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 恣

2014-09-27 22:56:56

關於親愛的回顧及雜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寫在前面:
有幸在影片上映之前看點映,寫下非常良心的tips:
1.觀影後心情澎湃難以抑制,包含 嚴 重 劇 透,介意劇透者勿入;
2.本人非影視相關專業學生也非觀影歷史悠久的電影小達人影評帝,更多談感受,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探討,不喜勿噴。

------------------------------我是一條低調的分割線-------------------------

關於《親愛的》初印象。
觀影前未看預告或閱讀影訊相關,只聽了一首《親愛的小孩》。當時趙薇嗓音一出,便知她在此片中的用力程度。
故事題材,拐賣兒童。四字出現時心下立刻翻湧出一年多前看《熔爐》時的絞心感。 此類故事最打動之處也最易煽動之處即是人人心中共同屬性的善良與悲憫,拍攝處理不過火不平淡就會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同與情感共鳴。然而也因為題材直接關聯家庭和社會,開場前片方直接表達了擔憂:會不會不受年輕人喜歡,會不會因為題材標籤流失很大一部份害怕「虐心」的觀眾而「叫好不叫座」。
而作為我自己確實是帶著「必飆淚」的心情,充滿期待地開始進入劇情。綜合全程觀影體驗,認為值得推薦朋友一看,並且,帶 好 紙 巾。

關於全片劇情以及個人感受。
前半段,失子之痛,田文軍(黃渤 飾)和魯曉娟(郝蕾 飾)這對離異夫婦的生活圖景描繪。

畫面呈現給我們的這個男人,簡單勞力、低薪、離異,「認命」過活的小人物,終日面對形形色色的底層人。除了簡單的小生意、網咖替人頂班的工作,生活更多只有對「不良少年們「先驅逐、後喊「回來」的無奈。
他對妻子說:「你這個人就是不認命。」
他對兒子說:「說什麼國語,陝西人當然說陝西話。」 (此處有掌聲,在大西電作為非陝西人也是醉了~~)

前妻魯曉娟,改嫁後優質生活甩開前夫幾條大街。雖滿懷對兒子鵬鵬的愛,但面對法院判決、兒子和爸爸愉快相處、生活品質差異巨大的抉擇——姑且使用「抉擇」一詞,因為從這一對夫妻物質條件巨大落差的設定開始,悲劇性就已埋下伏筆。
鵬鵬傻傻跟著爸爸說「媽媽你走吧」、「媽媽星期天再來接我吧」、「媽媽再見」。這時的魯曉娟,一個被剝奪了撫養權的母親,在別離之中被反覆捶打內心,無力的堅持也只是徒然。於是,她開始隱隱在心中萌生出自私。

她要和現在的丈夫展開新生活了。
那麼鵬鵬,只好再見。

這就是這個角色自始至終陰鬱而無法得到救贖的根由。

黃色小外套的鵬鵬,望著媽媽的車,開走了。這次別離,不論有沒有後面的故事,對於這個孩子,他終生都不會忘記。

這時畫面中的鵬鵬被人販子一把抱起,我的心裡就像是被核桃鉗一夾。

接著發瘋一樣的尋找、呼喊、失望……

依然有感於導演的設定和安排。 一面是大字報街頭喊話做零工尋子的父親,一面是做心理診療夜夜失眠的母親。尋子啟示中的田文軍已經淡去了悲痛欲絕的表情。這一次他很堅定,不認命。
而在田文軍赴河北的一場戲,電話中的妻子形似理性,「那照片是合成的」,卻不如這位魯莽的父親掛斷電話,擦擦手裡的匕首來得英勇。

他發現不是自己兒子狂奔的時候,被眾人喊著「抓住那個搶包的」狂奔的時候,在高橋上絕望地揮舞匕首的時候,鬆手墜入水中的時候………………

我生怕看到的是現實中最可能發生的,人販子聯合搶走所有錢財再拳腳相加甚至殺人滅口了事。
我生怕導演會拍成垂死的父親倒在血泊里聽到兒子隱約的一聲「爸爸……」

然而導演在這裡加入了第一個看似不合理我卻感同身受的藝術化處理,就是田文軍沉入水底又莫名浮起的段落。

雖為無神論者,但也親耳聽我的爸爸講述過沉水的故事。
約莫是與我同齡的年紀,我的爸爸在桂林遊玩時曾掉入水中。
老爸講,知道那時自己在下沉、下沉、無法呼吸、意識模糊……………… 但隱約覺得,自己在被召喚…………有一瞬間,不知是以哪種方式,突然就浮了起來。
記憶是模糊的,也許是求生本能,抑或信念驅使,他最終從水中掙脫出來。

我願意相信,這一刻有神助。


之後是夫婦二人加入「萬里尋子會」的段落。
一些失子父母的自述。 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唰唰唰眼睛掃過街就知道有沒有我兒子」的母親。她說,她知道自己沒瘋。

你永遠不知道哭著笑出來的母親的執著,有多可怕。


在這個組織里,這一群父母共患難,彼此鼓勵。
於是有了「尋子旅行團」的段落。他們抱著希望上路,一起唱著《隱形的翅膀》這首讓人心塞無比的歌(好吧我只是輕黑一下)。

在這裡有一個疑問,就是關於張譯飾演的韓大老闆的冗長段落,也許是給眾父母截車搶麻袋做鋪墊,也是控訴高端餐飲里生食猴腦的殘忍,但我還是不大理解為什麼要在這裡安排一段超長的清唱的戲……相比其他節奏緊湊處的出彩,這一處感覺長得出奇。

在這之後的獄中審問……………………其實我非常想知道那些犯人是不是真正的人販子。如果不是,真的要給這幾位群眾演員100個贊;如果是……………………真的想知道如何讓犯人出演這樣千夫所指的鏡頭。


再往後,峰迴路轉的一次茶館會晤,調調略微陰柔異常的小哥說「大哥我不只是為了幫你」(具體台詞忘記了),這個設計的用意所在依然不是太懂。

接著就是領孩子村民大作戰的混亂場面了。

從昏暗場景中勾勒出李紅琴(趙薇 飾)輪廓的時候,就感覺到為了這一苦情角色小燕子姐姐這回真是蠻拼的。但在此處評價之前真的想先來探討一下「村民大作戰」的問題。
當時觀看時實在不明白……領孩子的這一對完全不理虧啊為什麼要一直跑啊跑啊……鵬鵬都要被扯壞了啊……不應該是夫妻二人分分鐘撂到人販子老婆一通正義凜然的怒斥後欲帶走孩子並及時出現母子抱頭痛哭的悲情畫面嗎………………可是一直這樣跑啊跑好像真是明搶一樣啊!!!…………………萬一警察叔叔沒及時趕到村民們湧上來直接幾鋤頭掄給也太嚇人了!而且突然冒出來的全村大奔跑簡直跟寶萊塢歌舞團隊一樣………………哪裡就有那麼多農民伯伯不幹活突然跑過來那時候又沒有全村小喇叭啊………話說……………拿著鋤頭掄起來晃了兩下就放下的群眾演員農民伯伯你不要太明顯吧………………………………
好了我吐完了………………。
其實已經有知友解答在人販聚集區域村民幫親不幫友團結一致對外是極有可能的。~~~~但我還是覺得那段略長了點~


到了草地上,田文軍摟著鵬鵬問「『高桌子低板凳』後面絲撒?絲撒!」的片段…………大家就在螢幕前感受吧,總之我自己是像壞掉的水龍頭一樣淚奔不止。

緊接著派出所這場戲。
起初以為趙薇開口講話,必齣戲無疑。 然而這次的方言簡直驚喜之外的好。 其實方言聽起來最自然的狀態就是,說得並不完全地道但重點字詞極突出的狀態。趙薇所演的李紅琴一開口「我男人」、「小傢伙」、「我們都是老實人啊」……真的淋漓盡致。還有她在被警察盤問出真相時候神情的突變——惶恐、負疚、不知所措……的的確確詮釋得太到位。
在小女兒楊吉芳進門的時候,警察叔叔變態笑臉的切換(導演你告訴我你沒有惡搞他我才不信~~),強硬的質詢,以及「誰是媽媽來指給叔叔看呀」……其實也非常符合正常的警察思維和辦案審問流程吧。畢竟——誰會對「人販子老婆」這一身份短時間內設身處地地抱以同情呢。
雖然李紅琴抱起女兒奪門而出順手掄了警察一花盆的時候男票在身後暢快地「贊」了一下~~~~


然後……那一聲女兒也被搶走的歇斯底里,簡直碎心。

再往後的故事戲劇化的成份越來越多,重戲份明顯倒向了李紅琴這個人物。
牢獄之苦後終於獲釋,隻身來到——對待她無情冰冷的深圳。

在這個故事裡最動人的一點就是這個人販子老婆的特殊性,足夠慘,足夠無知,足夠純良,也足夠軸。
因為她的特殊,所幸所幸,兩個孩子被她扶養的孩子雖生活貧苦但靈魂未被污染;也因為她,才串起後面的故事——一個在城市玻璃幕牆上被分影的,慘烈的女人。

她爬上空調排風機去見女兒,觀者喟嘆不已。隔著玻璃窗的張望,吉芳帶著哭腔大喊「媽媽」…………
那時她和女兒,是彼此唯一的,希望。

她和福利院交涉,譴責自己一捆兩塊五的小蠟筆自己當初怎麼就不捨得買…… 她要見女兒,她說這是她在獄中活著的唯一願望。

她闖入律師事務所尋求幫助,高大上的律師們卻毫不低微,這時的她,只要女兒。於是,這才遇到嶄新閃閃亮登場的高夏(佟大為 飾)律師(這裡輕吐一句,這個女人文化程度不高但真的不傻,第一次送棗被那麼直接地嫌棄第二次絕對不會再送了,還安排塞棗似乎真的有點故意製造笑點之嫌)。

對佟大為這個角色的憑空塑造不知道如何評價,一方面覺得這個都市人的縮影被刻畫得極為突出,事業上的小鑽營與不如意、生活中母親精神心理都有嚴重問題連保潔阿姨都不堪重負;另一方面覺得,如此生活背景的失意律師,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看開生活如此通透——賺錢玩樂兩不耽誤,面對李紅琴和工地工人就拿小手帕掩起口鼻。

此出插播小吐槽,當李紅琴拿出小本說「青山兄弟你晚上來我們再談一下」,工人們的眼神和李紅琴同屋女人們的眼神,唐青山換上西裝進門這種種交待大家不想懂也都懂了,實在不需要跪下掰扯的橋段,請留一個離開的背景真的就夠了其他剪了吧。

在此之後,有一段鵬鵬不融入家庭,啐在地上的一口口水錶明了他的怨憤。
田文軍站在那裡問魯曉娟,你說這孩子到了那家是多久才叫的媽啊。
那個畫面里,郝蕾回頭含淚瞪著前夫,這段演繹已經不能用文字替代。

福利院兄妹相見的一段兩隻小傢伙真是疼到心坎兒里。

在這一段里其實拋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問題——成人們再努力也織不出一個美麗謊來解釋孩子們遭受的一切。 物質條件可以滿足生理成長的需求,但這幾番突如其來的境遇改變,他們太早親身感受到成人世界的悲涼。

你們可以輪番給予他們溫暖,卻造不出一個沒有痛的童年。

妹妹說,哥哥,我想回家,我想媽媽,我每天都在等她。
哥哥一語不發,剝巧克力給妹妹吃。

而小小的他,也在親生爸爸愛的沐浴下問出「你們是不是離婚了」這樣讓人語塞的問題。

更有甚者,小小的他,看到自己日夜期盼的「媽媽」奔跑而至時被憤怒的父母們撕扯捶打會是怎樣的心情。

他是不是從小就懂得了這世上的「無能為力」。

他是不是只是願意和相依為命的妹妹在一起所以才牽起親生媽媽的手。

他的生命里,他的口音,他的記憶,他的疤痕,都記錄著根植進他命運的,一些無法迴避的苦痛。

導演在放映後說,小孩子是很容易在環境誘導下重新選擇的。他會忘了養母,他會開始新生活、選擇更快樂地生活。這一點上小孩也是相當得殘忍。

而我想說,其實孩子0到6歲的全部記憶都會在成長中不定期閃回(經驗之談,有待論證)。他不會忘,而這些經歷也會塑造出這個孩子超乎尋常的堅強。

只願他會像他的父親一樣寬容。
只願他還認,他還樣一個曾遭受整個世界遺棄的母親。
卻和生身父親一樣,記得不讓他吃桃的母親。

在這裡還有一個情節,就是韓總給田文軍的簡訊。

「做了那麼多,偏偏找到的是你。 我找不動了。」
這一刻也幾近絕望,也是他打自己的臉「絕不背叛我們之前的孩子」。
生日宴上灌下白酒擠著鵬鵬的臉吻著的,絕望的,父親。

再往後就是膠著的母親們為了孩子的普法大宣傳。在陪同李紅琴經歷種種突然性情陡轉的高夏律師也顯得高大無比。

這裡有他的幾句台詞:
你看這個城市,多麼有錢啊。
你的錢給你,這次是免費的。
我會幫你把孩子要回來的。
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他們問你知不知道田鵬被拐,你就說不知道。

此時這個人物的性情過渡還是有些許脫節,你是家中有病母的人啊……怎麼不早點行善事給自己積點德呢。之前發火打人也確實暴虐了一點……現在一時間大義凜然好人做到底也是……………………好吧,看在你幡然悔悟和飛揚的泡麵小髮型的份上不追究細節了。
只是………………後面請李紅琴住進自己家裡也難免讓人想多(劇情設定這個女人就確實太苦了…………)。而且看到高律師母親和李紅琴眼神對望的瞬間我以為後面還有很多戲。

在法院的一場戲也是可圈可點。法官過度疲勞的慘白麵孔,「你怎麼什麼案子都接啊」的質問,魯曉娟被高律師暗地查訪離婚情況之後再次陷入陰鬱(內應實在太重要……魯曉娟老公你也變得太快了我知道你很倒霉但你你你飢渴毛線啊你老婆都那樣了別跟我吼你特麼受夠了你就是有錢又怎樣怎樣哼~ 以及高律師…………玩線下交流…………果然厲害~),還有審判廳門外撕扯的若干人等種種糾紛。

天下有多少無名的故事,生生碾人人們灼熱的情感,拉扯攪拌,雜陳出五味餐點供人品嚐。

可為何,如此多得苦澀,與辛酸。



最後的結尾,高律師帶母親查病,李紅琴取體檢材料。這時導演交給我們一個意味深長的「懷孕了」,李紅琴原地坐下痛哭。現實以殘忍的方式讓這個「母親」成為了真的「母親」。
  
劉同老師將它解讀為「希望」,他說李紅琴在這一刻終於可以不再為別人的孩子奔波了。而在這一點我確實不能認同,在真實故事中也確實沒有這個橋段。
曾在於娟的《此生未完成》讀過有這樣的記述,如果將一個女人的生育力否絕無異於否決了她的整個生命。

對於李紅琴,如果在這一點上竟然都是徹頭徹尾的欺騙,那她還如何要得起這個孩子,如何跟孩子們講起這個「孩子」、這是誰的孩子。
這怕是會壓垮她的最後稻草,翻開她男人的墳來咆哮也是可能的。

於是在這裡電影戛然而止了。 說實話有點突然,雖然順應「電影有結局但生活無終點」的理念,但也確實感覺少了一個交待。比如在我心裡,真的不知道楊吉芳判給李紅琴還是魯曉娟更好。
為了圓滿,可是這裡沒有圓滿。

不知,李紅琴的後半生如何生活,那些與她瓜葛愈淺的孩子們,除了變成無效的守望,是不是還能,回饋給她支撐她生存的希望。

只是生活沒有結局。
只是在這個世界,微茫的你我真的左右不了太多事。

回看一切,只剩下手帕上的:

「人來人往,勿失勿忘」。


世上有太多故事。你我置身事外觀賞,也身在其中書寫。

電影最好的地方,就是用影像直觀地觸動感官,讓平素乾癟的新聞變成一番捶打心靈的洗禮。
電影最好的地方,也在於它可以不像現實一般殘酷,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期待一個好的結局。
而電影最殘忍的地方,也在於經歷兩小時淚眼後拷問自己生活中的抉擇,有沒有足夠像自己宣稱的那樣善良。而在這短暫的觀看過後,有多少心靈淨化可以長期有效。


記得我大一第一次寒假回家時在西安火車站遇到好幾個乞討的孩子,在我表現出些微動容的時候,「砰」地一聲跪在地下,毫無恥辱笑著諂媚著說「姐姐給點錢嘛」。我心裡瞬間翻到五味瓶,顫巍巍給出五塊他們抽去飛一般地笑著跑了。
從那一次之後我再也沒有給過任何乞討者錢,真的……不想再看到他們拿著勝利的收穫耀武揚威地奔向下一個被乞討對象。
路過窮的殘的暴病的滿地粉筆字的乞討者,我都疾走而過。

可是這種情形屢見不鮮。
如果下一個孩子拉住我的手,要不要給予幫助呢。



電影,是不是止疼片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