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孔雀--Peacock [2005]

孔雀/Peacock

7.6 / 1,129人    Germany:144分鐘 | China:136分鐘 | 244分鐘 (original length)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李檣
演員: 張靜初 馮礫 呂玉來 劉國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馬

2014-09-29 00:46:25

反駁關於「孔雀」禁錮的觀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關於小城鎮電影的評論,其中提到了顧長衛的「孔雀」。她的論點是小城市的文化禁錮與年輕人的夢想追逐最後落空,這點上我不能苟同。
「孔雀」所要表達的並不是所謂的體制禁錮之類的東西,他只不過是把故事放在一個背景,恰好能展現一些貓膩的東西而已,而真正要表達的是那種淡淡的愛。
一、家人
姐姐:影片極具層次感,形式上分為三層,互相交錯但內容卻不重複。人物的性格以及主題內容在三段內容中塑造完整,展現給人的是某個人眼中的別人形象。影片開頭以弟弟的敘述引出,開始已經給全片一種淡淡的哀愁基調:很多年過去了,我還清楚的記得七十年代的夏天,我們一家五口人一起吃晚飯的情景,那時候,爸爸媽媽身體還那麼好,我們也都還那麼年輕....姐姐是一個追逐的形象,從一開始她拉琴看到水開了也不去提起來的鏡頭可以感知到她的性格裡面有一種執著。後來她夢想當傘兵,並且報名參加,從她幻想的場景能看出她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就像能像傘兵那樣從飛機上跳落,然後隨風自由的飄蕩...但蒲公英也不是自由的啊,因風而起因風而落,姐姐早期還沉浸在熱切的幻想中,憑著熱忱去改變——這就是那個年代少有的青春。有趣的是,她似乎也明了時代的貓膩,所以還會托關係:找那個所謂的軍官打兵乓球,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其實早在開片的時候,一家人吃西瓜時母親說託了很多關係才幫姐姐換了工作的情景已經在暗示那個時代的「關係」性質,而在最後姐姐沒當上傘兵而當初那個熱衷拉攏姐姐以為姐姐是有關係的姐妹當上了傘兵也在側面表露出這樣的問題。在追求夢想的時候會是不折手段不在意別人眼光的吧,所以影片進一步烘托這樣的情緒,姐姐自己做了一個降落傘,並在大街上騎自行車把降落傘掛在車尾。接著就出現了很多人誤會的一幕了:母親丟下籃子衝過去拽住降落傘,然後姐姐人車俱落,姐姐便生氣的走了,母親還在撕扯著降落傘...很多人因為這個場景而斷章取義的說:母親就是壓制的時代代表形象,禁錮年輕的夢想云云。但別忽略了母親為女兒摔傷別人家孩子親自上門道歉、努力幫女兒換工作這些事情——在影片後面還有一系列展現——這些都只說明了母親對姐姐的愛,她明白時代里有些東西是虛幻的有些東西該安份守己,她知道女兒的出格在那個時代遲早會讓她身敗名裂,所以她制止這些事情的發生。這些無疑都是偉大的愛之體現。姐姐並不理解,從她主觀出發,她認為家裡人都不喜歡她,她在追逐夢想時甚至寧願用貞潔去換取:為了降落傘願意奉獻貞潔給果子。這樣的固執讓人想到的是七十年代里某些紅色衛兵那樣的熱忱與追逐。而讓很多疑惑的一幕是:姐姐擼起衣袖給拉風琴的老伯伯看傷痕——這是家裡人抓的。然後大家又開始揣測,認為父母就是惡勢力的代表,主題就是要表現這樣的東西云云。其實大家回過頭來仔細看看片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一是母親阻止姐姐不想讓其受傷害而強行打鎮靜劑,其二是姐姐沒當上傘兵絕食家裡人強行餵食。一方面是時代的腐蝕,一方面是家人的愛,之所以一家人還能完整,就全在於愛的支撐下吧。後來姐姐選擇了嫁人,別人就以為是姐姐妥協了,終於被惡勢力擊倒。這些人斷章取義的能力已經到達了一定境界,從後面的影片看來姐姐離婚了而且最後還會結婚而且是和一個農民!時代是詬病,姐姐的選擇也是明白了時代的幻光不再去追逐,而是在生活中生活,當不再充斥時代幻光的時候她就能自由的飛翔了,所以才有了後面的情節。說白了姐姐是那個時代熱血與反思的代表。

哥哥:哥哥是那個時代受辱的形象,一個忠厚老實期待得到公平對待的小胖子,在付出的同時只收穫到了屈辱,只有父母愛他。按照別人的說法,「禁錮」用在一個腦子有問題的人身上多少有點不當。不過和姐姐相同的是,他也有追逐的東西——三個層次是層層緊扣也進行了對比的展現——同樣是時代的詬病與愛之間的較量。看第一節姐姐的內容的時候,對哥哥的印像是極差的,認為父母太過偏心,對姐姐很是同情。但當看到哥哥的情節的時候,我才知道他是一個腦子有問題的孩子,所以瞬間理解父母的行為了。哥哥是一個單純的形象,所以他倍受欺負。在他的觀念里沒有得失沒有怨恨,我覺得他是十分可愛的人,這樣的人在那樣的時代必然是最受欺負的。哥哥也是有追求的,開始的時候他的夢想是也為家裡出一份力,所以他在麵粉廠里幫忙,但是麵粉廠那些人欺侮他傻,只給了他煙盒子,並且在他不願意工作的時候打他。當他把煙遞給父親而給父親生氣的撥開的時候,他就不明白,也賭氣不吃飯——他認為自己沒吃虧。單純的人在那個時代似乎難以存活,但他最終熬過來了,因為他也最終有了愛的生活。父母也是處於愛與擔心吧,他們理解哥哥不被常人接受,所以才處處擔待他,而姐姐和弟弟都不曾理解,更不用說不是親人的旁人了。哥哥的夢想還表現在對陶美玲的追求上,而且他居然很聰明的跟母親說:媽媽,別人笑話你呢...由此引出自己想結婚的想法。在他看來愛很純粹不會摻雜太多東西在裡面,例如關係,例如能不能生孩子(喜子最後說陶美玲中看不中用的場景與此對比),所以當喜子罵姐姐是破鞋的時候他並不在意。如果硬要說禁錮的話,確實表現出了很多時代的詬病,但最重要的是表達了在愛的牽引下,活過了那個年代,並表現出生活繼續時光荏苒的意象。姐姐對哥哥開始表現出愛的時候是在找果子幫忙教訓喜子那群人,然後在弟弟想下毒毒害哥哥時倒掉那杯水得到了進一步的展現。而弟弟對哥哥開始改變是經歷了毒害那個過程後,弟弟和姐姐請哥哥吃包子並送了他一隻小雛鵝。哥哥最後和一個農村妹子結合,但這就是夢想被摧殘了嗎?我看並不是。曾經追求的不過是幻光,而生活才是最真實的,而生活的真實來源於愛——因為有愛,才能讓人體味到生活的這般與那般。關於哥哥最後的一個場景是,哥哥拉著小攤對妻子說:你也該打扮打扮了,買雙高跟鞋吧...很平淡很生活,但這才是人真正所追求的實在的東西。哥哥是那個時代憑著愛活下來的形象。

弟弟:弟弟是那個時代逃避的形象。虛榮、自尊、懵懂...這些東西都在心裡作怪。他的世界很小也很純真,他會表現得很小孩但也會恐怖得像當時固執的紅色衛兵。影片以他的口吻來講述,所以開始時能推測他最後的改變。他懵懂,在給姐姐買「性知識手冊」的時候慌亂的模樣;他親近姐姐和借錢給姐姐時那可愛的模樣。他天真,跟著姐姐做了很多事情,甚至和姐姐的乾爸爸一起看電影。他自尊,他的世界很小,所以當哥哥讓他當眾出醜時他難堪的不承認哥哥,而且還在眾人欺負哥哥的時候作為一個幫兇,舉起了傘刺向哥哥的大腿...他虛榮,讓果子假扮自己的哥哥來給送傘,希望挽回面子。他叛逆,看女子裸體、離家出走...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背景的殘酷,以及畸形的心理、逃避的情愫。弟弟是那個時代正在成長的形象,受到的影響也是最大的,他表現的是極端的:不去理解,一昧逃避。這樣的後果是,他忽略了家人的愛,甚至對哥哥下手——他是多麼的天真啊,以為哥哥死了所有一切的屈辱都會消失不見,但事實上被詬病不過是時代與自己。所以,那同桌的那個女子說得很中肯:我看你可憐...描繪弟弟的篇幅比較小,摻雜些在姐姐與哥哥的情節里,他就像影片的自述者,以旁觀的態度看著,但最終也還是片子的一部份。弟弟逃避生活,所以離家出走去了養老院,但當發現姐姐知道了他在那後便扒火車離開了那座城市。處在那樣的時代,無論哪個城市都是一樣的,只有家人的愛才讓這殘酷看起來變得柔化了。所以弟弟最終選擇了回來,而他的手指斷了蘊含著他在外面殘酷的生活,也意味著一個人的轉變。但弟弟真的轉變了嗎?早在他和姐姐送鴨子給哥哥的時候已經意識到了愛與生命的重要,但他歸來之後依然表現出逃避的生活狀態:他不想工作,遊手好閒,甚至對父親的怕狗行為放聲大笑...這些都表明他依然是一個逃避患者,也表現出那個時代雖然過去了,創傷或者影響依然殘留,不能一下子去掉。那個時代過去了,只有愛還在繼續,我們也能預測,總有一天弟弟會改變過來,這就是愛的希望。

父母:父母在全片始終擔待著一個付出者的角色,也是愛的傳承與弘揚的形象。他們的存在是給予兒女愛與希望,在那樣的時代依然安靜的生活著。他們不是禁錮形象的代表,而是希望的代表,姐姐哥哥弟弟都表現出了對父母之愛的認同,雖然時間不同但最後都是表現了出來。關於小城的電影,大多數人都停留在傷痕和制度批判的層面,太過侷限,這類電影但凡好的都該是淡淡敘來,在哀愁中表現出一種生生不息的希望。父母就是這樣的傳承者,他們在全片的地位極其重要。

二、孔雀
孔雀開屏,表現的是一種自我保護或者是自我展現。孔雀在全片所代表的意義有兩個,其一是代表時代,其二是代表個人。
所謂的時代,表現在姐姐哥哥追逐過的幻光,在全片中以姐姐的追逐作為開始,以母親用藥毒死鵝的場景到達高潮。鵝的死亡,所要表現的並不僅僅是弟弟扭曲了的心理,而更要控訴的是缺乏了愛的時代,所以無力的掙扎最後死去——當鵝在撲動著翅膀,頭一昂便再也不動時,達到高潮,這就是無聲的控訴。所謂的時代,還表現在以喜子為代表的一群人最後一無所有的表現。當喜子向哥哥借錢的時候,哥哥愉快的答應了,然後第二天把當時在喜子處掙來的煙盒給了他——在哥哥的世界裡,他以為這就是值錢的東西,而喜子當初只不過是純粹的騙他勞動——喜子也因此而一無所獲,吃下了自己種下的痛苦的種子。孔雀所代表的時代,是沉默的,沒有開屏的美麗。姐姐、哥哥、弟弟走過去,都期待它能開屏,但沒有。不過最終孔雀還是開了屏,這意味著一個時代的消隕一個時代的開始。
所謂的個人,同樣表現在姐姐哥哥的追逐幻光以及弟弟的逃避。所謂的幻光就是時代給人的承諾與夢想,姐姐最後和農民結婚了,哥哥最後和農村妹子安份守己。在影片最後一段,當姐姐碰到年輕時遇到的那個軍官,而軍官認不出她時,她的幻光才徹底完結,也意味著新 的自己的開始,所以她哭的那個長鏡頭其一意味著感傷過往,其二意味著喜悅。所謂的個人,表現在哥哥的妻子身上,她說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在那個「關係」時代似乎不靠譜,但最終他們獲得了幸福生活。「靠自己」所蘊含的並不只是對時代的詬病,還有就是個人心理的畸形,和弟弟一樣。在那樣的時代,似乎也只有這樣才能活下來。這樣的話,對「歸來」中那個女兒的做法也就能夠體諒了。孔雀所代表的個人,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一種自我展現。它最終開屏了,意味著個性的最終自由。
想起穆旦的一首詩:所有人都在追逐幻光,有誰不把幻光當作幻光...時代就是幻光,孔雀也是幻光,只有愛才是真實的,只有愛才能讓生活繼續。

「孔雀」這部電影並不同於其他的傷痕電影,他不是意在批判也不在哭訴,而是在無盡的哀愁中表現出一種愛的希望。在顧長衛的這部片子上,我看到了小津安二郎的美學,我看到了侯孝賢的影子——時光淡淡流逝,而愛永無絕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