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edy

2014-09-28 08:44:14

當惡人離場之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親愛的》是今年最打動我的一部電影,我沒有哭,滿眼都是淚。它有一個溫情的名字,但卻非常悲涼。
      這部電影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設置了「惡人離場」的情境,突破了傳統故事「善惡對立」的二元框架。故事的起源是趙薇夫婦沒有孩子,趙薇的丈夫聲稱是妻子的原因並從打工的深圳偷了黃渤的孩子帶回安徽老家,告訴妻子是自己和別人生的,交給妻子養大。在電影開始的時候,這個丈夫已經去世,在他的有生之年,他沒有受到作為一個懦弱的丈夫和拐帶他人孩子的罪人在道德和法律上的審判。毋庸置疑,他一手造成了黃渤一家的悲劇,電影對此有較為充分地描述。電影中沒有描述而我們不難想像的是,趙薇面對自己不能生育的壓力,面對丈夫和別人生的孩子的痛苦,發現「老實」丈夫拐帶孩子的震驚。在片尾,趙薇發現了自己跟別人懷孕了,這個意外的孩子,一方面可以看做是對於失去一切的趙薇的撫慰,另一方面徹底戳穿了丈夫自私懦弱的謊言。如果說黃渤一家的痛苦還可以訴說、有人同情、有對象發洩的話,趙薇作為「人販子的老婆」只能獨自吞嚥痛苦,並為丈夫承擔後果。
從這個角度上說,趙薇和黃渤一家並非善惡對立,而是可憐人對可憐人,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了兩朵並蒂的痛苦的花。不能因為根被埋在地下看不到,就讓它逃脫審判。
       這部電影的悲涼不僅表現在平行時空裡趙薇和黃渤一家各自的悲劇,還表現在時間縱軸上悲劇的演進。
      電影的前半部在講述尋找失去的孩子的痛苦,後半部在講述尋找失去的時光和親情,同樣艱辛。從孩子丟失的那一天開始,所有人的人生都被徹底改變。孩子找到了,值得大大慶幸,但是隔著這許多時光,孩子已經不是當初追著車喊媽媽的那個熟悉的「親愛的小孩」,而是充滿敵意、沉默不語的陌生人。接續親情,何其不易。那個心理醫生問郝蕾:你為什麼不能把重物放下?可人生的真相就是,所有的人都不可能真正放下,只能儘量選擇與痛苦和解,背負前行。時間是單行道,一旦失散,或許能夠重逢,但不能真正回到原點。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其中,生動刻畫了失去孩子的夫妻對是否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心態的分化和變化。有這樣一個情節,張譯夫婦絕望後決定再生一個孩子,辦准生證時被拒絕,因為按照規定,需要提交第一個孩子的死亡證明。張譯在這裡有一段非常催淚的台詞。電影到此為止,並沒有直接講述辦證的結果。在鵬鵬的生日宴上,張譯宣佈妻子懷孕,同時看似不經意地交代說「合法的」,隱晦地表明,張譯最終選擇了妥協。這看似平淡的三個字背後有無數內心的驚濤駭浪。故事原型的經歷更加殘酷。事實上,生育第二個孩子的事情發生在黃渤原型身上。黃渤原型夫婦並未離婚,他們絕望後生育了第二個孩子,之後第一個孩子找到。那紙死亡證明,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既意味著對第一個孩子的放棄和背叛,又視第二個無辜的孩子為替身。一家團圓,兄弟(妹)和睦,本是最幸福的事,但這裡卻陷入了倫理困境。誰當對此負責?電影將一個人的故事拆開放在兩個人身上,鈍化了矛盾。但張譯在生日宴上說對不起的時候,在拒絕開死亡證明的時候,依然非常深刻地展現了其中的痛苦。
       這個悲涼的故事並非典型丟失孩子家庭的故事。不幸中的大幸有三:一是孩子找到了。二是孩子健康平安。三是孩子有一個真正愛他的養母。而現實中大多數丟失的孩子並沒有被找到,各種被拐賣、被虐待、被迫乞討、致殘、致死的故事不忍卒聽。
      這部電影只是無數丟失孩子家庭中一個小小的縮影,如果討論僅僅停留在趙薇和黃渤誰是誰非,誰更適合養育孩子的問題上,那麼無疑弱化了它的意義。無論結論如何,這都是悲劇。我們對所有的苦難都應抱有同情。正義缺席,濫用慈悲,放縱真兇,只能是披著「偽善」外衣的另一種「惡」。我們講述悲劇,是為了引起對悲劇起源的追溯。拐帶或者拐賣孩子的惡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除此之外,關於如何防止和減輕悲劇,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思考和討論。
      願每個丟失的孩子都找到回家的路。
      願每個孩子都在父母身邊平安長大。
      願這部電影推動打拐的法治進程。
      願你好好守護生命中每個「親愛的」人,永不分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