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西枝江

2014-09-30 00:36:34

【別哭】【親愛的】我們永遠是這美麗世界的孤兒



     我想,這將是一個切夜難眠的夜晚。我無法預見自己,已經想好了看完《親愛的》電影后的標題,會是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原以為,自己將寫下一篇表達對孩子發自肺腑的心底話。因為那天,我還教她唱「我們要堅強,我們要微笑。」她還很大聲的高歌,因為我告訴她,跌倒了,站起來,不哭。可是,當我看到陳可辛導演,在電影裡表達的不僅僅是那些被拐走孩子的父母的疼,也不僅僅是所有父母對自己孩子最直接的愛。我內心真的很沉重。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真的很羨慕那些被電影感動到流眼淚的人,也真的很羨慕那些被電影樸素的橋段引發笑聲的人。而我的眼眶,卻僅僅濕潤了一會,因為我知道,我們生長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生活在這個國度里,無論我們怎樣,我們永遠是這個美麗世界的孤兒。
    我相信,在廣深工作過的外地人,或許都曾體驗過城中村的生活。城中村不僅是嚮往大城市的大學畢業生的暫住點,更是許多外來務工人員的落腳點。我相信,只有在這裡生活過的人,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在大城市工作和務工的艱辛。我相信,只有在這裡生活過的人,才能更直接的體會到自己子女無法享受城市孩子的權益的心酸。
    當我們看到電影中的鵬鵬站在公立幼稚園的門口外,看著其他同年的小孩盡情的享受著城市帶給他們的「優待」時;鵬鵬羨慕和憧憬的表情,我們視乎看到了,這個社會讓我們的下一代小的時候就開始不公平了。也許,鵬鵬的父親說的沒錯,他的母親不認命,是因為真的不僅僅是鵬鵬的母親不認命,所有在這個城市打工的人,又有誰肯認命呢?鵬鵬的父親認命,不是他的悲哀,是社會的悲哀,是這個城市工業化發展的悲哀。而這種悲哀,當時的社會並沒有真正的理會過。一切為了發展的口號,讓平等和權益淪為了空話。
    所以,當我們看到黃渤尋找兒子,路經高速路旁的工業大煙囪畫面時,許多經歷悲哀的人只能在城市工業化大踏步前進的道路中繼續悲哀。
    自然的,當我們看到黃渤夫婦終於找到兒子鵬鵬,卻要拼了命的逃跑時,他們內心是害怕嗎?還是興奮?對於在城市失去心愛的孩子的夫婦來說,孩子的失而復得應該會是一種疼,更會是一種孤獨以久的愛。我想,「親愛的」,這三個字表達的就是這種感覺——一種愛疼交加的情感。所以,當趙薇站在二樓的空調主機上時,她對無法擁抱孩子的哭泣的疼和害怕孩子孤獨的不捨的愛,我想,這跟黃渤夫婦的情感應該是一樣的。真的,因為無論我們怎樣,我們永遠是這個美麗世界的孤兒。
    《美麗世界的孤兒》是汪峰十幾年前寫的歌,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是聽好聲音裡一個叫耿斯漢的小伙仔唱。汪峰感動的轉身了,他對那耿斯漢說,他寫完這首歌之後很久,才真正明白了當年寫下這首歌的初衷:我們所有的人是多麼多麼的渴望,自己能有愛自己的人能有懂自己的人和自己在一起;所有的人都存在著這種孤獨,所以這首歌並不是一個孤獨者的自白,而是我們所有孤獨的人想對這個世界說,我們的世界需要愛和懂愛的心,和我們在一起。
    《親愛的》是由一個真實的尋子故事改編而成,電影不僅真實的反映了這個故事,更真實的反映了社會的現實、生活的殘酷。
    「你看車輛穿梭,遠處霓虹閃爍,這多麼像我們的夢。」當佟大為凝視著深圳的夜景時,這句歌詞述說的不正是許多人來到城市生活的憧憬嗎?當佟大為感概這個城市多麼有錢時,我們又是否應該疼斥資本推動的城市化讓我們感到孤獨,還是應該感謝追逐作為城市人所帶來的權益感到興奮?
    「哦,不哭,親愛的人,我們要堅強,我們要微笑··· ···」


—————————如果你還有興趣看下去的話—————————


如果我感概到這裡的話,看完兩個小時的電影,我真的會動容,真的會淚流滿面。可是電影最後的結局,非常耐人尋味。就像汪峰這首歌的歌詞「你看車輛穿梭,就像在尋找什麼,他們就像我們的命運。」無論我們怎樣,好像都循環在一個我們無法看清的胡同中。這是我們的悲哀還是社會的悲哀?我們的孤獨還是社會的孤獨。一群群的人是這樣,一代一代的人又是這樣。真的?因為無論我們怎樣,我們永遠是這個美麗世界的孤兒嗎?
       1980年,當深圳特區成立,這裡註定是一個個神話的開始,也註定了一個個悲哀的故事。
    城市激進的工業化,勞動力和資本短時間內湧入了城市,究竟這樣的過程給我們的國家帶來了什麼?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什麼呢?無論怎樣,我相信,我們和我們的社會,不可以忘記的是我們所有為城市工業化付出過勞動的人民。歷史走過的腳印不可磨滅。
        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當時,擁有全世界最多白銀的清朝政府,被迫通過鴉片貿易致使國家的白銀大量外流,中華大地從此淪為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當辛亥革命爆發,民國政府的成立之後,當時的中央政府採取的貨幣政策依然是銀本位。1927年至1936年,是民國政府大力發展國家工業的黃金十年,但在工業發展急需貨幣資本的時候,1934年羅斯福政府通過了《白銀收購法案》,導致大量白銀流向美國,致使民國政府的財政無力支撐國內工業化的發展。所以,當宋美玲去美國借錢到遼瀋戰役國民黨東北大軍無糧無軍餉時,國民政府的失敗,是先垮於經濟危機,後敗於軍事鬥爭。
    當1949年,國民黨從大陸帶走了僅剩下的所有黃金儲備。新中國的成立,我們面臨著怎樣一個的國度?我們是怎樣在這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裡,發展我們的現代化工業?又是在怎樣的環境裡推進我們的改革開放?我們也許會痛恨過快的推動現代化的建設,讓我們生存的環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但這就是國家的歷史發展,我們因此為現在的生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新中國成立後,韓戰的爆發為我們國家帶來了軍事工業;土地改革讓所有農民成了土地小有產階級。於是,農村包圍城市以及城市反哺農村的運動,全是為了推動國家工業化的發展。大量農民為了支援國家工業建設奔向城市成為勞動力。當與蘇聯反目後,並受到西方勢力的圍堵封鎖,為了國家工業的發展,大量的工人和知識分子又被號召回到農村和城市進行二次改造。所以,革命運動的躁動,為我們帶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而當再也沒有人有能力去號召全國人民群眾時,被引進的大量外資,慢慢地轉化成經濟危機以及政治危機。於是,改革開放才由此拉開了序幕。
    可是,西方存在意識形態偏見的國家,並沒有因為與中國建立外交和中國加入聯合國而改變他們貪婪和霸權的真實面目。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當大量外資流入改革開放的產業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時,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就被吸引了進城市,成為了國家工業產業原始積累的內在因素。而工業化發展急需的能源原材料和糧食期貨市場,卻被西方強大的軍事力量牢牢控制。當我們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不停推進時,就必須不斷進口的這些原材料和糧食,這樣就致使了我們所有的廉價勞動力成為了西方國家的生產工廠。而西方國家又不停的通過增加國家信用(即不停的印發鈔票),通過政府負債讓資本流入工業發展急需資本的發展中國家,換取一般性商品的交換。無奈的是,而我們獲得的外匯儲備,又不得不購買西方強權國家的國債。這種雙重性的剝奪,就構成了我們這個世界現實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
    因此,我們到現在仍能看到城市工業化的積極推進。我們要感謝的是所有的勞動人民。沒有他們,就沒有國家的工業現代化。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強調走群眾路線的真實原因。
    國家工業的現代化改變了我們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的土地被破壞了,生存環境惡劣了;社會貧富開始懸殊了,人們的正當權益被侵犯了。這一切,乃是我們國家現代化工業的發展,引進外資所承受的代價;而這些代價,由我們所有的人民所承擔了。
    所以,當我們國家開始意識到這些弊端時,我們選擇不再把外匯儲備投資到美國時,美國就不樂意了。於是,我們拿外匯儲備想到非洲投資買礦,別人就說是你是新的殖民主義;我們想到澳洲投資買地時,別人就說你是新帝國主義。這就是「中國威脅論」的由來。
    所以,我們要改變外部的環境,就必須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但是,我們國家並不像歐洲或美洲那樣擁有上天賦予優越的地理環境,晚上下點雨就滋潤萬物,白天出點太陽就萬物生長。我們處於北迴歸線以北的乾旱帶上,地形西高東低,並以青藏高原形成了橫斷山脈,使得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與印度洋灣向上的暖濕氣流在秦嶺一帶交匯,地理環境極其惡劣。我們長期以來要力保糧食生產的穩定。作為一個農民大國,一個製造業的大國,確保糧食的穩定就是確保社會和國家的穩定。所以,當我們看到前段時間的公益廣告提到的節約糧食和提倡環保節能,是因為我們如果不節約糧食,不節約能源,我們所進口的大量糧食和能源都將制約著我們的經濟發展。這些問題如不能解決,經濟結構轉型和國企改革等都將是一個個悖論。
    城市化帶來的許多問題都源於此,我們受資源和生存環境的制約,長期處在這樣一個悖論的循環里。
    所以,電影最後的結局,非常耐人尋味。究竟趙薇肚子裡的孩子怎麼辦?她的下一代是否繼續待在這個美麗世界的孤獨里?我們要堅強?我們要微笑?可能是因為電影反映的許多問題太深刻,仰或我想的太深入,我實在沒有哭的衝動。但是,我羨慕那些可以哭的、可以笑的人。

http://bbs.xizi.com/read.php?tid=3269836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