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楊文彬

2014-09-27 05:33:09

《親愛的》隨想


       在我七歲那年舅舅帶我去了我們市的人民公園,公園臨河道的地方有一緣道路而修的觀景假山,我在我舅舅不留神的時候偷偷爬上了假山上,冬天的假山是沒有過多的植物遮擋,兒時的我手腳如猴子般靈活,幾步下去就登上了頂。遠遠看到下面有一穿紅色衣服的舅舅模樣的人物在道路上行走,年少無知的我便跟在他的後面做躲藏狀。當我玩膩時跳到了那位穿著紅衣服的人的面前,才驚覺這是一位和我舅舅相似的路人。那時慌忙的我意識到了自己跟丟了舅舅,於是慌忙地回到了原處。
       「楊文彬你給我滾下來。」冬風凜凜中等了半個小時後看到了喘著粗氣、紅臉上流著汗的舅舅。我的舅舅是很少罵人的,但他那次卻爆了粗口,時隔十年時間當我走出《親愛的》放映廳之後我才明白他當時的心情。
       我也為我當時的頑劣感到臉紅。
       電影《親愛的》是陳可辛導演的極具批判性的現實主義風格電影。陳可辛在面對一個千瘡百孔的社會時找到了一個微觀敘事的點——兒童拐賣現象,進而利用一個時間上二元結構的微觀敘事撐起了一個宏觀的社會群像,在賺足觀眾淚水的同時還可以有條不絮地表達出導演對城鄉之間的衝突、母性和社會秩序的衝突、農村傳統道德的反人類部份、法律和人情的二元對立的思考。
       影片結構上分為兩個部份,這兩個部份分別佔了電影敘事中相等的時間。前半部份講述了丟失孩子(建置)、尋找孩子(對恃)、找到孩子(解決)的過程,而在後半段則是拐賣並撫養了孩子八年的家庭如何解決、彌補失去孩子的困境的故事。電影利用這樣二元對立的結構不僅可以避免單向度地批判拐賣孩子的家庭,更可以挖掘出拐賣背後的故事,進而通過一系列的並無確定的善惡意義上的劇情衝突引導觀眾轉向思考拐賣這一行為本身。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家庭的孩子、而後失去了撫養八年的孩子的農村婦女、失去了習慣八年的家庭的孩子,這些都是電影的悲劇所在,而通過這二元結構的悲劇能夠更好地將批判矛頭轉向拐賣行為本身。
       我們通常的見解是拐賣孩子的人都是惡的,就像電影台詞中所言,「你們都會遭報應的」。而《親愛的》並沒有簡單粗暴、不加思考地將拐賣兒童的家庭視為罪惡之源,這便超越了世俗上的、政治上的善與惡的劃分。而電影后半部份所講述的失去了撫養八年的孩子的農村婦女如何在深圳掙紮著想要回自己的另一個撿來的女棄嬰的劇情,則是陳可辛在人性中那無法簡單定性善惡的朦朧地帶施展拳腳。這使得這部電影超越了地域社會上的善惡劃分而擁有了普世意義。
       豆瓣上有人說,陳可辛的牛逼之處在於他準確啟用了大陸優秀演員。而我要添一句是,不僅準確,陳可辛還很聰明地抹掉了優秀演員本身所具有的符號性——一向搞笑的黃渤在片中充滿悲苦、端莊漂亮的趙薇在片中洗盡鉛華,進而更容易使他們在片中成為一個個使觀眾印象深刻的、有性格的個人。
       從隨手拍解救拐賣兒童,再到一系列網路上的尋找拐賣兒童的活動,作為社會熱點事件的拐賣兒童現象不僅能反映國家在法律建設及落實上的缺失,也反映出這個土地上的人對人權和生命的漠視。陳可辛在雷區中很敏銳到了察覺到了這一現實主義題材改編成電影的潛力,所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即能在變態的審查制度下點到各個雷區,又不會觸動當權者的G點,實在不容易。更令我驚喜的是,電影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揭露和批判,台詞和劇情上充滿了導演對拐賣事件的反思。
       儘管這部電影在節奏、藝術性上還存在些瑕疵,「天線」和「猴子」的使用總感覺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但它提醒了國內頭腦清醒的受眾,除了在電影院大螢幕上歡快撕逼的偶像電影之外,還有一些導演拍攝的電影,在關心當下,在關心國人的現實以及精神處境,因此對於這種電影不應吝於讚美之詞。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而這片地帶正是藝術家和文學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只要是準確、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也就必然超越了政治並具有優秀文藝作品的品質。」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