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張居正的轎子

2014-09-29 16:34:43

絕望中的彼此照見——談談《親愛的》被深化的打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可能是個齣戲比較慢的人吧,親愛的這部電影帶個我的有後遺症就是,不自覺的去翻查一些周邊資料,才知道這個故事除了親愛的小孩,還有個名字,叫打拐。

直白的讓人心驚。
直白的一下子把整個故事都拉回了那個核心的本體。
不管親愛的在觀眾眼裡產生了多少的衍生感悟。
這個曾經的片名都在提醒我們,請回歸本源,看一看這個故事。

沒有買,就沒有賣,沒有賣,也就沒有拐賣。
這個宣傳語在整部電影裡出現了兩次,一次,田文軍掛在身上,一次,尋子團在車站旁散發傳單。
宣傳單其實是冰冷的,社會比我們想像中的溫暖,但有時候,又比我們想像中的冷淡,所以永遠需要有鮮活的人來承載,一張薄薄的紙,加上那些丟失孩子人們,一次又一次的自揭傷口,痛的徹骨,去換取哪怕旁人一絲一毫的「我理解」

這是魯曉娟的前夫對田文軍說的一句話。
也是法官對李紅琴說的一句話。
田文軍最後的回答,其實你還是不能夠理解。
真的是。
世界上哪來那麼多的感同身受呢?
除了那些有著相同經歷的人。

所以李紅琴痛哭流涕的對著那群人跪了下去。
在人販子和人販子老婆這兩者的差別里,不要去譴責他們的誤解。
因為當我們把鏡頭回放,會看到一模一樣的李紅琴。
當魯曉娟田文軍,一個抱著孩子拼命跑,一個一次又一次的把李紅琴推倒,撕扯的時候。
還記得李紅琴身後的村民嗎?
他們拿著田間勞作的耙子鐵鍬,一窩蜂的追趕,毆打,他們的嘴巴里在喊,搶孩子啦!沒有那一聲槍響,田文軍和魯曉娟結果堪輿。因為在圍觀農民的眼裡心裡,這對離婚夫妻,才是拐者。

如果還不夠清楚,那麼試著回想一下我在另一個帖子裡回復的那個故事,那個被摩托車強行帶走的孩子,李紅琴,至少在村民眼裡的李紅琴,不正是那位眼睜睜看著孩子和鬆開手的,漸漸遠離的母親?

那一刻,魯曉娟即李紅琴,李紅琴即魯曉娟。在不同的空間裡,懷著同樣的心境,在觀眾面前,彼此照見。這世上鮮少的感同身受,親愛的里,卻唯有田文軍和李紅琴,能夠將心比心。
因為共同的失去,尋找,與堅持。
親愛的,所謂的上半部份,下半部份,在我看到李紅琴車站被揍的那一段時,突然恍然大悟。
從來都只有一個故事。
聰明的導演,只是用了兩撥人,巧妙的把故事講了兩遍。
這裡面,不是生恩與養恩的矛盾,而是失去孩子,那永恆的,相同的痛。
正是這種痛,最直接的深化了打拐這個主題的本體。
比起宣傳單,這種強調,讓人銘心刻骨。
至此才明白有些影評所講的,沒有割裂感的感覺所謂何意。因為,如此完整,無從割裂。

而在這個完整的,唯一的故事裡,相比魯曉娟田文軍,相比韓德忠樊雲,李紅琴更有必要成為電影和心中的核心。出身農民,教育程度低下,被欺騙了一輩子的李紅琴,只有看到她,所有的觀眾才會真正的懂得,什麼叫做沒有買,就沒有賣,沒有賣,就沒有拐賣。誠然,李紅琴是邊緣的,這樣一個介於人販子和買方之間的女人,她粗糙而善良,可憐又可悲,可透過她,卻完全可以照見拐賣這個悲劇的源頭。

她那麼茫然的站在那裡,身旁身後卻是一大片滋生買賣孩子的土壤。

李紅琴是特殊的,她不同於任何的買方,李紅琴又是典型的,她有著大多數買方擁有的普遍品質和意識。當年看潛伏,編劇和一個觀眾討論,有句極精闢的交鋒,翠萍是必然的主角,因為余則成最終會明白,他所信仰的,解救的,正是翠萍那樣的人。李紅琴之於親愛的,我想也正是如此。他們或者有著最淳樸的善,卻沒有足夠的意識去分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或者說,即使能夠辨別,也會因為一些客觀的因素,放棄那種分辨。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如果意識形態無法提升,那麼沒有買,就沒有賣,沒有賣,就沒有拐賣,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因為永遠有人在買。

親愛的結束了,生活中的離散卻永遠不會散場,直白的主題,重複強調的痛楚,最終宣示和呼喚的,更有以李紅琴為代表的龐大群體的人們的意識覺醒。而這份覺醒,才能真正扼殺拐賣的源頭。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