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丁小叮

2014-09-29 23:59:15

沒有長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很久沒有寫影評,彷彿忘了怎麼去宣洩表達情緒。我們這個時代,快餐式的影片太多太多,我們走進影院,結束,散場,人群湧出,或者留下歡聲笑語,或者沉默離去,不驚波瀾。唯有昨晚的《親愛的》,猶如一塊巨石壓在我的胸口,久久無法平復。它讓我想起另外一部同樣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熔爐》。只不過《熔爐》所帶來的震撼更深遠,絕望也更悠長,那種壓抑苦澀而又無可奈何的感覺,恐怕無一部電影能及。

《親愛的》故事原型來自我的老鄉,彭高峰,深圳打工的他在2008年丟失了心愛的兒子,歷時三年,歷經苦難滄桑,孩子終於回家。影片結尾處的記錄影像,讓很多人潸然淚下泣不成聲。我們哭泣,一方面是高興親人終於團聚,另一方面是因這世上還有更多沒有找到回家的路的小孩。他們在哪兒呢?也許他們正在某個遙遠的地方沿街乞討,或者被拐賣至貧瘠的鄉村去承載傳宗接代的重任,或者是他們很幸運能賣到一戶好人家,然後他們都會逐漸忘了親生父母,模糊了生長地的語言,忘了爸媽曾經的疼愛,漸漸找不到回家的路。

田文軍是幸運的,因為最終他找到了鵬鵬。但是這些痛失孩子的人,更多的卻只能是韓德忠。有記者問彭高峰,這事兒給你留下陰影了嗎?我這善良樸實的老鄉回答,怎麼可能沒有?現在我恨不能孩子24小時不離手。很多人注意到電影中的田文軍找回鵬鵬後有一個細節,晚上他出門扔垃圾,帶上門的瞬間想了想,還是回去把熟睡的鵬鵬扛上了肩頭。

然而生活遠遠比電影更加殘酷。彭高峰在天涯的舊帖《真實記錄我的苦澀無助的尋子日記》,我不忍往下看。所幸標題的後面加上了「孩子已找到」,這短短的五個字又給了多少家庭希望。「希望這東西,跟吃飯一樣,不吃還真不行」,田文軍說。即使是被騙,也總覺得還有一絲絲希望。作為尋親互助會的負責人韓德忠,他固執地堅信孩子一定可以找到,也是他提出「再生一個孩子就是對失去孩子的背叛」。他靠尋子這個念想,提著一口氣生活。可最終他還是在鵬鵬的生日會上喝到酩酊大醉地向宣告大家,「我老婆懷孕了」,然後穿過喧囂的人群,獨自在無人的深巷嘶聲力竭的痛哭。「我做了這麼多,為什麼找到孩子的人是你」,他給田文軍發簡訊。為什麼是你?為什麼不是我的孩子?為什麼?可惜這世界還有無數無數個韓德忠,他們不甘,痛楚,自責,怨恨,卻也無可奈何。

李紅琴是另一個特殊的存在。(因為李紅琴,陳可辛的電影逼格又提升了好幾個level。)她是被拐孩子的養母,貧窮困窘,粗鄙愚昧,卻也是發自內心的愛著孩子。街頭偶遇鵬鵬被失去理智的尋親互助會的家長群毆的戲,我看的無比心塞。她半夜偷偷去鵬鵬家的巷子看他,被田文軍發現後怒斥,她雙眼含淚轉身離去,「大哥,別給娃吃桃子,他過敏」。

彭高峰也多次對採訪的記者提到,「對她,我恨不起來」。人都是感情的動物,從養母身邊離開回到家的樂樂,也無異於被「二次拐賣」。在真實的影像資料中,那個女人梳著笨拙凌亂的短髮,對前來看望她的彭高峰一家,喜出望外,激動的淚流滿面。

做了母親的趙薇演活了李紅琴。也許,當了母親,對那種失子之痛,才更感同身受。我喜歡影片的結尾,「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結局,生活還在繼續」。得知自己懷孕的李紅琴,在醫院長長的走廊里,五味雜陳,百感交集,這就是生活。

還有郝蕾,對她的記憶,一直停留在《戀愛的犀牛》中的明明,儘管她有很多好作品,但讓我印象深刻的,仍舊是那個濃烈的倔強的固執的敢愛敢恨的追求自己「日復一日的夢想」的明明。發福後的郝蕾沒有了少女明明的冷冽和任性,多了母性的溫柔和堅定。她飾演的魯曉娟,一直生活在「我怎麼就沒有回頭看看他」的深深自責中,終於在尋親互助會的分享現場,她嚎啕大哭,彷彿終於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當她承諾要把妹妹帶回家時,一直很冷淡的鵬鵬悄悄握住她的手,她用力緊緊回握,那一刻的表情,似乎涵括了太多情緒,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其實現實中的尋親比電影更險惡更艱難,也更加讓人無法想像。陳可辛很聰明的在一個框架里點到即止。關於不作為,關於24小時立案的規定,關於給失蹤孩子辦理死亡證明,這些法理上的爭議並不是導演所能解決的問題。他只是打開了一扇窗口,讓更多人來關注這樣一個群體,讓大家的目光聚焦在這些並不合理的制度,以期能有更多的解答。

我們再來看看韓國電影《熔爐》。同樣是真實案件改編,同樣涉及到親愛的小孩。然而《熔爐》卻推動了韓國的多項立法,甚至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制度:
2000年-2005年,韓國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對學生們實施了程度不一的性暴力,以及各種虐待。
2005年6月,校內的一部份教職員工對聾啞兒童的性暴力行為被公之於眾。
2008年,女作家孔泳枝讀到關於此事件的網路新聞,被「在法院下判決的那瞬間聽障者哭了」所深深觸動,經過查閱方才得知事件真相,大為震驚。她立刻前往光州,與受害學生相處數日,深入了解孩子受創心靈後,將該事件改變為小說。
2009年,一本叫《熔爐》的小說連載於網路,點擊率超過1600萬人次。孔枝泳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從中感受到痛苦和冤屈的同時,還會想起那些沒有天理卻在社會上屢屢發生的事情。心裡到底裝著什麼才能活下去……」
2011年9月,演員孔侑在服兵役期間看到小說《熔爐》,退伍後親自向所屬經紀公司推薦,電影《熔爐》誕生,引發了韓國民眾的持續廣泛關注。在民眾的呼聲和輿論的壓力之下,韓國光州警方組成特別調查組,再次著手對「仁和學校事件」進行調查,案件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
2011年9月29日,40名涉案教職員工中,其中1名因涉嫌性暴力被起訴、12名因涉嫌向事業法人行賄予以不拘留起訴、13名受到向所任職機構通報處理、其他14人則接受內部調查。
2011年10月28日,韓國國會208名出席會議的議員以207票贊成,1票棄權通過 了《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份修訂法律案》。該修訂案規定,對殘障人及不滿13歲的兒童的性暴力犯罪不受時效限制;對殘障人性暴力犯罪的,刪除了「不能反抗」的構成要件;強姦犯罪的處於七年以上或無期徒刑,強制猥褻犯罪的處於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僅提高了量刑刑期,而且不得宣告緩刑;從事殘障人保護及公益事業的人員,對殘障人實施性暴力犯罪的,在量刑標準的基礎上加重二分之一刑期以嚴懲。在廢除了死刑的韓國,該法案的懲罰力度可以說是空前的。
2011年12月19日,韓國大法院量刑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在性犯罪類型中新設「對殘障人實施性暴力犯罪」,與對非殘障人實施性犯罪相比,量刑標準由三年提高至五年。新的量刑標準將於2012年3月16日正式實施。
2011年12月29日,韓國國會通過了《社會福祉法事業法修訂案》。修訂後的社會福祉法規定,對觸犯《性暴力特別法》和《兒童青少年性保護法》規定的犯罪行為,十年內不得從事相關業務,在職期間對使用社會福祉設施的人員實施同類犯罪的,將永遠禁止從事社會福祉事業的經營管理業務。《社會福祉事業修訂案》還規定了經營管理人員停止執行職務,強化國家和自法團體的指導和監督力度,提高社會福祉經營管理機構公益性和透明性等措施。
2012年7月5日,熔爐案的當事人、仁和學校前行政室長金某被判12年有期徒刑,遠超出檢方所提議的7年。同時還判處金某戴電子追蹤儀10年,身份資訊公開10年。罪犯伏法,正義得以伸張,至此,一波三折的熔爐案終於在民眾的一片歡呼聲中落下了帷幕。

也許沒有反抗者、小說家導演和演員的堅持,就不會有遲來的正義。在《熔爐》里,一直記得孔侑的那句話,「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為了我們不被世界改變。」

真心希望陳導的良心之作可以讓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中國社會的現狀,關注到法律與道德倫理,關注到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立法缺陷,關注到執法公平和程序公正,進而能推動我們社會的立法完善,讓我們的孩子無論身處何方,都能夠找到溫暖的家。我們一起等。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