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積雨雲

2014-09-30 01:52:46

親愛的,不愛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尋子故事一直是法制教育類節目中最愛的題材之一。但是這部電影並沒有做成《今日說法》的加長版。也許是因為導演將目光投入到了我們所忽視的情節和層面上——孩子找到了,故事卻剛剛開始。孩子找到了,可是孩子、孩子的親生父母、養父母的糾纏也才剛剛開始。

電影中沒有一個壞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哀和無奈。甚至電影也並沒有對人販子大加撻伐。片子中唯一的一個壞蛋——李紅琴的丈夫也早早就死掉了,那場丟失孩子的父母對李紅琴的打罵也只是為了表現這個母親的無助和悲涼。電影由此缺少了一個「惡」的具象符號。警察和罪犯一場鬥智鬥勇之後,壞人伏法,皆大歡喜的慣常戲碼並沒有出現。在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並沒有一個代表了世界上所有的「惡」的壞人等待我們去懲罰,好像把他捉拿歸案後就世界和平、生活美滿了。不是這樣,這種「惡」和無奈,是瀰散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欺騙田文軍的那些陌生人、急著轉租門店的房東、計生辦按規定辦事的公務員、冷冰冰的制度。影片開始的城中村中那些錯綜複雜的電線,像極了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和這些關係裡的摩擦、疼痛。

表面上看,電影是說拐賣兒童對孩子、父母以及買孩子者的傷害,但是,我覺得導演的野心不止於此。「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孩子被拐,代表了人世間的一種不幸。可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些不幸中的人們可以是任何人,遭受著痛苦的、無助的、獨自掙扎的、無法得到理解的。所謂「交流的無奈」在每個人之間上演,沒有人能真正相互理解,即使大家遭受著同樣的不幸。那個尋子團體本來靠著相互鼓勵團結一體,大家相親相愛。但是田文軍的孩子一找到,組織者韓總就陷入了絕望之中——「我做出了這麼多努力,偏偏找到孩子的是你。我找不動了。」不能不說,韓總對田文軍是沒有怨恨的,隨著韓總的退出,這個建立在相互同情基礎上的組織,也面臨著解體。最初的目的是找到孩子,孩子找到之後卻產生了分隔。人性中本來就有自私的成份,無所謂善惡。正是有了自私才使人成為獨立的個體。也是因為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完全的交流和理解才會成為不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所探討的不僅是拐賣題材,也是人和人之間的理解。所謂「親不見」,實際上是說,我們每個人之間都可能是親愛的,但是永遠都是「親不見」——看不見別人的深淵。親愛的,不愛了。找到的,丟失了。

最後,影片真人版的影像出現,田文軍去看李紅琴,李紅琴哭紅著眼睛說,再也不想回到家裡了,因為覺得特別淒涼。

這個孤單的母親承受了最大的痛苦,我們能給她的卻也只有安慰和幾滴眼淚而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