落格和微信的某個角落,見到的那些父親母親一樣,失魂落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或許有好心人吧?有人打來電話,發來相片,讓他帶著錢,去領孩子。前妻卻提醒他,說相片是假的,是騙子。

他不相信前妻,很久以前就不相信她了。他也不相信,會有這麼壞的人,去騙他找孩子的錢。

於是,他毅然決然,帶著錢,跋山涉水,千里萬里,去找孩子。

但還是留了個心眼。幸虧,最後關頭,他識破了騙局。

卻被騙子追趕,在漫長的火車軌道,好幾個人圍著他,逼著他,搶他的錢。

他一邊揮舞著護身的匕首,一邊哭喊著:「這是我找孩子的錢啊……」

為了繼續找孩子,他終身一躍,跳下了鐵橋,墜入了滔滔江水。

他寧願去死,也不願意被別人搶走找孩子的錢。

他始終不能理解那些騙子:「現在,我連孩子都丟了,我什麼都沒有了,我已經是人下人了,他們為什麼還騙我?」

為什麼?


坐在影院的我,幾欲垂淚。

想起那些在某個角落,經常被我們忽視的「拐賣」新聞、 「尋子」懸賞、「騙子」故事……這些背後,會有多少殘酷?多少血淚?又會有多少人性的醜陋、罪惡和戾氣?

為了錢,有些人什麼都做的出來。電影裡的另外一個人物說起在緬甸,老闆帶著他們看籠子裡面的猴子,其中一個猴子格外聰明,用手指指著其它猴子。而最後,被吃的卻是這一隻。因為,老闆說,最聰明的猴子,腦子最嫩。

人性之惡,何以致此?

有錢又怎樣?人人都身處其中,深受其害。「我住在五星級別墅區,他們告訴我絕對安全,可只不過去趟超市,轉身孩子就不見了。」這個吃猴腦的有錢,生意做的很大,可又怎樣?身處同一片黑暗,一樣失魂落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時光能沖淡很多東西,除了徹骨而撕心裂肺的傷痛。更讓田文軍絕望的,是後來,孩子失蹤一年多以後,連騙子都不願意搭理他了。「我情願有騙子來電話,起碼還能看到希望。」

或許,所謂絕望,大抵如此。

就像電影裡面的一個鏡頭,人海茫茫,火車過往,黃渤飾演的田文軍,天旋地轉之後,慢慢蹲下,抱著自己,低聲哀嚎。

親愛的,你說這社會,到底是怎麼了?


天無絕人之路,是嗎?

或許對於田文軍,是這樣的。他最終還是找到了孩子,雖然歷經千辛萬苦,千難萬劫,但他還是在陌生人的幫助下,在安徽鄉下,在一個叫「李紅琴」的女人家裡,找到了他孩子。

電影的鏡頭,慢慢轉向了李紅琴,又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因為不能生孩子,於是,在深圳打工的她男人,給她「撿」了兩個孩子。

其中,大孩子就是田文軍的兒子。

可她丈夫得了肝癌,死了。她和兩個「孩子」相依為命,這時候東窗事發,被人舉報,田文軍夫婦和警察到來,她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孩子」。

當然,從法律上講,這並不是她的孩子。

天無絕人之路嗎?對她而言,好像並不如此,她對兩個孩子無微不至,視同己出,如今卻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兩個「孩子」,自己又差點成了拐賣兒童的嫌疑犯(後來法律證明她的確不知情),可是,她的路在哪裡?

單純善良、無依無靠的李紅琴,求子心切,被丈夫欺騙,盡心盡力撫養孩子,又何錯之有?

而且,她撫養的兩個孩子,都深愛這個母親,甚至都離不開這個母親。

田文軍雖然把孩子領回了家,他雖然是孩子的親生父親,可孩子的心,並不在這裡。

由此,電影進入了另一個倫理悖論:孩子找到了,然後呢?


然後,李紅琴用她的方式,去爭取。

和福利院爭取,想把還沒找到親生父母的女兒收養回家,可福利院連面都不讓她見。

和法院爭取,想讓法院把女兒判給她,可法院的表態清清楚楚——不可能。

和田文軍爭取,田文軍說「頂多能做到不恨她」——田文軍也不容易,孩子回來後,他小心翼翼,晚上一個人出去倒垃圾,都要扛著孩子,生怕孩子再次丟失。

和田文軍的老婆爭取,她老婆為了孩子好,向福利院申請收養李紅琴的「女兒」,福利院當然傾向於讓田文軍的老婆收養。可她的丈夫又不同意,他們陷入僵局,只能離婚。

李紅琴用盡了所有的力氣,她足夠努力,足夠拼命,她還懂得去找派出所,找律師,找法院,甚至為了求證,還奉獻出了自己的身體,可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

這世上那麼多人足夠努力,可為什麼成功的永遠只是少數?

就像佟大為飾演的那個律師——精明、世故、業務過硬,而且也足夠努力,也很孝敬母親,但是站在深圳的街頭,他還是只能感嘆:「這城市太有錢了。」——這色彩斑斕的城市,到底屬於誰呢?

親愛的,你說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就像電影開頭,孩子丟失了,田文軍報警,警察告訴他:「根據我們的規定,孩子丟失24小時以上才能立案,所以我們不能出警。」可問題是,等到24小時過後,孩子早已到了天涯海角,到哪裡去找?

就像那個有錢人,最後還是決定再生個孩子,他們去辦生育證,可工作人員告訴他:「根據規定,必須出示前一個孩子的死亡證才能辦生育證。」這句話讓他出離憤怒,他說:「我的孩子只是丟失了,怎麼辦死亡證?」

這些鏡頭的後面,都有五個模糊的大字:「為人民服務。」

的確,這些規定並沒有錯,這些工作人員也不會有錯,「為人民服務」當然更不會有錯,可問題是,到底是誰錯了?

我又想到樓下,那些等著搖號的人,想到田文軍和他妻子,想起李紅琴,想起無數個想去抗爭命運、卻始終被命運玩弄的人,想到這人海茫茫,芸芸眾生,想到那些永遠沉默著的大多數,永遠鮮為人知的難訴滄桑。

的確,大家都在苦苦掙扎,大家都沒錯。

畢竟,命運有命運的抉擇,社會有社會的規則,凡人有凡人的波折。
所以,這部電影雖然足夠好,但還是什麼都不能改變。

可我們還是應該感謝,起碼,它讓那些苦難和掙扎,多了一個引發關注的契機;起碼,它讓那些委屈和壓抑,有了一個可供釋放的藉口;起碼,它讓那些陰暗和罪惡,有了一次陽光直射的機會。

起碼,在這部電影裡,沒有苟且,沒有迎合,而是去直面,去坦陳。

或許,擁有這些,在這個時代,已經足夠。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