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曉汲清湘

2014-09-28 08:18:09

矛盾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李紅琴無助地蹲在醫院的走道,透過長長的鏡頭,影片整片部份結束了,一時感覺結束的地好突兀,然,轉念,這才是編劇一個生花的妙筆,頗有一點歐亨利的味道。追糾於李紅琴是否如願獲得了小女孩的撫養權,這就是一個死結,一個難以解決的矛盾,至少在我的認知里認為是一個不可調節的矛盾。整個影片似乎都在烘托出一個又一個的矛盾點:法治社會中的宗法思想,成人理性的判斷與孩童感性的想法,追求亦或痛苦與時間......
   田鵬被找到了,他沒有被沿街乞討,也不是被販賣給他人。他在餵鵝,過著大多數農村小孩一樣的生活,遇到親生父母時喊的是李紅琴媽媽,即使在警局也惦記著家裡沒人照顧的妹妹,另一個被聲稱撿回來的小女孩。抱走他的男人楊死了,葬在山上,他究竟算不算是被拐賣?不懂法律的我不知道。看完整個影片可以知道,病逝的楊應該是知道自己沒有生育能力的,這對於一個注重著傳宗接代的民族裡是一個很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楊是在思想傳統的農村,一個仍舊保留著祠堂的農村。我想影片在這個村子裡提到祠堂,並給過那匆匆一景,不只是確定一個方位那麼簡單,應該有著更為深刻的含義。祠堂——宗法思想中的一個特定產物,在我國早已存在千年的,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場合。很顯然,這個村子很注重血脈的傳承,更有著無須質疑的重男輕女思想。「女孩是工地上撿的」、「男孩是自己和別人女人養的」、「李紅琴沒有生育能力」......無非是楊不想斷了自己這一脈的香火而設下的謊言,或許女孩是撿的沒有錯,楊也確如李紅琴所言是一個老實人,抱走田鵬的那一瞬間,或許他的心裡並未有太多邪惡的念頭,只能說是一個無知至愚昧的人利己主義思想和迂腐的添丁傳代的思想蒙蔽了他的心智,他或許根本沒有想過孩子親生父母的感受或者也未曾想過自己的行為觸犯了多大的法律。在那個封閉的農村,他或許至死都不知道田文軍以及那些丟失孩子的父母尋子路上的艱辛與痛苦。
   田鵬被親生父母接走撫養了,小女孩也被送進了福利院,勞改了半年後的李紅琴隻身來到深圳,開始了自己另一角度的尋女路程,意圖獲得小女孩的撫養權,成為其法定的母親。福利院的冷漠,律師事務所只注重的數字交易,法院的趨於流程與形式讓這個初中文化的農村婦女感到陌生與無助,雖說律師高夏的出現略有一股浩然之氣,然,也是不得意之中的對於人生態度的一種思考,這是另一個矛盾的焦點,代表著一類人的角色,暫且不論其。不然,在法治社會中,一個處處講規矩、按流程的時代,一個只懂得開口閉口「兄弟」、「妹子」這種宗法思想的李紅琴,我想她都沒有機會走進法院坐在原告席上。所以當她說「我讓我的律師和你說」時,不光是影片中的福利院院長感到錯愕,就是觀影的我們心中也難免少不了絲絲彆扭吧。
   很難評判李紅琴和田文軍夫婦誰更愛孩子一點,同樣的一句「別讓孩子吃桃,過敏」卻在不同時刻由不同的人對對方講出。福利院乾淨、衛生的環境,科學的教育培養在每一個理性思維中好過那個人、畜、禽生活在同一個院子裡的農村,然而。小女孩卻總是孤單一個,渴望著回到李紅琴身邊。固然,她是一個沒有完全行事能力的小孩,只能由其法定撫養人(福利院)撫養。然而有誰尊重過她自己的想法嗎?就如同幾年前看過的一個段子,一個德國的小男孩將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你們讓我出生,有遵循過我的同意嗎?」或許這只是一個笑話,但是成人世界的理性和孩童世界的感性,有時也真的難以調和。或許多年後成人的小女孩會感謝福利院良好的成長環境,或許也會對與媽媽李紅琴的離散而寡歡吧,這都不得而知,都是旁人的臆斷罷了。
   一直強調不能放棄的韓總放棄了,或許說不是放棄,也不能說是妥協或者無奈......找不到一個確切的詞來形容他,告知同伴,媳婦懷孕了,合法的。強調了一個詞,合法的,其意不言而喻。有一句話說,時間能治癒一切傷口。或許反過來,時間也能磨掉一切追求,正如田文軍所說,後來想想有騙子騙騙也挺好的,至少有希望,希望就像吃飯...
   整部影片,拋開那些喪盡天良的人販子不談,單就其田鵬這條線而談,給我的感覺就是情與理、情與法的碰撞與矛盾。影片最後有一段紀錄片,其中有李紅琴的原型與田文軍的原型在生活中仍有往來,看其關係甚為和諧,這當然是矛盾的不可完全調節下的最美的畫面了。
   看過史書中有過這樣的一段評論,戰國後期有強秦和強齊。秦獨尊法家,書同文、車同軌...秦民生活俱依章依法而行,思想專制;強齊設稷下學宮,尚學術思想的自由。結局是秦一統天下,頗有意味可循。當然,這只是一個史料中的段子罷了。
   依我自己所想,要想改變影片中類似的情與法的矛盾,就要大力加強法制宣傳,去除一些不太開明的思想,雖不必於思想專制,但要民眾有法的意識,嚴厲打擊知法犯法,盡其可能杜絕無知而犯。在意識上要有法律意識,在思想上要崇尚道法自然,尊重客觀規律,不能被一些唯心思維給束縛了。在此主觀猜測下如果,如果楊正視自己身體的客觀缺陷,接受這一事實,不被宗法思想所捆綁,有著法律意識,或許就不會有田文軍夫婦和後來李紅琴這兩種不同視角的辛苦尋親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