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Y.

2014-09-27 07:02:42

一次「接地氣」成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9月26日上映的電影《親愛的》,由陳可辛導演,趙薇,黃渤,佟大為一票內地一線明星主演,是一次可以說的上是一次「接地氣」的成功。本身題材就很有「中國特色」,打拐、孩子、親情的重拾與傷口的癒合,這是一個全新的、沒有電影語言所正式展現的一個題材,非常現實,也非常催淚。


此片在九月初與《闖入者》、《黃金時代》選送了威尼斯電影節,不過沒有進入主競賽單元,而是進入了展映單元,前期反響很好,主演們的群體演講的爆發,因此有媒體不吝讚美之詞,形容趙薇是中國的「朱麗葉比諾什」,承認其演技與氣質的成熟與對角色的駕馭能力。
導演陳可辛我不是很了解,但之前有《甜蜜蜜》、《中國合夥人》擺在那裡。今天看完親愛的,我覺得該補補陳導的片了。電影真實事件發生在09到12年,而14年一個如此成熟的催淚片就上線,而且各方面都做的很足。作為一個香港導演,能讓內地刁鑽的觀眾感覺信服,很真實,甚至很感動,確實不易。


影片一開始就把視角聚在了深圳的一個小旮旯里,拍了各種細節,電話線、貓、網咖,娓娓道來孩子失蹤的過程,然後小孩子失蹤後,黃渤主演的角色就受到各種接地氣的詐騙,打電話的、要先匯錢的、假裝找到小孩的,對其已經事業失敗離婚足夠落魄的生活雪上加霜。其中有一個場景甚至跑到河北,一個從找騙子,到發現被騙,反被騙子追。一個長鏡頭跟著鐵路線跑,揮刀相向,最後跳河,沉入海底。影片前四十分鐘是符合情理的丟失孩子的心急如焚的父母的反應,是在預料之內的發揮,甚至主演趙薇都沒有出現。
趙薇是以接受被拐兒童的農村大媽形象出現的

。從進入派出所的難以接受孩子失去的現實,到入獄半年後保釋,踏上南下深圳的艱辛尋子之路,趙薇是以一個短髮背著背包土里土氣的形像在城市的洪流中苦苦奔走的。一個農村婦女,死了丈夫,就連兩個親手撫養的孩子被生生奪走,無依無靠。她到福利院理論,合租在招待所,請求農民工正如,尋求法律證人,只為了其中一個孩子的寄養權。影片情感的爆發點在於與孩子重見一幕,結果被一幫被拐走孩子的父母拳打腳踢。黃渤:「我能做到的是不恨你,這已經到頭了!」這是兩方的態度。同樣是為了孩子,有著同樣的苦楚。影片的溫情點是趙薇說的這孩子對桃過敏,與前文黃渤的尋子啟示上的話不謀而合,體現其對孩子的用情之深。


想來想去,為什麼影片花了挺長一段篇幅,來塑造佟大為飾演的律師這個形象呢?可能不僅僅是緩解影片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情之深吧。這個律師聽倒霉的,上司的冷眼相向,家裡的母親的老年痴呆,甚至連法官都吐槽他老接破案子,導演刻意編排他的失意之處,可以說他和黃渤趙薇一樣生活周轉不順。從一開始的沒錢甭提的態度,到後來慢慢轉變,站在高樓前感嘆城市之大,然後還回趙薇的五千元,決定免費法律援助趙薇,幫其尋子。他也是為趙薇所感動。


影片的海報便是三個主要人物的頭像,與《中國合夥人》相似,展現的是三個人面對現實打擊作為一個個體的無奈與命運,而不僅僅聚焦於打拐這個題材,讓影片的現實性昇華更加立體。結尾本是到了矛盾的高潮,孩子進入了新的成長環境,寄養權法庭上沒有爭出具體成果,趙薇被告知懷孕,然後是面部變化特寫,鏡頭拉遠,親愛的小孩主題歌曲響起,連片場觀眾都非常驚訝,這麼就結束了嗎?我們都習慣於大團圓的完美結局。但打拐這個題材遠沒有這麼簡單,它除了法律上的糾紛,還有小孩子的受教育與長遠的成長,還有包括父母一方的心靈恢復與自我療傷之路。導演聚焦於個體的無力與對現實的奮鬥,而不是社會公知般大講特講打拐,大批現實的黑暗,給觀眾以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才是其聰明之處,才成就其一次「接地氣」的成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