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劉姥姥

2014-09-29 17:39:56

親愛的不哭


昨晚看了一直期待中的陳可辛導演的影片《親愛的》。不似以往看過的影片可以吐槽,可以溢美,面對這樣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題材,很多話都是蒼白的和不負責任的。但總還要說點什麼,比如自己流淚時的內心感受和對親情倫理的幾點認識。
這部《親愛的》並不完美,作為一部電影,它有太多可以加強和突破的地方,但作為一部能夠喚醒國人對於兒童失蹤與販賣這樣一種殘酷犯罪的深刻認識,使我們能夠直面這個一部份人悲痛、一部份人作孽、一部份人事不關己的沉痛現實,切膚感受那種情感撕裂所帶來的人性共震,以淚水洗刷我們慣有的冷漠與麻木的影片來說,它似乎在時間的節點上敲了那麼一下,就這一下將改變很多人的命運,所以它的意義高於電影本身。
我們為什麼會流淚?或許是因為父母丟失兒子時無言的悲愴,或許是因為養子被奪走時情感的巨大打擊,或許是因為孩子在丟失三年後第一次因為母親應允自己可以和並非血緣關係的妹妹同住而主動拉起她的手。有些東西失去是可以釋懷的,但有些東西失去了是生命的一種失去,那些至關重要的貼近心的一塊天地,倒塌了,崩潰了,連同我們的人生意義。
這部電影並沒有以一種更為殘酷的敘述來抨擊人販以及人口交易,但它的殘酷更觸動人心,它激起的不是恨,它激起的是愛,是一種更為柔軟的讓人心能夠接受並感同身受的情感。這並不是一部所謂有情懷的電影,情懷是太主觀的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而親情不是。親情是私屬的,是帶有一點自私、控制意味在裡面的。它很難放大,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同黃渤對前妻的現任丈夫說的:「你真不是他爸爸。」人的潛意識裡明白一點,孩子非你所出,你並不能以我之珍愛加諸他身,他生他死他傷他病,你或許疼愛,卻並不能如親生父母這般,痛徹心扉,尤甚於自己的生死傷病,不惜以命相抵。因為知道,所以無法預料孩子在陌生環境下會遭受怎樣的待遇,會在鏡頭裡卑微的祈求:「別讓他吃桃,他過敏。」恰是因為這句同樣的話,因從養母口中說出,才會觸動親生父親的心,原來這個人販之妻曾這樣愛過自己的孩子,像親生父母一樣,私心裡覺得誰都不如自己了解孩子,以同樣祈求的狀態說出這看似微不足道於父母來說卻比天都大的一件事。也許就在那一瞬,這位父親從心底里諒解了這個人販之妻,才會有現實中兩家人親如一家的相親相愛。
親情是否以血緣為基準紐帶?很難說。很多時候我們也迷惑。現實生活里不乏親生父母對於孩子的殘酷凌虐,前階段網路上爆出的吸毒父親為逼迫家人出錢而毆打自己年僅3歲的孩子,又一位親生父親姦淫自己不滿14歲的女兒。同樣是現實,面對這些令人髮指的血緣犯罪,我們如何界定親情的含義?所以我們還講倫理,基於人性的情感秩序。生者親,養者恩,這也是中國人在倫理上的一種態度。生而不養,雖有血緣卻無親情;未生而厚養,雖無血緣卻有恩德。孩子是最天真無邪的,他們的情感簡單直接,誰對他好,他就愛誰,所以小哥哥與小妹妹會那樣親厚,吃了糖,一句「記得要刷牙」,竟和親父與養母的那句「過敏」一樣,深戳淚點。
愛不是簡單的佔有,還有責任,而獲得擔負責任的權利是這樣神聖,法律講條文,人間講倫理,然而,一切的核心卻是愛。因為只有愛才是確保一切公正人性的根本。在愛面前,條文甚至沒有人性,倫理又出現太多疑點。
人或許有時會成為商品,明碼標價,但情感無法標價,你不知道你的情值多少,你的愛價幾何,你只知道,如果丟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你可以傾家蕩產,你可以性命不顧,你要和天爭和地搶,你要他回到你眼前,平平安安。
願天下父母皆能得享天倫,願天下兒女皆能得受慈恩,願世間再無人口販賣,願所有懂愛重情的人皆得福報。願從現在起,在看到每一個街角乞討行跡可疑的孩子都能拿出相機,拍下他的容顏,上傳至專業尋子網站,因為我們曾經這樣切身感受過失去的滋味,所以別讓那一刻的淚白流,別讓那顆傷痛的心白跳。
親愛的,不哭。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