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ank

2014-09-30 04:40:07

《親愛的》,我從中看到了悲憫與孤獨


《親愛的》,一直糾結去不去看這樣題材的電影,看完肯定糾結嘛,我想。

但在一個夏末初秋燥熱的傍晚,我無意中走進了電影院。

關於拐賣與打拐,這是我最開始對這部電影的認知。說實在,這樣的主題我真不知說什麼。除了罵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辦法。現實中太多的問題,我們或許早已習慣,只是用一種本能的願望在表達。

但導演似乎不只是想表達這些。在兩小時的觀影中,看到後面我有些累了。但直到電影結尾的最後一刻,我彷彿被擊打了一下。當鏡頭慢慢拉遠,在大幅的黑暗中,趙薇複雜的眼神、痛苦的蹲身抽泣,佟大為回頭無言久久的相望,黑暗中響起的《親愛的小孩》,那一刻,讓我一下覺得簡單的劇情複雜了起來,複雜得內心沉默無語,一片空白。整個畫面沒有一句台詞,但導演彷彿卻有千言萬語要講。前面所有的敘事、衝突、溫情、苦痛、悲歡、離合...,似乎到這裡,達到高潮,而所有的故事情節,都因此展開。

他並不想告訴我們答案,但我,被觸動了。

人販子可惡,拐一個孩子毀一個家庭,這是電影一直在積累的勢能,但看到最後,李紅琴又錯了嗎?她也是受害者,到頭來,她也只能整日以淚洗面,甚至不能收養含辛茹苦帶大的叫著媽媽的棄嬰。

旁邊的妹子說:她這一輩子被她丈夫毀了。

拐賣肯定是喪盡天良的,應該受到嚴厲打擊,這沒有什麼好探討的,現實中那些被拐兒童的遭遇讓人髮指。但電影講訴的這一起事件卻很特殊,似乎不只是單純的拐賣,我想這也是導演想要將現實故事電影化表現的原因。

我們總習慣用對或錯來衡量、來判斷。但現實的豐富與複雜程度卻可能讓我們每個人都始料不及:李紅琴丈夫過世、自己一直信任丈夫,認為孩子是撿來的棄嬰,以為不能生育卻在最後意外懷孕,千山萬水來到深圳卻很難與女兒見面;田文軍做生意失敗、離婚、最後還丟了孩子;後來孩子找到,卻再也不能相認;幾年的尋子,魯曉娟到最後與現任丈夫也鬧到離婚,而在法院判決時收養權利時,又因為離婚受到影響;不靠譜律師高夏職場不順,生活中又有精神失常的母親,雖然我們不知道她女兒發生了什麼,但我們也無需知道...

我們每天有大量的言語與資訊溝通,但當情感真正爆發的時候,我們又能講出來什麼來呢?

韓德忠六年尋子無果,與妻子無奈中再懷了一個孩子。可當在慶生宴上說出這一消息時,他不是欣喜。同樣,迎來的全是失望與迷茫。在那個時候,喊著鼓勵、鼓勵、鼓勵的口號,顯得非常蒼白無力。有力的是,他喝完了整杯白酒,一言不發轉身離去。然後,在深夜的街頭,獨自痛苦的哭泣。

田文軍送魯曉娟下樓,他問她,「你說孩子被拐之後多久才叫她媽媽的呢?」她回頭看了一眼,千言萬語全在這一眼,憤怒,悲痛、怨憎,和無奈,終於她什麼也沒說地轉身下樓。

在失去孩子父母的人群中,李紅琴被毆打,她只有趴在地上顫慄著哭泣

在追逐人販的路上,一眾人打開了袋子,只有猴子迷茫的臉
...

說什麼好呢?這樣的場景在電影中反覆出現,整個電影,高潮似乎都在內心。而內心的獨白,似乎是對現實最好的寫照。

現實本來就沒有答案。在它面前,每個人都是弱者。誰來保護我們的孩子?誰又來保護李紅琴?

我似乎從中看到了悲憫與孤獨。當然,我不是故弄玄虛裝腔作勢救苦救難。只是,我願意相信每個人生活的苦,然後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希望帶給身邊的人陽光。

正如,現實中,田文軍後來去看了李紅琴。她淚流滿面的訴說著,但至少那樣,她說出了心聲,我們能看到希望。




新浪部落格:@譚拯-希言
微信公眾號:tankvision   舉報
評論