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dan_002

2014-09-28 10:34:26

《親愛的》:親愛的,你值得我去關注


(評分:4/5)

剛剛看完陳可辛的新片《親愛的》,感覺與去年是枝裕和在坎城評審單元里「折桂」的《如父如子》有些相似。兩部電影的主題都關於娃娃,大打親情牌,催情指數不言而喻。比較湊巧的是,兩部電影都是由真實事件改編,一個是發生在日本的掉包換子記,一個是發生在中國的拐賣尋子記。相較而看,《親愛的》所呈現的社會共性問題更多,也更尖銳:農村與城市的貧富和文化差距,婚姻破裂導致家庭崩壞,人與人間的欺瞞敲詐,壓在年輕人肩膀上的「養老」擔子等。陳可辛通過一個尋子故事將這些問題以點帶面的呈現出來,胃口可是比是枝裕和大很多啊~


但說到故事本身,拍這種手足之間割捨不掉的親情與愛意,最重要的是褪去表面那層世俗與喧囂,把一顆顆赤裸裸的心捧給觀眾看。在這一點上,《親愛的》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把人看得心動,看得唏噓,不簡單。在《親愛的》中,陳可辛的鏡頭基本是樸實無華的。沉穩的運鏡加上細緻的觀察,導演在許多不起眼的生活細節上提煉溫情點,比如電影中有一幕:在電腦桌前的黃渤撐著眼皮滴眼藥水。看一個陝西粗漢子做這麼細緻的護理工作,反差中生出一份喜感,待觀眾正要咧嘴開笑時,猛然一想,連爺們兒的眼睛都抗不住了,那他到底在螢幕前為搜尋兒子的消息坐了多久?


《親愛的》的海報是一組冷底暖光的人物大頭像,陳可辛選擇這樣的攝影風格來製作影片的「明信片」,或許想表明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在這個冷漠的社會裡從不缺乏溫暖的人情。可惜這種態度只是表明表明,深度還淺了點兒,我這麼說,可能對陳導演有些苛求,陳可辛拍《親愛的》目的主要在於紀實和呈現,能加入個人觀點的機會不多(即便加入了也不討好)。但若把《親愛的》放在國際平台去參比,以作者型導演去定型陳可辛,那他還放的不夠開,在商業與藝術的取捨上還不夠靈活。比如還是以黃渤滴眼藥水一幕為例:大佬爺們滴眼藥水時,力大手粗,多擠的藥水沿著眼眶流下來,好似一個水汪汪的淚人兒。隔壁的鄰居大爺上前一瞧:「誒,小田(黃渤),咋嘛又哭了?」——非常娛樂化的台詞設計(並且黃渤本來就長得幽默),觀眾一聽都開始發笑,先前舒緩的敘事得到了變奏,整個場景也變得活躍起來。雖然這看似是導演耍的小聰明,但它的缺點在於:1.先前舒緩的情感氛圍和留給觀眾的思考空間被打亂 2. 在整體敘事上畫蛇添足,缺少留白。陳可辛之所以無視這些弊病,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迎合觀眾的口味,類似的設計還很多。但話說回來,真正牛B的導演如王家衛,林奇,庫布里克,費里尼,安東尼奧尼之流,有誰在乎過觀眾的感受:管你看得懂看不懂,我要說要表達的東西就在膠片裡,你自己去琢磨吧,電影能不能賺錢是另外一回事…所以看這些大師的電影啊,是觀眾適應大師,而不是反其道行之,在這一方面,陳可辛還缺少一點藝術家的傲氣和大師的底氣,若真想要在市場與藝術間取得完美協調,那他應該好好向李安取取經。


以如今商業市場的標準去看,《親愛的》無疑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很成功。我相信看完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有不同程度的觸動。電影所引起的輿論與關注都讓它本身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我現在還不敢說《親愛的》是一部傑作,但它呈現的話題一定值得人去關注。《親愛的》是陳可辛回歸自我的一部水準之作,故事很感人(略煽情),表演很精彩,觀察很細緻,剪輯點很精準,這給了我更多的理由去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